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肇东市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12-23 浏览次数:1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其中,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 . 石器锄耕 B . 刀耕火种 C . 铁犁牛耕 D . 小农经济
  • 2. “炉灰筑不了墙,女儿供养不了爹和娘”,传统观点认为,农村的男孩偏好是为了解决劳动力、增加收入和养老问题。材料反映问题实质是(    )
    A . 传统社会思想落后 B . 小农经济的生产需要 C . 宗法制影响深远 D . 封建社会赋役沉重
  • 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自耕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4. 下列改革措施中,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
    A . 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B . 鲁国的“初税亩” C . 秦国的商鞅变法 D . 晋国的税制改革
  • 5.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当时实行的经营方式是(    )
    A . 租佃式经营 B . 田庄式经营 C . 自耕农式经营 D . 井田制经营
  • 6.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号称“丝国”,中国获得这一称呼始于( )
    A . 西周 B . 汉代 C . 唐代 D . 元代
  • 7. 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青瓷、白瓷、粉彩瓷、青花瓷 B . 白瓷、青瓷、粉彩瓷、青花瓷 C . 青瓷、粉彩瓷、白瓷、青花瓷 D . 青瓷、白瓷、青花瓷、粉彩瓷
  • 8. 假如你要拍一部有关唐朝历史的电影,下列哪个素材可以采用(    )
    A . 富商经营棉花挣了上百万的白银 B . 市场上正在出售青花瓷 C . 许多外国商人居住在长安 D . 市场上交易使用的是纸币
  • 9.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反映的商业繁荣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
    A . 商代 B . 汉代 C . 唐代  D . 宋代 
  • 10.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    )
    A . 重视商业的作用 B . 提倡重农抑商  C . 重视农业的作用 D . 提倡农商并重
  • 11.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 . 出现了农村集市 B . 坊市分置 C . 边境贸易繁荣 D . 商业市镇兴盛
  • 12.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 明中后期在江南私营手工业中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D . 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13. 新航路开辟中到过印度洋的是( )

    ①迪亚士    ②达·伽马   ③哥伦布    ④麦哲伦船队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④
  • 14. 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
    A . 葡萄牙 B . 西班牙 C . 荷兰 D . 英国
  • 15. 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
    A .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 . 蒸汽锤、铁路设备 D . 电话机、水利纺纱机
  • 16.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     )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工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⑤官僚资本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⑤
  • 17. (2017高一下·东台月考)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 . 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 .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 .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 .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 18. 在1919年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一个市民拿100卢布到粮站中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 . 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 . 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自由买卖 C . 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D . 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买卖
  • 19. (2017高二上·湖南期中)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 .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 .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 .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20.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    )
    A . 工业 B . 农业 C . 商业 D . 证券业
  • 21.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 .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 . 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 .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 .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 22. 1933年底,一位到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索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
    A . 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 .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 . 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 .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 23.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①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改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                 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调控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4. 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这一口号包含的主要思想是

    A . 混合经济 B . 经营者革命 C . 人民资本主义 D . 建设福利国家
  • 25.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此,下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惠及低收入阶层 B . 消除了社会矛盾 C . 造成了财政赤字 D . 扩大了社会消费
  • 26.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本质上是(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 . 私营工商业的前途命运问题 C . 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 D . 控制私营工商业发展的问题
  • 27. 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A . 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 .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 .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28.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实行(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29. “如今的计委大院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
    A . 中苏关系恶化 B . 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 30. 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
    A .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 .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31. 图6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 B .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3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联合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33.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34. 欧洲联合的进程从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开始,不断向前发展。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欧洲的联合从以经济为主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
    A . 欧共体成立 B . 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运作 C . 欧盟成立 D . 欧元正式使用
  • 35.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A . B . C . D .
二、材料选择题(36题14分,37题16分,共计30分)
  • 36. 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轮船                火车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2. (2) 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3. (3)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之十一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据材料一中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2. (2) 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他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概括指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