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李市中学、白沙中学等七校2020-202...

更新时间:2020-11-30 浏览次数:1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 如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5s C . 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35℃左右 D . 江津鼎山大桥长约2.0375km
  • 2.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情景中,“青山”的“走”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 . 江上的竹排 B . 山上的树 C . 河岸 D . 地面
  • 3.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 12.45cm B . 12.34cm C . 12.35cm D . 12.36cm
  • 4. (2016八·仙游月考)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5. (2016·随州)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6.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 .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B .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C .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 .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 7. (2020九上·庐阳月考)

    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 .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 .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 .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 8.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 立竿见影 B . 月亮在湖中的倒影 C . 日食、月食 D . 小孔成像
  • 9. (2016八上·柏乡期中) 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0. (2018八上·扬州期中)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 .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 . 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 . 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11. (2018八上·深圳期中)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 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 12. (2018八上·相城期中) 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 . 音色 B . 音调 C . 响度 D . 音色和响度
  • 13.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将(   )
    A . 同时沸腾 B . 稍后沸腾 C .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低于水的沸点 D .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
  • 14. 甲、乙两支相同的体温计的示数都是38.0℃,若直接去测量两个体温分别是37.0℃和39.5℃的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的体温计示数是38.0℃,乙的体温计示数是39.5℃ B . 甲的体温计示数是37.5℃,乙的体温计示数是39.5℃ C . 甲的体温计示数是37.0℃,乙的体温计示数是39.5℃ D . 甲、乙两个体温计示数无法确定
  • 1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出声音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城市某些地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 16. (2019八上·襄城月考) 李军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的速度走完一半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 . 1.2 m/s B . 1.25 m/s C . 2 m/s D . 2.5 m/s
  • 17. 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 铁、食盐、松香 B . 铝、石蜡、玻璃 C . 冰、沥青、松香 D . 萘、水晶、食盐
  • 18.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A . 平面镜的大小 B .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C . 物体本身的大小 D . 物体到像的距离
  • 19.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 图像如图所示,经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 , P、Q间的距离为s,则(   )

    A . v>v , s=16m B . v>v , s=8cm C . v<v , s=16m D . v<v , s=8cm
  • 20. (2017八上·南通期中) 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
    A . 1次 B . 2次 C . 3次 D . 4次.
二、填空题
  • 21.                         
    1. (1) 如图1是体温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体温计的读数是

    2. (2) 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3. (3) 如图3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叫停表,它的示数是s 。

  • 22. (2019八上·龙山期末)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min内通过了300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   m/s,这个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是   m/s.

  • 23.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运动速度之比为2∶3,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24. 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0℃的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 25.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2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m,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m/s。
  • 26.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户外的冰雕作品没有融化成水,但体积在变小,这是因为冰雕作品发生了现象;清晨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表面。
  • 27. (2019八上·河源月考) 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信息二:

三、作图题
  • 28. 完成作图。
    1. (1) 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如图(1)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 (2) 在图(2)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虚像。

四、实验题
  • 29. 陈鑫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 (1) 你认为是水沸腾时的情景(选填甲或乙);
    2. (2) 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3. (3) 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 (4) 分析图3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5. (5) 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 (选填“A”或“B”);
      A . 寻找普遍规律 B . 减小实验误差。
    6. (6) 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 30. 进入初二学习阶段,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光的许多现象,请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实验。

    1. (1) 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②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 (2) 如图丙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⑵实验时小红在玻璃板的侧观察(选填“左”或“右”);

      ⑶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选填“①”、“②”或“③”);

      ⑷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选填“①”、“②”或“③”);

      ⑸实验时,发现蜡烛B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的可能原因是

  • 31. 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 (1) 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盐水的凝固点为℃.由此证明了小明的猜想是(选填“正确”、“错误”)的,严寒的冬天,地面上的积雪不能及时熔化,会影响交通安全.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在雪上撒盐可以(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 (3)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五、计算题
  • 32. 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求:
    1. (1) 小明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 (2) 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测得时间为8秒,则小明的实际成绩为多少秒?(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33. (2017八上·深圳期中)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
    1. (1) 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 (2) 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 34.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问:

    速度v/km·h-1

    反应时间t/s

    制动距离s/m

    50

    0.49

    13

    60

    0.50

    20

    80

    0.51

    34

    100

    0.52

    54

    120

    0.54

    85

    1. (1) 反应距离是多少?
    2. (2) 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在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至少要大于多少米?
    3. (3) 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的制动时间为4.46s,求司机从发现异常情况到车停止这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 (4) 请你谈谈超速行驶的危害。(说一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