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九江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0-12-14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七上·鸡东月考) 我国的人类社会历史可以追溯到(    )
    A . 三四百万年前 B . 二三百万年前 C . 一百七十万年前 D . 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
  • 2. 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丁村人
  • 3. (2016七上·微山期中) 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山顶洞人
  • 4. 在已经被发掘的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位于长江流域,有着干栏式建筑以及大量稻谷遗存的是(    )
    A . 良渚遗址 B . 河姆渡人遗址 C . 半坡人遗址 D .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
  • 5. 一位香港同胞写下这么一副对联:“人文初祖定华夏,炎黄子孙颂中华。”对联中的“人文初祖”指的是(    )
    A . 黄帝和蚩尤 B . 尧、舜和禹 C . 炎帝和蚩尤 D . 炎帝和黄帝
  • 6. 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    )
    A . 财富多少 B . 治水有功 C . 品行高尚 D . 家庭谱系
  • 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 B . 汉朝 C . 西晋 D . 商朝
  • 8.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A . 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 B . 进献贡物 C . 服从周王调兵 D . 定期服役
  • 9.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 咸阳 B . 洛阳 C . 长安 D . 北京
  • 10. 我国经典蒙学读物《三字经》中说道: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战国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是(    )
    A . 秦国 B . 燕国 C . 楚国 D . 赵国
  • 11. (2017七上·焦作月考)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
    A . 分封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郡县制
  • 12. (2017七上·顺德月考) 成语“桀犬吠尧”“助纣为虐”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一朝代的暴君(    )
    A . 夏、商 B . 商、西周 C . 春秋战国 D . 夏、西周
  • 13.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这里的“他”是(    )
    A . 秦穆公 B . 晋文公 C . 齐桓公 D . 楚庄王
  • 14. (2020九下·莆田月考)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 . 孟子 B . 墨子 C . 庄子 D . 韩非子
  •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如今,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下列观点,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温故知新 C . 有教无类 D . 仁者爱人
  • 16. (2019七上·黄石期末) 文物是典型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 兵马俑 B . 司母戊鼎 C . 竹简 D . 青花瓷
  • 17.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位于最南边的诸侯国是(    )
    A . 燕国 B . 齐国 C . 楚国 D . 秦国
  • 18. 我国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 . 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 . 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 . 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 19. 秦朝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掌管监察事务的中央政权机构是(    )
    A . 丞相 B . 御史大夫 C . 太尉 D . 郡守
  • 20. 公元前210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    )
    A . B . C . D .
  • 21.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该诗“将相本无种”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秦末农民战争中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 . 刘邦、项羽起义 B . 巨鹿之战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牧野之战
  • 22. (2019七上·宁化月考)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秦朝的暴政 B . 修建阿房宫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项羽、刘邦起义
  • 23.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画有一格“楚河——汉界”,作为红方和黑方的分界线。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交战双方的结局是(    )
    A . 刘邦战胜项羽 B . 项羽战胜刘邦 C . 陈胜战胜吴广 D . 吴广战胜陈胜
  • 24.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
    A . 吸取秦亡教训 B . 减轻人民负担 C . 发展农业生产 D . 巩固封建统治
二、判断题
三、综合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

    ——《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分析材料,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摘录原文)

    1. (1)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2. (2) 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
    3. (3) 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
    4. (4) 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的措施。
  • 32.   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5个文化遗产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之美)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文字之美)

    材料二: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古为今用)

    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活

    1. (1) 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2. (2) 根据下列名句,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③“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 (3) 材料二中提到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该文字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4. (4) 根据材料三,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 33.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辉煌的秦王朝。

    (天下一统)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定国建制)

    材料二: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同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加强统一)

    材料三:

     

    1. (1) “皇帝”是谁?“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