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17 浏览次数:274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它的起点在长安,终点在罗马。2000多年前,它将中国与意大利两个文明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指的是(    )
    A . 丝绸之路 B . 瓷器之路 C . 海上丝绸之路 D . 一带一路
  • 2. 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    )
    A . 张仲景 B . 祖冲之 C . 毕昇 D . 蔡伦
  • 3. (2019·普宁模拟) 明朝时期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
    A . 《天工开物》 B . 《农政全书》 C . 《本草纲目》 D . 《齐民要术》
  • 4.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井冈山红色旅游区”的是(    )
    A . 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 . 万里长征,战略转移 C . 两军会师,根据地建设 D . 武装起义,八一建军节
  • 5.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为(    )
    A . 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B .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C .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6.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 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 .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7. 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A .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绝对主导作用 B .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D . 各国联合是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关键
  • 8. (2018八下·苏州月考)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 .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 .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9. “这既是中国外交在70年代重大成就,又标志着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材料评述的是(    )
    A . 万隆会议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日建交 D . 中美建交
  • 10.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 B . 香港在1997年回归 C . 新航路开辟把世界连成一体 D . 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 11.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领域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下列选项中代表这一潮流的成果是(    )
    A .   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B . 斯蒂芬森·火车 C . 本茨·汽车 D . 莱特兄弟·飞机
  • 12.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主战场都在欧洲 B . 都是反法西斯战争 C . 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 都是正义战争
  • 13.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在巴黎和会期间担任英国方面的财政专家,他认为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这种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凯恩斯认为的“胜利者最凶暴的行为之一”是指(    )
    A . 《九国公约》 B . 《凡尔赛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马关条约》
  • 14. (2018·东营) 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    )
    A . 卢沟桥事变 B .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 德军进攻苏联 D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 15.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美苏争霸 B . “一超多强” C . 多极化趋势 D . 冷战政策
二、综合题
  • 16.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它具有远见,大公无私,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使当地的自然经济日遭破坏。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求生计,或进入外资在华企业做工,或充当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及外国轮船海员,第一批产业工人由此诞生。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材料二:从1912到1919年间,全国工人罢工130多次。工人的罢工最初还主要为了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五四运动中,各地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展现出了伟大的力量……

    ——选自《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材料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 (1) 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南京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有关?
    2. (2) 依据材料二,五四运动前后,工人斗争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变化说明了什么?
    3. (3) 材料三中“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 17. 近代化是人类文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迈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其具体表现为:政治上追求民主和法制;经济上追求工业化和大机器生产;思想文化上追求民主、科学、平等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865年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督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原材料加工购买了美国旗记铁厂的设备,核心制造机器是花了6万8千两白银从美国买的新型“制器之器”,工匠几乎全是西方工程师……

    ——部分选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辛亥革命宣告了自秦统一以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

    ——《历史教学用书》八年级上

    材料三: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美国1787年宪法

    1. (1) 材料一中,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成立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该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辛亥革命迈向近代化的两大重要成果。
    3. (3) 上述材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什么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
  • 18.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的发展历程,改革始终与之相依相伴,每一次改革都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终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

    1. (1) 材料一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
    2. (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 (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各举一项措施。并根据内容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