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0-10-12 浏览次数:323 类型:中考真卷
一、句子默写
  • 1.  
    1. (1) 清晨入古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2) 青山横北郭,。(李白《送友人》)
    3. (3)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4. (4) 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 (5) 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 秋》中的句子“”为画面配字幕。
二、对比阅读
  • 2.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橘逾淮为枳(节选)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 (1) 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齐人固善盗乎?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 . (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 . 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 . 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4. (4) 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的特点。
三、课外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其东坡。自谓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

    【注释】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盖伟明初不知其东坡() ②自谓不下人(

    2. (2) 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 . (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 . (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 . (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3. (3) 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最终东坡以“”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四、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1. (1) 第②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
    2. (2) 本文③─⑥段一次说明的内容是。

    3. (3) 第⑦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
    4.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④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 B . 第⑦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产量。 C . 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D . 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
    5. (5) 第⑤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

  • 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①无边丝雨,飘飘洒洒,连绵山脉笼罩在雨雾中,那天,是我来这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第一天。

        ②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③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

        ④每天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我会顺便家访。没想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羊肠小路上,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⑤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鹿、银狐,比如曾经有孩子上学途中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去,居然没有受伤……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

        ⑥这种浪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昙花一现。当我亲眼看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对我播放的有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面对这些小小年纪就艰辛生活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去关心遥不可及的远方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

        ⑦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送行,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

        ⑧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我真的太为难了

        ⑨傍晚,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旁边坐着的是被山区孩子触动了的我,远方生活着的是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山区的孩子们。

        ⑩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 (1) 下面对第①段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点明“我”前去支教的时节是春季。 B . 交代“我”去支教的地点是偏远山区。 C . 为文章第③段停电情况的出现做了铺垫。 D . 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
    2. (2)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 (3) 阅读第④—⑥,完成下面的填空。

      山区孩子的生活状态:

      艰辛:①     ②

      浪漫:孩子们讲述流传在山间的奇特故事。

      这种生活状态造就了孩子们③,④的性格。

    4. (4) 第⑧段中说“我真的太为难了”,是因为
    5. (5)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
五、综合性学习
  • 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学校举行“唱响经典”歌会活动,夏夏是歌会的策划者和主持人,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唱响经典”曲目单

    乐章主题

    歌名

    经典歌词

    解说词

    第一乐章

    传承千年文化

    《知否知否》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之间,

    岁月悄然走过。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第二乐章

    歌咏当代精神

    《我和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花飞溅在海面,

    祖国根植于心中。

    1. (1) 夏夏要为歌会写开场白,你认为最恰当的顺序是(   )

      ①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②为了让经典歌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③也一定能唱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④相信我们不仅能从歌声中感知经典文化的脉动

      ⑤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唱响经典”全校歌会

      A . ①②⑤④③ B . ①④③⑤②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④②⑤③
    2. (2) 请你结合节目单中《但愿人长久》的经典歌词,为夏夏完成解说词的仿写。
    3. (3) 夏夏想把《让世界充满爱》放进曲目单,你认为应放入哪个乐章,请结合下图的歌谱节选简述理由。

六、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