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0-12-03 浏览次数:14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B . 金字塔 C . 司母戊鼎 D . 罗马广场
  • 2.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 . 巴比伦文明 B . 埃及文明 C . 印度文明 D . 希腊文明
  • 3.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 . 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隶建造金字塔      B . 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森严 C . 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 . 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 4. 下图中最能代表商朝文化的是( )
    A . B . C . D .
  • 5. 《史记》记载:“武王……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了这一制度实施的依据是( )
    A . 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            B . 实际控制的疆域的大小 C . 进献贡物的多少和为周王服役的情况      D . 能力的大小
  • 6.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 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C . 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角逐中原,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D . 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
  • 7.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层面

    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庭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的召唤

    A . 墨家 B . 儒家 C . 道家 D . 法家
  • 8. 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A . 民主制度 B . 文学成就 C . 科学成就 D . 体育艺术
  • 9. 如果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希腊,你可能遇到的是( )
    ①和苏格拉底在橄榄树下辩论 ②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
    ③欣赏戏剧演出 ④使用螺旋提水器提水

    ⑤用《十二铜表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⑥用浮力定律测金属的密度

    A . ①②④⑤⑥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⑥ D . ②③④⑤
  • 10. 下列事件发生在2世纪的是( )
    A . 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B . 春秋争霸 C . 罗马共和国成立 D .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 11. 中世纪时期的农奴虽然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仍然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剥削、压迫也最严重。以下诸多观点中能体现出这一点的是( )

    ①不仅要交租,还要承担各种杂役        ②结婚也要获得主人的许可 

    ③农奴很少有能够活到40岁的           ④能逃离庄园去城市当学徒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2. 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

    A . 罗马共和国 B . 罗马帝国 C . 西罗马帝国 D . 东罗马帝国
  • 13. 从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 . 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 .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 . 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 14. 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书中主要的内容有: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
    A . 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B . 阿拉伯文化发展的时代 C . 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 . 印度种姓制度发展的时代
  • 15. (2019八上·台州开学考) 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 . 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B . 民主政治 C . 奴隶制共和国  D . 资本主义制度
  • 16.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 “焚书坑儒” C . 实行郡县制      D .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17. 中国银行行徽(图一)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二),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汉 D . 西周
  • 18.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B . 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C . 起义前准备充分,建立政权 D . 带领起义军消灭秦军的主力
  • 19. 某同学在学习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时笔记上有“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的记录。这一记录最可能是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启示 D . 影响
  • 20.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 . 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 . 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 .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 . 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 <p align=left style='text-align:left;text-indent:21.0pt; mso-char-indent-count:2.0;line-height:150%;layout-grid-mode: char'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 <p align=left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诞生了四大文明古国,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开始显露文明的曙光。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   </p> <p align=left >    材料一:见下图。   </p> <p align=left >    <img width=407 height=146 src="file:///D:\软件解压后\导卷工具20200907-1-3.0.6.7\Debug\uploadfile\6373881206198369206.jpg" alt="" v:shapes="图片_x0020_8">    </p> <p align=left >    材料二:……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p> <p align=left >——伯里克利的演说</p> <p align=left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国家。</p> <p align=left >A:__________B:__________</p> <p align=left >C:__________D:__________</p> <p align=left >【答案】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p> <p align=left >(2)任选两个国家,试各举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p> <p align=left >【答案】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阳历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等。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等。</p> <p align=left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产生于上图中的哪个国家?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p> <p align=left >【答案】佛教。C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p> <p align=left >(4)写出图中E所处国家的名称。材料二体现的是该国的什么制度?</p> <p align=left >【答案】古希腊。民主制度。</p> <p align=left >【解析】【分析】</p> <p align=left >【点评】</p> <p align=left >【题型】材料分析题</p> <p align=left >【分值】11</p> <p align=left >【考查类型】常考题</p> <p align=left >【试题级别】八年级</p>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诞生了四大文明古国,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开始显露文明的曙光。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说

    1. (1) 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国家。

      A:B:

      C:D:

    2. (2) 任选两个国家,试各举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
    3. (3)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产生于上图中的哪个国家?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4. (4) 写出图中E所处国家的名称。材料二体现的是该国的什么制度?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二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对立双方互相转化,还主张“无为”。

    材料三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还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材料四  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刑罚镇压人民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

    1. (1) 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 (2) 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代表人物及学派。
    3. (3) 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但大多未受到重用。写出材料四的代表人物及学派。这一流派的主张为什么受到当时一些统治者的青睐?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南征北战,在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国土。他还将宗教发扬光大,让其邻国民众也脱离苦海……

        材料二:他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他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他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材料四:他当政期间古希腊进入黄金时代,他让国家拥有了这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发扬了哪一宗教?
    2. (2) 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罗马法对后世有什么重大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依据材料三,指出阿拉伯人能创造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
    4. (4) 材料四中的“他”是谁?它拥有的民主制度真的很完美吗?为什么?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说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创县制,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材料三: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 (1) 材料一中“我们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当时该制度有何发展?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商君是如何“急耕战之赏”的。
    3. (3) 材料三中“重要改革”指的是什么?改革后,日本形成了什么国家体制?
    4.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改革的作用。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汉代讲学图(汉代画像砖)

    1. (1) 材料一中“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汉武帝创办的什么机构?该现象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4. (4) 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试比较材料一、二所采取措施的作用的不同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