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

更新时间:2021-02-25 浏览次数:1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为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甲乙丙丁四地地理方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位于乙的东南方 B . 丙位于乙的东北方 C . 丁位于甲的西北方 D . 乙位于丁的西南方
    2. (2) Q地(60°E,60°S)与图中P地的最近距离(不考虑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约为(   )
      A . 6660㎞ B . 10000㎞ C . 16660㎞ D . 20000㎞
  • 2. 左图为一乡村公路沿线地形简图,右图为某游客途径该地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 (1) 左图区域范围内的地形为(   )
      A . 平原 B . 丘陵 C . 盆地 D . 山地
    2. (2) 游客拍摄的照片(右图)最可能是(   )
      A . 从甲地向乙地拍摄 B . 从乙地向丙地拍摄 C . 从丙地向甲地拍摄 D . 从丁地向乙地拍摄
  • 3. 下图为温州某学校一次学生秋季“远足”活动的部分路线图。完成下题。

    途径的四地中,易受强降雨影响引发山体滑坡而导致道路阻塞的是(   )

    A . B . C . D .
  • 4.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A .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B . 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C . 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D .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 (2) 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A . 裂谷 B . 海岭 C . 海沟 D . 海岸山脉
  • 5. 下图为中亚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4条河流中,属于亚欧两洲界河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B . 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太平洋 C . 里海的盐度北部较南部更高 D . 甲湖泊的盐度西部较东部低
    3. (3) 乙地是世界主要产棉地之一,该地种植棉花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 热量 B . 光照 C . 水源 D . 土壤
  • 6. 下图是日本的工业分布图(图a),图b为图a中甲岛屿的放大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 技术 B . 运输 C . 土地 D . 集聚
    2. (2) 下列关于甲岛屿(图b示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 B . 河流水能开发和航运条件较好 C . 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 . 虚线框内东南部较西北部地势平缓
  • 7. 下图为东南亚某区域图,图中金边至K河段受河流和湖泊水位变化会定期改向。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4个箭头所示的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平原地形为主 B . 2月金边流向K C . 水旱灾害少发 D . 8月K流向金边
  • 8. 下表为2018年美国、中国、沙特阿拉伯、印度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中国

    印度

    沙特阿拉伯

    美国

    城市化水平(%)

    59

    34

    83.8

    82

    人口

    14亿

    13.53亿

    3341万(其中2077万沙特人,1264外国常住人口)

    3.27亿

    1. (1) 四国中,城市化水平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 . 中国 B . 印度 C . 沙特 D . 美国
    2. (2) 下列因素中,与沙特阿拉伯的外国常住人口占比高(近40%)相关最密切的是(   )
      A . 宗教信仰 B . 文化教育 C . 经济水平 D . 资源开发
  • 9.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造成①、②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 海陆位置 B . 大气环流 C . 太阳辐射 D . 地形地势
    2. (2) 图中③地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叶质坚硬,根系发达,反映当地自然环境(   )
      A . 土壤贫瘠 B . 终年少雨 C . 夏季干热 D . 地下水短缺
  • 10. 下图为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部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图中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 太阳辐射 B . 大气环流 C . 地形起伏 D . 洋流性质
    2. (2) 该半岛西海岸峡湾众多,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流水侵蚀 B . 风力侵蚀 C . 冰川侵蚀 D . 海浪侵蚀
  • 11. 垦殖指数指某地域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率。水稻和小麦是中国、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下表为2019年两国的水稻、小麦生产数据和垦殖指数表。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水稻

    小麦

    垦殖指数

    种植面积

    总产量

    种植面积

    总产量

    中国

    4.45亿亩

    2.10亿吨

    3.57亿亩

    1.23亿吨

    13.5%

    印度

    6.60亿亩

    1.10亿吨

    4.50亿亩

    1.02亿吨

    57.0%

    1. (1) 对中印两国粮食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中国的稻谷单产低于印度 B . 中国的粮食自给率高于印度 C . 印度的小麦单产高于中国 D . 印度的粮食增产潜力低于中国
    2. (2) 中国、印度两国的垦殖指数差异,主要取决于(   )
      A . 土壤、植被 B . 垦殖历史 C . 地形、气候 D . 农业科技
  • 12. 下图为亚洲四个国家某一年份的人口及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比较四国的(   )

    A .     人口老龄化程度 B . 少年人口比重 C .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 社会抚养负担
  • 13. 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其水量占尼罗河径流量的60%(丰水期时占68%)。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水塔”—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目前该国在中国援建下在青尼罗河上开建6000兆瓦的非洲最大水电站——复兴大坝(GERD)。下图为尼罗河部分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尼罗河的汛期是(   )
      A . 3~7月 B . 6~10月 C . 9~次年1月 D . 11~次年3月
    2. (2) 复兴大坝工程建设的区位优势是(   )

      ①流域降水丰富②大坝处落差大③中国技术支持④非洲电力需求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综合题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1),东京、首尔气候统计图(图2)。

    1. (1) 东京属于气候,比较东京、首尔两城市的气候差异
    2. (2) 日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与美国的小麦生产相比,说明其生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的原因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所示地区位于东欧平原南部,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该地春季低温冻害和洪涝灾害多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材料二:图中M城气候统计图(图2)。

    1. (1) 按成因洪涝属于灾害。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图示区域春季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 (2) 从气候、植被、地形角度,分析图示区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图1中A、B两城市平均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大于1mm)统计资料。

    1. (1) 土耳其地处板块、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为地震多发国家,季是图中C地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季节。
    2. (2) 比较A、B两城市平均降水日数的异同点,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说明两城市降水日数差异的原因。
    3. (3) A地是该国葡萄、等亚热带水果的主要种植区,分析该地所产葡萄品质优良的气候原因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亚部分区域图(图1,图中等压线为某月份海平面的平均气压值线)、图1中甲岛的水系图(图2)。

    1. (1) 推断甲岛的地形特征,并说明推断理由
    2. (2) 图示月份为孟买的季(填“冬”或“夏”),盛行风(填风向),并简述该盛行风的形成过程
    3. (3) 比较乙、丙两河流量的异同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