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0-10-31 浏览次数:1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19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嫦娥五号于2019年年底前后发射,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 kg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 . 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 . 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D . 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2. (2) “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 2. 央视节目《北纬30°·中国行》,向我们展示了北纬30°沿线神奇的自然环境,下图是某校地理考查小组收集整理的北纬30°附近地区五个城市(①拉萨②重庆③恩施④武汉⑤杭州)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年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城市位于(  )
      A . 青藏高原 B . 四川盆地 C . 云贵高原 D . 横断山区
    2. (2) 到达重庆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拉萨市少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市(  )
      A . 海拔高 B . 多阴雨天气 C . 距海远 D . 植被丰富
    3. (3) 长期生活在拉萨市的人比生活在重庆市、武汉市的人肤色要黑的主要原因是拉萨市(  )
      A . 海拔高,气温低 B . 纬度较低,降水较多 C . 地势高,紫外线照射强 D . 地势较高,白昼时间长
  • 3.    2018年7月,专家在一块琥珀中首次发现了距今约0.99亿年,生活在森林环境的爬行动物——缅甸晓蛇。如图为琥珀及缅甸晓蛇骨骼复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缅甸晓蛇繁盛于(  )
      A . 新生代 B . 中生代 C . 古生代 D . 元古代
    2. (2) 该时段森林大部分是(  )
      A . 海生藻类 B . 孢子植物 C . 裸子植物 D . 被子植物
  • 4.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的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典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是投射来的电磁波被一精确镜面反射后,同时到达公共焦点。)在我国贵州省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顺利“睁眼”。该望远镜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信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下图为建设中和建成后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 . 太阳辐射非常强 B . 太阳活动干扰小 C . 天气变化影响小 D . 电磁环境比较好
    2. (2) 下面四幅地貌图中与该天文台所在地貌的成因一致的是(  )
      A . B . C . D .
  • 5. 河流阶地是指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读我国长江某河段河流阶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阶地最后形成的是(  )
      A . T1 B . T2 C . T3 D . T4
    2. (2) 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 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 . 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 . 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 D . 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 6.     2019年4月16日晚,日本熊本县阿苏山发生了火山喷发,形成壮观的火山烟柱。图甲为“阿苏山火山喷发景观”,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 甲、乙 B . 乙、丙 C . 丙、丁 D . 丁、戊
    2. (2) 火山喷发期间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显著影响是(  )
      A . 气温日较差变大 B . 大气能见度降低 C . 物种大量减少 D . 地形发生明显变化
    3. (3) 岩石圈是指(  )
      A . 地壳 B . 地壳和地幔 C .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 . 地壳和地核
  • 7.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 温室效应 B . 热力环流 C . 海陆热力差异 D . 风的形成
    2. (2)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 . 流水侵蚀 B . 流水沉积 C . 地壳下沉 D . 地壳上升
    2. (2) 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 . B . C . D .
  • 9. 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在我国雾霾天气分布一般规律是:中西部地区少东部地区多,乡村少城市多,春夏季节少秋冬季节多。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下图所示天气状况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是(  )

      A . B . C . D .
    2. (2) 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
      A . 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B . 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 C . 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D . 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
  • 10.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该城市可能位于(  )
      A .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 . 40°N附近大陆西岸 C .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 40°N附近大陆东岸
    2. (2)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 .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 .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 .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 11. 奥地利探险家鲍母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韦尔乘氦气球到达距地面39 044米后,从太空舱里跳下,并成功落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1) 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在(  )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高层大气 D . 大气上界
    2. (2) 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  )
      A . 逐渐降低 B . 逐渐升高 C . 先升高后降低 D . 先降低后升高
  • 12. 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  )
    A . 风力侵蚀作用 B . 风力堆积作用 C . 风力搬运作用 D . 风化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13.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和“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若让你在图1中画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三个圈层的界线,你认为容易画吗?为什么?
    2. (2) 水圈是由各种水体构成的,其空间分布特点是
    3. (3) 有人说“生物圈只包括各种不同的生物”。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4. (4) 图2中A为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5. (5) 从飞机起飞到平稳飞行,舱外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 14. 下图为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①、②、③位于等压面上,④、⑤位于等高面上,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层大气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是,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或降低)。
    2. (2) 图中①、②、③、④、⑤表示气压最高的数字是
    3. (3) A、B两处气温较高的是处,气压较高的是处。若B点在东,则A、B处风向为
    4. (4) 若该图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地为(城市或郊区)。若该图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A地为(海洋或陆地)。
    5. (5) A地的天气状况是多(阴雨天气或晴朗天气)。
    6. (6) 比较图中A地与B地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 15.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回答问题。

    1. (1) 左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中的景观,群峰竞秀。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右图中地貌类型界线以(填方位)区域。除上图呈现以外,地表喀斯特地貌还有:等。(写出一个)
    2. (2) 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请从岩石和水文两方面分析此地貌的发育条件:
    3. (3) 分析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方面带来的影响:
  •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8月13日6时31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6度,东经104.87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为“四川长宁6.0级地震烈度图”。

    1. (1) 此次地震,理论上长宁居民感觉到 (  )
      A .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 只左右摇晃       D . 只上下颠簸
    2. (2) 此次长宁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面时(  )
      A . 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B . 纵波速度突然增加 C . 横波突然消失 D . 纵波突然消失
    3. (3) 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哪个圈层?该圈层主要特点有哪些?
    4. (4) 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四川地区地球内部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请你说出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及其原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