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检测...

更新时间:2021-02-24 浏览次数:2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面对严重的疫情,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为战胜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体现了社区的(  )
    A .   政治功能 B . 文化功能 C . 经济功能 D . 管理功能
  • 2. 魏晋时代裴秀以一寸折(折合)百里之法编制了《地形方丈图》,其中“一寸折百里”是指地图要素中的(  )
    A . 图例 B . 比例尺 C . 方向 D . 注记
  • 3. 莲藕习性喜暖,低于5℃易受冻,整个生长期不可缺水,适宜种植在平原的低洼地区。据此,完成小题。
    1. (1) 湖北某地政府鼓励农民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莲藕。这体现了不同区域的(  )
      A . 物产交流 B . 信息交流 C . 人才交流 D . 技术交流
    2. (2) 如果要了解某区域是否适合种植莲藕,需要查找该区域的(  )

      ①主要气候类型图  ②人口密度图  ③地形图  ④主要矿产分布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4.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1. (1) 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 . 团块状   气候因素    B . 团块状   地形因素 C . 条带状   气候因素    D . 条带状   河流因素
    2. (2) 《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该诗句描述的聚落是(  )

      ①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  ③以农业生产为主  ④以工业生产为主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5. 某校组织“寻找人类足迹”的夏令营活动,第一站是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人类的遗址。据此可知,他们第一站到了(  )
    A . 安徽省 B . 云南省 C . 北京市 D . 浙江省
  • 6. 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
    A . 农业初兴 B . 聚族而居 C . 采集狩猎 D . 人工取火
  • 7. 古史传说有一定的史实基础。下列能为“神农耕而做陶”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
    A . 元谋人牙齿化石 B . 山顶洞人的骨针    C . 半坡聚落的遗址 D . 司母戊青铜方鼎
  • 8. “全球华人,同根同源,不忘初祖,爱我中华。”祭文中“初祖”是指(  )
    A . 盘古 黄帝 B . 黄帝 炎帝 C . 黄帝 大禹 D . 炎帝 大禹
  • 9. 《礼记》(译文):“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 . 中国第一个王朝的产生 B . 华夏族的形成 C . 中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 世袭制的确立
  • 11. 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
    A . 商汤灭夏 B . 武王伐纣 C . 盘庚迁都 D . 平王东迁
  • 12. 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这种由封国、封地而来的姓氏源于中国古代的(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禅让制 D . 郡县制
  • 13.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西周开始走向衰落。这一年处于(  )
    A . 公元前8世纪 B . 公元8世纪 C . 公元前9世纪 D . 公元9世纪
  • 14. 西周时期,各级王公贵族在祭祀时,使用器皿的规制非常严格,如“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材料表明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  )
    A . 酒器 B . 礼器 C . 兵器 D . 乐器
  • 15.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文化展”。以下对“证古泽今”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②目前已经识别的甲骨文有四千多字 

    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④现代汉字的基本结构来源于甲骨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是(  )
    A . 晋文公 B . 秦穆公 C . 楚庄王 D . 齐桓公
  • 17.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表明当时我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
    A . 走向统一 B . 民族交融 C . 技术发展 D . 王室衰微
  • 18. 某班同学拟定了以下历史演讲的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 B .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精神》 C .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 . 《春秋争霸:加强周天子的王权》
  • 19. 春秋战国是古中国剧烈变革的时代。那时私人讲学之风已盛,又兼各国延揽人才。因此,才智之士辈出,各以所见著书立说,以应当时的需求。材料揭示了百家争鸣的(  )
    A . 发生背景 B . 历史意义 C . 现实意义 D . 核心观点
  • 20. 他主张无为,但此无为不是不为,而是顺应自然而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他”是(  )
    A . 孔子 B . 墨子 C . 韩非子 D . 老子
  • 2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记录这段话的经典是(  )
    A . 《论语》 B . 《道德经》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22.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著名水利工程修建于( )
    A . 殷商时期 B . 西周时期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期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23.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举行投运仪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1中大兴国际机场位于首都机场的方向。量得甲图中天安门到大兴国际机场的图上距离是 2.3 厘米,则实际距离为千米。
    2. (2) 图2中,图例A、B表示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3. (3) 两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较大的是,表示范围较大的是,内容较简单的是。(本小题选填“图1”或者“图2”)
  • 24. 北京和张家口将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 (1) 滑雪赛道L2是沿而建,服务大厅建在处(以上两处空格均填写地形部位名称),其海拔范围为2100米至米。
    2. (2) 滑雪者在L1至L2赛道上滑行,行进方向先向再转向
    3. (3) 图中拟修建的高速公路中,1至2段工程建设的需要(架设桥梁/开凿隧道)。
    4. (4)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三条赛道中,适合初级滑雪爱好者的赛道是哪条?说明理由。
  • 25. 再现史前人类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寻找证物】材料一: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化石和遗存物。

    【文物考证】材料二:以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图片。

    1. (1) 下面是对“北京人”生活描写的三个片段。请在材料一中寻找相关的考古证据。

      “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片段)

      考古证据(填序号)

      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②每天,他们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

         

      ③他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等。

       

    2. (2) 根据材料二并参考范例,对图片(图5除外)进行解释,完成你的考证。

      [示例]“猪纹陶钵”见证了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3. (3) 【思考沉淀】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 26. 学贵有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坐标中的历史】任何史实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利用年代尺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图片中的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载体,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铜器克盉(音同“禾”) 出土于北京,腹内铸有铭文,大意是说:克是燕国第一代诸侯。克进驻燕国,接收土地,平息动乱,管理羌族、驭族等多个部族。

    【文献中的历史】史料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是两位国学大师对孔子的评价。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1. (1) 请将“平王东迁”“三家分晋”“牧野之战”等历史事件填入下面年代尺的相应位置。

          ①;②;③

    2. (2) 克盉见证了西周哪一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3. (3) 材料中的 “民间自由讲学”是指什么?“将人看作是平等的”又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主张?
  • 27.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发展】材料一:一组图文资料。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宗庙之(祭品,如牛羊)为畎亩(田地)之(劳力)。
    ——《国语》

    【大动荡】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墨子说:“(战争)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同时,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

    【大变革】材料三: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
    3. (3) 从材料三中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中,任选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