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24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0-12-29 浏览次数:14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二、判断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 35. (2020八上·高明期末)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总算起来,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文化事业大约有30个左右。……正是这批事业,向中国人传播了声、光、化、电和西方的史地国情,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这是一种真正的智力开发,它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并哺育出戊戌维新的成批志士。……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体的事务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晚清维新变法运动中,急剧的社会动荡,外来列强的种种欺凌,战败割地赔款,增开商埠,中国陷入民族危难中,显然它是晚清救亡图存的产物。在酝酿筹办期间,广采他国,特别是日本的教育制度,勾勒出近代中国的国家教育蓝图,并以政权力量推行各项教育措施。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大学之门,其开风气之先,树立了全国学堂之表率。

    ——陈滔娜、沈洁《京师大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大学之路探寻》

    材料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新式教育推广状况

    年代

    小学堂

    中等以上学堂

    女学堂

    教会学校

    1900年以前

    3

    7

    1

    7

    1900-1905年

    34

    13

    3

    3

    1906-1911年

    120

    16

    14

    3

    材料四:国民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教育法令:

    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学校的教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重视实验作业,增加了实用和职业的教学内容。

    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的议案,要求增设女子高等小学、女子中学等。

    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文化事业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使“中国陷入民族危难”的史实。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成功的主要原因。

      (注:创办年代不详者除外)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上海新式教育的发展状况。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学堂发展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三个教育法令的主张。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与近代哪一事件有关?
    5. (5)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