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0-11-18 浏览次数:14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②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④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 . ①夸张    ②反复    ③比喻    ④比喻 B . ①比喻    ②反复    ③拟人    ④排比 C . 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④排比 D . ①夸张    ②夸张    ③比喻    ④比喻
二、情景默写
  • 2. 默写。
    1. (1)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
    2. (2)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 (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夜听风雨,却将风雨之声带入梦境,化为战场上金戈铁马之声的诗句是:
    4. (4) 《秋词》(其一)中诗人否定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并说出诗人豪迈自信的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三、基础知识综合
  • 3.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每一个文字就像一朵花,但它只会在你最美的心情里摇曳芬芳。②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娇艳。③你一瞬间的执念,都会改变文字之花开放的氛围和方向a那里是天堂,也或者是地狱。④每朵谢落的花,都如静谧的脸庞安详而舒展。每一个人也是在文字下盛开的花。

    1. (1) “摇曳芬芳”中的“曳”的读音是
    2. (2) 第③句a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  )
      A . B . C . D .
    3. (3) 第②句中划线句子有语病,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四、字词书写
  • 4. “她连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又爱怜地凝视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她似乎觉得幼雉的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她的话”中有一字书写错误,应将“”改为“”。
五、综合性学习
  • 5. 七年级某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1. (1) 小明想为这次活动送一副对联,下面对联适合的一项是(  )
      A . 诗书礼易培植华夏沃土    书画琴棋展示九州情操 B . 书画琴棋展示九州情操    诗书礼易培植华夏沃土 C . 共搭汉语桥         同筑中国梦 D . 同筑中国梦         共搭汉语桥
    2. (2) 小明同学觉得背诵经典诗文是浪费时间,考试又不考,你会对他说:(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字)
  • 6. 有梦就有远方,有梦就能飞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中国人的小小梦想就能汇聚成国家和民族的大梦想——中国梦。为此,学校组织了以“同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小组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不同年龄段1500人的梦想,下面是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的统计表。

    最美梦想统计表

    年龄(岁)

    梦想人数(人)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职业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20-30

    300

    80

    80

    40

    31-49

    50

    150

    200

    100

    50-65

    15

    40

    45

    400

    1. (1) 认真阅读分析表格,写出你的探究结果。(答出两点即可)
    2. (2) 梦想是成功的翅膀,有梦才有未来。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你的梦想,做个追梦的少年。(不少于80字)
六、课内阅读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本文作者诸葛亮,字,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家。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非宁静无以远()    ②非学无以广才(

    3. (3) 文中有两句话已经成为志存高远的座右铭,是哪两句?
    4. (4) 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想成才应具备哪些条件?
    5. (5)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如何理解的?
七、课外阅读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 (1) “薄暮至家”中“薄”字的意思是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3. (3) 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八、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大米饭

    ①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

    ②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母重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

    ③在那时,细粮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饼子、玉米粥和小米饭等粗粮。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一升大米。每天早上,母亲蒸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然后一口口给曾祖母喂下。

    ④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那时我常常这样想。母亲那个时候有一张愁苦的脸,那就是在看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

    ⑤一天有个亲戚来串门。那天做的是小米饭,但曾祖母的那碗大米饭依然没变。早上,曾祖母没起来吃饭,而我因为离校远,每天带饭上学。那天是亲戚给我装的饭,装好后,我就背着书包走了。

    ⑥中午的时候。饥饿席卷了我的全身。饭盒还透着热气。我打开饭盒,一下子愣住了……饭盒里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我不晓得那个亲戚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简单的思维使我想不到那么多。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我也知道,那些大米借得不易。面前的大米饭在我的眼里一点点变大,我的口水不经允许就分泌出许多许多。周围的说话声、打闹声一会模糊,一会儿清晰。我悄悄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没人注意我。于是我盖上了饭盒,站起来擦了擦嘴,似乎我已经吃饱了。

    ⑦整个下午,我在极度饥饿中度过。几次我有打开饭盒的冲动,毕竟那时我是个孩子。老师的话,窗外的阳光,统统变成了那盒大米饭,一遍遍地诱惑、冲击着我,我有些不知所措。

    ⑧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的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书包里那盒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走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烧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

    ⑨我走到母亲面前,从书包里拿出那盒饭,递给母亲。那一刻我嘴一撇,要哭。母亲接过饭盒,感受到了饭盒的分量。她不解地看着我。

    ⑩母亲打开饭盒,是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

    ⑪母亲直直地盯着我,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抱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

    ⑫我任由母亲在我肩头啜泣。黄昏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来,整个屋子变成了一种惨淡的红色。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觉到母亲作为女人的脆弱,感觉到自己终于可以承受母亲的眼泪了。我用娇嫩的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可不一会儿,我终于也吓得哭了起来。“妈,你别哭,我长大了挣钱养活你……”

    ⑬我想我那时能说的只有这些。

    ⑭一天放学,我看见很多人在我家,曾祖母去世了。我和大人们一样跪在灵柩前,母亲哭得很伤心。

    ⑮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曾祖母,手里端着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

    1. (1) 面对大米饭的诱惑,我一直没有吃,是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朴素的想法。这种想法是什么?
    2. (2) 母亲看到“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后,为什么“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
    3. (3) 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曾祖母生病”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B . 文章表现了母亲善良无私、孝敬老人的美德,也写出了我的懂事、孝顺。 C . 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文章语言自然朴实。 D . 从文中的内容看,母亲非常关爱曾祖母,对我充满怜爱。
    4. (4) 有人说:“穷人的故事总是闪着凄美的泪光穷人的故事又总是闪着金子般真诚的光芒。”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 (1) 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3. (3) 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九、名著阅读
  • 11. 阅读《西游记》,回答问题。
    1. (1) 观音菩萨制造了第(    )给唐僧师徒四人。
      A . 八十难 B . 八十一难 C . 七十九难    D六十难
    2. (2)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他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①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②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的经过。

十、作文
  • 12. 作文题目:温暖的冬日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以及学校名。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以及学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