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邓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0-12-02 浏览次数:2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宿/宿儒        抢/堂大笑        水船高/头昏脑 B . 立/蓄        不/不求解        虎视眈/满腔热 C . /聚        黄/头转向        蔼可亲/随声附 D . /干        镜/罗绸缎        大相庭/不而走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莅临        安详        拗脾气        怪诞不经        畏罪潜逃 B . 分歧        云宵       绿茵茵        咄咄逼人        喜出忘外 C . 取决        企盼        批护神        浑为一谈        拈轻怕重 D . 狭隘        干燥        教响曲        骇人听闻        麻木不人
  •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唐代:李商隐、刘禹锡、王湾、岑参 B . 谦辞:家君、舍弟、愚见、寒舍 C . 敬辞:令爱、垂询、高就、贵庚 D . 散文:《春》《金色花》《秋天的怀念》《植树的牧羊人》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B . 畅销读物能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C . 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 D .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字词书写
  • 5. 请把下面的名言用正楷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标点符号正确规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句子默写
  • 6. 古诗文默写
    1. (1)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 ,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3. (3) 蒲松龄的《狼》中能揭示文章中心的语句是“?”。
    4. (4) 在文人墨客笔下,秋风秋雨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大海在秋风中更加壮阔;“君问归期未有期,。”思念在秋雨里更加缠绵;“,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游子在瑟瑟秋风中踽踽独行。
四、名著阅读
  • 7. 名著阅读。

    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部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部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挚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行者随又轮棒便打。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这一场好杀。

    裙钗本是修成怪,位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左挡右遮施武艺,前迎后架骋奇谋。

    却才斗到沉酣处,不觉西方坠日头。罗刹忙将真扇子,一扇挥动鬼神愁。那罗刹女与行者相持到晚,见行者棒重,却又解数周密,料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打的无影无形,莫想收留得住。这罗刹得胜回归。

    1. (1) 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的哪一个故事情节?
    2. (2) “猴王有意说亲由”,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
    3. (3) “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罗刹“为子怀仇恨泼猴”,她为什么和孙悟空有仇恨?
五、综合性学习
  • 8. 下表是对100位初中生进行的“名著阅读”调查后的结果,按要求回答问题。

    《西游记》

    《水浒》

    《鲁滨逊漂流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过原著的

    24人

    29人

    56人

    48人

    看过影视的

    98人

    83人

    21人

    16人

    1. (1) 从表格内容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有什么问题?
    2. (2) 针对以上问题,请你提出一点建议。
六、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大白菜的飞翔

    田野

    ①她是一位漂亮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孩。她15岁考上大学;19岁成为大学教师;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岁在中科院教研究生。一切都顺风顺水,处处布满了鲜花和掌声。可是,在她29岁那年,上帝却突然关闭了那条通往幸福的大门,一下子把她推入到黑暗的深渊里。她的视神经发生了病变,双目失明。

    ②她就像是一位武林高手突然被废了武功,一切的能力都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学穿衣、学吃饭、学走路。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儿,现在对于她来说,简直比登天还要难。最令她憋闷的是不能看书,不能写字,不能获取知识信息。这对于一个大学教授来说,是多么可怕的呀!

    ③她要学习盲文,她要回到自己的知识领域里去。可是,这一年,她已经30岁。30岁的女子当然不能再上盲人学校啦。因此,她只好自学。她开始“看”盲文。当然,她是用手指“看”的,她只能用手指摸来替代眼睛看。她摸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大白菜,字母为c-a-b-b-a-g-e,这7个英文字母,她用手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她哭了。她为自己的笨拙而流泪。她是中科院的英语教授,居然不认识“大白菜”这个英文单词。而在此之前,她可是一目十行啊!

    ④她不相信自己就这么被一棵“大白菜”给绊倒了。她要活下去,她要站起来,她要做一棵能够飞翔的大白菜,重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她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她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摸字,一遍遍地默记。然后,她再把学会的东西背诵给父亲听。一次,父亲在听取她背诵的时候,发现盲文字块儿上满是殷红的血。等她背完,父亲一把拉过她的手,这才发现他的十指都已经磨破。父亲把她的双手攥在自己的手里,禁不住号啕大哭。父亲说:“女儿呀,咱不学了。爸爸有工资,爸爸可以养活你一辈子。”她没有哭。她反而笑着安慰父亲说:“爸爸,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女儿,我能行!”

    ⑤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偷偷地跑出了家。父亲很着急,四处寻找。最后,父亲在她工作过的教室里找到了她。学生已经放学。教室的灯光已经熄灭。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反复地用手丈量着黑板。父亲站在教室里,默默地看着黑暗中的女儿,心里一阵阵的酸楚。父亲知道,女儿这是准备重返讲台啊。直到她准备离开的时候,父亲才走上前,牵着她的手。她很高兴,她说:“爸爸,我成功了,我已经找到板书的方法了!”父亲说:“你是一棵能够飞翔的大白菜,你一定能够成功的!”

    ⑥她终于重返讲台。她的板书依然是那么规范,飘逸;她的发音依然是那么准确,清晰;她的多媒体使用依然是那么丰富、绚丽;她的形象依然是那么风度翩翩,笑容可掬。一切都与生病前没有什么两样,以至于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同学们还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已经双目失明了。终于,有同学发现她拄着盲杖在校园里行走,同学们这才知道了她的不幸,这才知道她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学们感动得哭了,而她却笑了。她笑着讲述一棵大白菜的奋斗历程,鼓励同学们珍惜时光。

    ⑦她的名字叫杨佳,一棵飞翔的大白菜!一位成功的盲人!现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她的成功正如她在演讲中说的那样: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可以看不见道路,但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的故事。
    2. (2) 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语言细腻传神,请从描写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一次,父亲在听取她背诵的时候,发现盲文字块儿上满是殷红的血。等她背完,父亲一把拉过她的手,这才发现他的十指都已经磨破。父亲把她的双手攥在自己的手里,禁不住号啕大哭。

    3. (3) 本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请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一分析。
    4. (4) 批注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仿照示例,给下面的语句中的“笑”字作批注。

      示例:当父亲告诉她答案的时候,她哭了。

      批注:她因辛酸和无奈而落泪,一番努力后却遭遇失败,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①她反而笑着安慰父亲。

      批注:

      ②她笑着讲述一棵大白菜的奋斗历程。

      批注:

  • 1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夕阳无事起寒烟

    ①晚归的路上,城市的霓虹灯流光溢彩,夜色斑斓,繁华无处不在。我披着迷离的夜色走入地铁,一个小时后出站,从城中心回到了五环郊区,远离了都市喧嚣,行人寥寥,但我并不觉得落寞冷清,反而喜欢这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视野开阔,情怀渺远。

    ②从地铁站走回家,我要步行十五分钟,沿途是一段悠长的绿化带,还会路过一个大学。那天走到大学门口,看见一个大叔正在卖烤红薯。他一边卖红薯,一边往烤箱里添红薯,烤箱里面填满了木头,正在熊熊燃烧,弥漫着香气的炊烟缓缓飘出来,淡淡袅袅,旁逸斜出,具有天然的美感。

    ③彼时暮色渐浓,夕阳的余晖彤红万里,笼罩着四野,人声静寂,缕缕炊烟悠然入静,让我想到了儿时生活的田园。在机械化的城市,很难再见到炊烟,那如诗如画的炊烟仿佛一个遥远的清梦,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的乡村生活中。

    ④儿时的乡下,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带着烟囱的厨房。远山如黛,月色辉映时,乳白色的炊烟便浅浅溢出,柔柔缓缓地漂浮上升,直至与那天青色融为一体,消失在淡远缥缈的天际。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暮色中的炊烟。夕阳西下,晚霞映照,村子掩映在一片昏黄的光晕里,仿佛一幅意境清幽的古典画,而炊烟就是这幅画中的点睛之笔,空灵,飘逸,衬托出暮色的安宁和轻柔。

    ⑤多年后,读到诗人林逋的一句诗“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心动不已,这寥寥数言,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炊烟的美感。秋景静态,独鸟动态,动静相宜,背景是无边的夕阳暮色和寒意袭人的炊烟。在这幅画中,炊烟传递的是人间烟火气息,炊烟下面住着一个个温馨和睦的家,如此,这幅画才有了生气和意蕴,耐人品味。

    ⑥我怀念儿时的炊烟,那是幸福和温暖的象征,饱含着人间的喜乐和温情。

    ⑦傍晚时分,村里热闹极了,忙碌了一天的农人们扛着农具,谈笑风生地往家走;散学的儿童围在村前的空地上做游戏,欢声笑语,追逐打闹。此刻,勤劳的农妇们在灶台边忙着准备晚饭,生火,烧水、炒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和小伙伴则在外面嬉戏,乐不思归。等到看见自家炊烟消失了,便知道饭已做好,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吃饭。走进厨房,烟雾袅袅,热气腾腾,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在光影交错中大快朵颐,享受着食物的美味和相伴的甜蜜。

    ⑧一年四季,炊烟绵延不息,它是烟火红尘里的温情点缀。每次外出归家,远远地看见自家厨房上冉冉升起的炊烟,我就感到踏实和心安。回到家,烟火迷离中,一家人别后重逢,喜笑颜开,这情境仿佛梦境一样轻柔虚幻,给平淡的生活添了一丝柔情诗意。

    ⑨后来上学工作离开家乡,久居都是,我渐渐习惯了城里的灯红酒绿,心里却依然想念家乡的落日炊烟。城里的生活便利、精彩、丰富,可是缺少人情味,缺少自然美,钢筋水泥建起来的高楼大厦,极富现代气息,颇具观赏性,却少了天然的美感。幸运的是,我在晚归的路上偶遇烤红薯的炊烟,那朦胧晕染的烟雾,浑似记忆中的炊烟,慰藉了我的思想情绪。

    ⑩夕阳西下,人在天涯,我遥望着家的方向,那里此刻一定炊烟袅袅,万家灯火,团圆时分。我只好翻开泛黄的诗集,在墨香中寻找那遗失的炊烟往事,重温年少的田园时光。

    1. (1) 炊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夕阳西下,晚霞映照,村子掩映在一片昏黄的光晕里,仿佛一幅意境清幽的古典画,而炊烟就是这幅画中的点睛之笔,空灵,飘逸,衬托出暮色的安宁和轻柔。

    3. (3) 文章以“夕阳无事起寒烟”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七、对比阅读
  • 11.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 , 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注)①长庐子:战国时楚国人。②积形:指具有一定体积的形体,如山岳河海、金石火木等。③奚:为什么④谬:荒谬⑤容心:放在心上

    1.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身所寄        亡

      ②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之     晓

    2. (2) 把甲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 (3) 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4. (4) 对于杞人的担忧,乙文中长庐子和子列子的态度各是怎样的?(用原文作答)

      长庐子:

      子列子:

八、诗歌鉴赏
  • 12.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 (2) 有人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字误写成了“升”,请你为他解释一下用“生”字的妙处,使他产生深刻的印象,不会再写错。
九、作文
  • 13. 题一:

    鲜花怒放,是一种风景;满面笑容,也是一种风景。海浪滔天,是一种风景;和谐共处,也是一种风景……在你的心目中,哪一种风景是最美丽的呢?

    请以“那是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4. 题二:那一次,我很   ▲     (快乐、内疚、受启发)

    从括号里的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