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课时分层作业10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更新时间:2021-04-26 浏览次数:14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1954年宪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
    A . 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 . 1954年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C . 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D . 规定权利不同
  • 2. 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
    A . 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C . 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 D . 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否定
  • 3.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历史时期是(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解放战争时期 C . 改革开放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4. 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
    A . 人民民主原则 B . 社会主义原则 C . 国民平等原则 D . 依法治国原则
  • 5. 《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1954年宪法 C . 1982年宪法 D . 1999年宪法
  • 6. 新中国的一部法律序言中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与外交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部法律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最早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是在(   )
    A . 1978年 B . 1982年 C . 1995年 D . 1999年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是(   )
    A . 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 . 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 9. 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这反映了我国(   )
    时间 法律 法律文件的决定 合计
    第五届人大(1978年2月—1983年6月) 41 19 60
    第六届人大(1983年6月—1988年3月) 47 16 63
    第七届人大(1988年3月—1993年3月) 60 27 87
    第八届人大(1993年3月—1998年3月) 85 32 117
    第九届人大(1998年3月—2003年3月) 20 12 32
    总计 253 106 359
    A . 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 B . 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 C .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 D . 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宪法
  •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 . 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 B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C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 D .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
  • 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
    A .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B .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 . 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D .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 12.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不包括(   )
    A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 B . 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性前提 C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前进的“路标” D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非选择题
  • 13. 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就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材料二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结合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    第一届人大召开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

    材料二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 (1) 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 (2) 用史实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