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2-24 浏览次数:1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tRNA上含有密码子 B . 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C . mRNA是由DNA转录而来 D . RNA中特有的碱基为U
  • 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 B . 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 C .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 . 基因突变一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 3. 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体性状的表现完全受基因影响 B . 生物体性状的改变不一定都是可遗传变异 C .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 . 真核生物中,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均可控制生物的性状
  • 4. 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细胞中不同的DNA分子上,也可能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哪一特性(   )
    A . 普遍性 B . 随机性 C . 不定向性 D . 低频性
  • 5. (2020高一下·绥化期末) 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   )
    A . 干扰减数分裂的进行 B .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 . 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D . 使细胞连续进行染色体复制
  • 6.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视野中均为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B . 固定和解离后都用95%的酒精漂洗 C . 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D .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 7.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B . DNA复制时可发生基因突变 C . 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 D .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 8.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B . 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 . 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 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 9. 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病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 B . 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 C . 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 D . 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 10. 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出现如图①和②的状况,则对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①为基因突变,②为倒位 B . ①为倒位,②可能是缺失 C . ①为易位,②可能是重复 D . ①为基因重组,②为染色体组加倍
  • 11. 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 . 基因突变 B . 基因重组 C . 染色体数目变异 D . 染色体结构变异
  • 12. 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单倍体一定不可育 B . 单倍体一定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 C . 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都是单倍体 D . 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
  • 13. 下列通过人工诱变培育出的新类型是(   )
    A . 四倍体葡萄 B . 克隆羊“多莉” C . 青霉素高产菌株 D . 能合成人干扰素的大肠杆菌
  • 14. 基因工程操作所使用的工具中,被称为基因“剪刀”的是(   )
    A . DNA连接酶 B . DNA聚合酶 C . RNA聚合酶 D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15. (2017高一下·新乐期中) 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的运载体的一组结构是(  )
    A . 质粒、线粒体、噬菌体 B . 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C . 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D . 细菌、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 16. 科研人员提取了一种新型抗生素,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然选择使超级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B . 施用新型抗生素使超级细菌种群消亡 C . 超级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染色体变异 D . 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可能发生了进化
  • 17.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 . 生物多样性是指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 C . 所谓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间的共同发展 D . 生存斗争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
  • 18. 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 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草 B .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C . 一个农场中所有的庄稼 D . 一片树林里全部的猕猴
  • 19.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 .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 .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 .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 20. 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

    ①糖尿病  ②色盲  ③白化病  ④尿毒症  ⑤中暑  ⑥多指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⑥ C . ①②④ D . ①④⑤
  • 21.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不包括(   )
    A . 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B .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C .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D .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 2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
    A . 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B .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 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D .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 23. 动物和人进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 反射 B . 应激 C . 反射弧 D . 兴奋传导
  • 24.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 . 当人体感染病菌持续高烧39℃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 炎热环境下,人体主要通过体液调节使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促进散热 D . 寒冷环境下,人体主要通过体液调节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产热
  • 25.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B .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突触 C .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较缓慢 D .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 26.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免疫细胞都能增殖分化 B . 淋巴结是一种免疫器官 C . 免疫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 .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 27. 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饥饿条件下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速率会加快,补充血糖 B .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由胰岛A细胞合成 C .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降低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 D .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的结果会通过反馈调节影响自身的分泌
  • 28.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计划免疫工作,规定新生儿必须在六个月内三次接种乙肝疫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接种的疫苗是抗体 B . 三次间隔注射,能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 C . 在疫苗的刺激下,浆细胞加速增殖,产生抗体 D . 吞噬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 29.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James P. Allison以及日本的Tasuku Honjo,以表彰他们为免疫抗癌作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 . HIV主要侵染人体的T细胞,因此艾滋病人更易患癌症 C . 正常机体的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D . 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免疫力,远离癌症
  • 30.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共同相似的“语言”——信息分子。下列有关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信息分子都是小分子 B . 信息分子都会进入受体细胞 C . 信息分子可能会影响细胞代谢 D . 信息分子释放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二、综合题
  • 31. (2020高一下·成都期末) 中心法则解释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程a需要的酶有;过程d需要的酶与模板为
    2. (2) 过程c称为,需要的物质有
    3. (3) 若已知通过b过程形成的mRNA含有50个碱基,其中A和G共15个,则形成该mRNA的相应DNA片段中至少含有C和T的总数是个。若在mRNA的起始密码子AUG(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后面添加三个核糖核苷酸,则合成的多肽链除在甲硫氨酸后多加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说明。一个mRNA通常连接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 32. 下图表示某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迁到两个不同岛屿形成两个种群后各自演化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2. (2) 刚开始时,甲、乙种群因为有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①~⑥反映两个种群中是不定向的。由于两个岛屿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对甲、乙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甲、乙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还步出现隔离,形成新物种。
    3. (3) 若种群甲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6%、48%、16%,各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同且无突变产生,则随机交配一代后,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基因频率(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 33. 内环境稳态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内环境包括(填标号)。其中,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标号);②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②的pH保持在7.35~7.45之间,起调节作用的缓冲物质有等离子。
    2. (2)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通常生活在图中(填标号)中,此时人体需要通过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的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清除。在体液免疫中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是细胞。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功能。
  • 34. 图为人的激素分泌调节的3种类型。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激素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若激素甲为甲状腺激素,则下丘脑产生的激素为。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会
    2. (2) 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合成和分泌的增多,该激素的生理作用为,其分泌调节的方式属于(填“类型1”或“类型2”或“类型3”)。
    3. (3) 激素调节的特点为(答一个即可)。
  • 35. 下图是某家族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Ⅱ6无乙病致病基因。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尝试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遗传病进行调查,并且要注意,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 (2) 采取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图中的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3. (3) 图中Ⅲ9个体的基因型是。已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l/100,则Ⅲ7和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