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10-26 浏览次数:249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史记·封禅书》载:“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极力劝止,桓公却认为自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这表明当时(   )
    A . 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B . 封禅维护了礼乐秩序 C . 周王权力丧失殆尽 D . 分封制度已遭到破坏
  • 2. 明朝张居正评价秦朝时说:“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这里强调的是秦朝(   )
    A . 延续了先秦历史传统 B . 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C . 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D . 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 3. 汉武帝时期,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以法令的形式严格限制商业发展,对盐铁等行业实行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度,还剥夺了商人对土地的占有权。西汉政府的做法(   )
    A .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B . 垄断了商业贸易 C .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D . 促进了社会公平
  • 4. 宋代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习惯上,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代此举旨在(   )
    A . 提高行政效率 B . 提升御史台职权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防止权臣的专权
  • 5.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雇人纺织的机户至少在三万家以上,受雇的机工数量更加庞大,两者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这表明当时(   )
    A . 新型生产关系得以发展 B . 家庭丝织业已基本解体 C .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 . 民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 6. 据统计,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各海关的贸易总值,粤海关比雍正七年(1729年)增长44%,浙海关比乾隆元年(1736年)增长22%,闽海关比乾隆五年(1740年)增长29%。这种变化反映出清政府(   )
    A . 放弃了海禁政策 B . 闭关锁国有名无实 C . 加强了对外联系 D . 适度发展对外贸易
  • 7. 鸦片战争后,进口商品除鸦片外,纺织品占很大比重,随后化工产品、煤油、钢铁机器等渐居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中丝、茶占70%以上,其后大豆、桐油等日居重要地位,矿产品出口亦日增。这种状况表明当时(   )
    A . 传统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B . 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 .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 . 市场价格被西方列强操控
  • 8.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至北京,在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写成《上今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联署。这反映出(   )
    A .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增强 B . 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共识 C . 学习西方进入思想层面 D . 变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9. 20世纪初,有人提出:“凡所谓民权宪法,皆为浮光掠影之虚谈,而不足为馈民之粮,起沉疴之药饵,全国民应尽绝从事政治之心,而专心致志以营生业不可。”该主张的实质是(   )
    A . 敌视政治变革 B . 抵抗外来经济侵略 C . 倡导实业救国 D .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 10. 1938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凡在1936年底以前,属边区所辖之区域,其地主被没收之土地、房屋、森林、农具和牲畜等所有权,属被分配者所有。凡属边区管辖未进行土地革命之地域,其地主土地、房屋、森林、农具和牲畜等不得没收和分配。该规定主要是为了(   )
    A . 废除封建经济基础 B . 缓解边区军事压力 C . 适应全面抗战需要 D . 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 11.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作出这一重要论断的背景是(   )
    A . 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B . 中国共产党开始破除对苏联的迷信 C . 中苏两国关系全面破裂 D . 西方国家主动要求改善对华的关系
  • 12. 如图是1949—1980年中国粗钢产量变化趋势图。图中最高点出现的原因是(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落实 B .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 . “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推进 D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1962年政府颁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84年颁布《关于农民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7年颁布《关于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的共同出发点是(   )
    A . 缩小城乡差别 B .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 . 发展农村经济 D . 推进城市化的进程
  • 14. 在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转变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形成了适应帝国境内各族人民需要的万民法体系。据此可知罗马法(   )
    A . 注重调节社会矛盾 B . 根植于商品经济发展 C . 倡导取消阶级差别 D . 追求各族人民的平等
  • 15. 在新政实施之初,保守派人士担心罗斯福将银行、铁路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国有化,建立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使美国走上“非民主化”道路。这反映出保守派实质上担心新政会(   )
    A . 改变传统经济模式 B . 激化各种社会矛盾 C . 削弱美国经济实力 D . 破坏资本主义制度
  • 16. 1807年英国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此后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等国也相继宣布禁止奴隶贸易。这反映出西欧各国(   )
    A . 加剧了资本输出 B . 解决了劳动力问题 C . 改变了殖民策略 D . 放松了对非洲侵略
  • 17.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开始放弃保护性关税,在对外贸易上实行自由贸易政策。80年代以后,欧洲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而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的这种做法是基于它具有(   )
    A . 广阔的海外市场 B . 发达的科学技术 C . 雄厚的军事实力 D . 先进的社会制度
  • 18.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国家占领的非洲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千米,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在非洲占领的土地达到2569万平方千米。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欧洲对非洲内地探险的不断深入 B . 非洲内部战争削弱了其自身实力 C . 人口增加促使欧洲大量移民海外 D . 欧洲工业化发展需拓展海外市场
  • 19. 1947年,美国成立了欧洲经济计划署。为宣传和执行马歇尔计划,经济计划署一再强调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欧洲国家团结起来,成立联合的欧洲才能消弥在欧洲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将欧洲从战争的泥潭中解救出来。美国推进欧洲联合的实质目的是(   )
    A . 恢复欧洲经济 B . 避免新的战争 C . 缓和欧洲矛盾 D . 扩大美国霸权
  • 20. 20世纪50年代,英国出现了一批反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叛逆青年的影片。影片主人公一般是劳动者出身,他们热切期盼的全新生活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实现,他们失望、愤怒,产生反叛的情绪。这类电影作品(   )
    A . 抒发了浪漫的情怀 B . 体现了复古的倾向 C . 突出了理性的色彩 D . 具有现代主义特征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发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

    ——据王伟、李豫成等《国学精华·下》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怎样“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
  • 22. “实业救国论”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通过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思潮,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20世纪初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代表人物或主张

    洋务运动时期

    郑观应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张之洞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他积极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

    甲午中日战争后

    张謇创办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他认为,实业和教育是国家“富强之大本”

    辛亥革命时期

    报刊宣传“实业救国”,提出国家振兴实业“要道”5条: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才智之民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

    五四运动前后

    民族资本家提出“振兴实业,挽回权利”的口号,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实业救国论”。

  • 23. 如图是19131998年美、日两国人均GDP增长率示意图(年均复合增长率,百分比)。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以一个新的恰当的时间尺度,对美、日两国人均GDP发展的共同趋势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正式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营,日捉钱令史,“以番官贸易取息,计员多少为月料”,就是以番官高利贷来补充在京官员的俸禄。据《唐会要》记载,国家给每一个捉钱令史放贷四十贯至五十贯的本钱(合四万到五万钱),每月应缴纳利息四千文,这样,年息是本金的百分之百。开元十八年(730年)后公廨本钱固定下来,并普及全国,范围更为广阔,名目也更繁多,甚至在“祠祭及蕃夷赐宴”和“资助公厨”等开支上,也可用放高利贷以补不足。捉钱令史多出身“市井子孙”,或者是些没落子弟和无赖之徒,这些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但只要他们每年“送利不违”,就可以“年满受职”进入仕途。元和十年(815年)以后,高利贷剥削有增无减,“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于平民,已为重赋”,结果“富人乘以为奸,可督者私之,外以逋官钱迫蹙闾里,民不堪其扰”,使唐王朝的固有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据薛英群《略谈敦煌地志文书中的公廨本钱》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设置的公廨本钱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设置公廨本钱的弊端。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9年春,古巴发生革命,推翻了亲美的政权。1961年4月,由美国海空军提供支持的1400名全副武装的古巴流亡分子在古巴的猪湾海岸登陆,企图突袭并推翻古巴革命政权,古巴军队粉碎了此次行动并全歼了叛乱分子,美古关系恶化。此后,古巴向苏联求助,苏联出于战略考虑决定援助古巴。1962年6月,苏联和古巴签署了部署苏联导弹的秘密协议。10月15日,美国U——2侦察飞机拍摄到苏联向古巴运送中程弹道导弹的照片。美国迅速作出反应,10月23日,肯尼迪签署公告宣布:从24日14时起将拦截可能前往古巴的舰船并勒令这些船只听候美国的检查。与此同时,美国调动军队,摆出不惜发动核大战的样子,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在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苏联被迫撤出部署在古巴的战略核导弹。

    ——据夏明星《古巴导弹危机与中苏关系骤冷》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危机爆发时古巴面临的形势。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反映出的世界政治态势。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季同,字敬如,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他早年肄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初,受朝廷委派随洋员游历英、法、德、奥四国,次年归国,著有《西行日记》四卷。1877年,他以翻译身份随官派留欧生入法国政治学堂学“公法律例”。后任驻德、法参赞,代理驻法公使兼比利时、奥地利、丹麦和荷兰四国参赞。在法国使馆供职期间,参与有关中法越南问题的交涉,多次为清廷购买船舰炮械,折验运回。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陈季同赴台湾任布政使,后积极投身反割台斗争,参与组建台湾民主国。戊戌时期,他积极赞助维新运动,在上海创办《求是报》,译介西学新知,宣传维新思想。1898年秋,他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学堂——上海中国女学堂。这一时期,陈氏还参与发起成立了当时较有影响的新兴社会组织“戒烟公会”。陈季同还是晚清中国最早正式娶西洋女子为妻的朝廷命官之一,开中西通婚史上的风气之先。

    ——据黄兴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应被遗忘的人物——陈季同其人其书》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季同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季同对中国近代化作出的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