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26 浏览次数:20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    )
    A .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 . 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 . 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 . 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 2.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博采众议,取百家思想之所长,被认为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最后的文化成就,又是文化史即将进入新历史时代的文化标志。据此可知,《吕氏春秋》 (    )
    A . 反映了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B . 建立了新的思想体系 C . 代表战国时期文化成就的最高峰 D . 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
  • 3. 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制度 (    )
    A . 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 . 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 C . 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 D . 改变了国家行政区划
  • 4. “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    )
    A . 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B . 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 C . 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D . 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
  • 5. 读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

    A . 管仲在①处推行了“相地而衰征” B . 北魏孝文帝从③处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均田制” C . 明朝前期首都设在④处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D . 宋朝在②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
  • 6.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    )
    A .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 .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 D . 民族资产阶级救国诉求强烈
  • 7. 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和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 (    )

    改革和革命

    评价

    甲.日本明治维新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乙.德意志统一

    清除贵族统治,确立民主共和

    丙.中国戊戌变法

    缓和国内矛盾,实现君主立宪

    丁.俄国农奴制改革

    推翻沙皇专制,建立现代国家

    A . B . C . D .
  • 8. 如图是1907年7月10日《时报》登载的一幅漫画——《立宪何尚紧闭》。漫画中有土匪、革命和暗杀的烈火熊熊,但用于救火的“立宪”水龙头仍然紧闭。此漫画意在 (    )

    A . 提示社会动荡危害民生 B . 说明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C . 激励民众进行民主革命 D . 揭露清政府假立宪骗局
  • 9.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3月北大学生邓中夏等人组建的平民教育讲演团,7月李大钊等人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9月周恩来等人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这表明当时(    )
    A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B . 先进青年主动担当时代责任 C . 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 D . 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 10. 有著作评论中美关系:“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以下说法与之不符的是 (    )
    A . “痛苦”包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效仿”主要指建立中华民国 C . “合作”的起点是在1972年 D . “对抗”包括抗美援朝战争
  • 11.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 (    )
    A . 促使了古希腊人理性思维的运用 B . 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C . 使得神学思想逐步受到质疑与挑战 D . 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 12. 韦勒克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席勒曾这样评论:“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作品属于他们共同评价的流派的是 (    )
    A . 《人间喜剧》 B . 《老人与海》 C . 《等待戈多》 D . 《悲惨世界》
  • 13.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 (    )
    A . 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B . 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 C . 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 D . 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
  • 14. 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    )
    A . 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 B . 都是大规模装甲战 C . 直接决定轴心国失败命运 D . 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 15. 2020年11月15日,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一由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成员国,历经8年谈判磋商,顺利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为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逾5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具有覆盖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等独特发展优势。RCEP的签署 (    )

    ①表明全球经济治理引起了各国高度关注

    ②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③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稳定全球经济

    ④标志着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6. 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    )
    A .   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 . 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 C . 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 . 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0高三上·顺德月考)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均选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和图3的信息(每图至少提取两则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契丹族创立的辽帝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王朝。它雄踞中国北方200余年,传袭九位帝王。然而,辽代帝陵中位于中华“北镇名山”医巫闾山(辽宁省锦州市北镇西,义县东)的显、乾二陵却一直扑朔迷离,踪迹难辨。2014—201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医巫闾山辽帝陵进行了考古勘察,将这一湮没于战乱烽烟和岁月长河中的重大遗珍寻觅出来。

    下图为发掘的建筑基址和文物。

    ①建筑基址

    整个建筑遗址朝向东南,由正殿、殿门和四周廊庑构成,围合成个封闭的院落建筑群,院落内为空旷的广场,院落外环绕一周排水道,是唐宋廊院建筑风格。

    ②玉册(古代皇帝祭祀用的册书)

    玉册残块集中出土于正殿之上,有契丹小字和汉字两套。

    ③建筑构件;有棕红色琉璃质、绿琉璃质、三彩质、灰陶质等,种类多样。精美的石栏板、石螭首展示着千年前的皇家气度。

    螭首,是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属于一种没有角的龙。在中国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

    ④手工艺品

    ——(锦州)北镇市人民政府网2019年5月9日《文博中国:北镇医巫闾山遗址群考古确定辽代显陵、乾陵两座帝陵,并发现韩德让、耶律隆裕家族墓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北镇医巫闾山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对研究辽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欧洲观念”的形成,是基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之后而造成战乱纷争的历史现实基础之上的。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作品标志着以“统一”为特征的近代“欧洲观念”的最早形成。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圣.皮埃尔提出欧洲各成员国委派一名代表组成“和平议会”,议会由各成员国轮流主持、仲裁或评判国家间的一切争端。卢梭主张欧洲各国将主权转让给一个联盟,康德的联邦主义方案将永久和平推向一个世界主义历史发展观的高度,使永久和平的理论范围更加广泛,推理更加缜密。

    ——摘编自吴素敏《近代“欧洲观念”欧洲一体化运动的理念先导》

    材料二  清末民初,梁启超等人大力传播“中华民族”的整体观,1935年针对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傅斯年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1939年,顾颉刚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掀起“中华民族”性质的大讨论,参与其中的著名学者不下十余人。他认为,中华民族实则就是中华民国的全体国民。20世纪80年代,曾经参与1939年论辩的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该理论“将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汉族的研究与少数民族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中华民族构成的全局和中国的民族问题作了高层次的宏观的新概括”

    ——摘编自刘永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辩与中华民族理论的建构》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观念”的思想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的意义。
三、论述题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