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10-21 浏览次数:16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    )
    A .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 . 礼乐制度逐渐崩溃 C . 齐国独立于周王室 D . 等级制度走向消亡
  • 2. 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
    A . 形成了制约机制 B . 实现了权力集中 C . 杜绝了吏治腐败 D . 避免了裙带关系
  • 3. 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有学者认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对该土地制度理解正确是(    )
    A . 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B . 反映了井田制的经营情况 C . 说明铁犁牛耕已全面普及 D . 实际上否定了土地私有制
  • 4.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宅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没有取得积极作用 B . 宋话本属口述历史,能全面反映变法的实际,可以采信 C . 宋话本属于文学艺术作品,有虚拟加工成分,不可采信 D . 宋话本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5. 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
    A . 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B . 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 . 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 D . 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
  • 6. 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的特色机构,军机处自产生后,朝廷在为政方式上采取“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据此可知(    )
    A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 . 军机处与内阁权力分配上不对立 C . 清代中央决策中心发生变化 D . 军机处设立之后的内阁不再掌权
  • 7. 下表是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变化表(单位:银万两;表中,“其他”包括捐纳、公债、杂项收入等)。导致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府加大对农民的剥削 B . 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动 C .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D . 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 8. 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教育“新政”(    )
    A . 满足了新式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愿望 B . 实现了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C . 制定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 D . 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
  • 9. 与同时代大多数的年轻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刚开始倾心于康梁的变法维新主张。但在赴日留学接触了大量新思潮后,面对国内封建复古思想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社会现实,他决定办一个“思想革命”的刊物,“革中国人思想的命”,于是《青年杂志》诞生了。据此可知,陈独秀(    )
    A . 以维新思想为革命思想 B . 在思想上推动革命发展 C .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D . 积极倡导民主科学思想
  • 10.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    )

    A .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B . 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C . 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 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
  • 11. (2020·张家口模拟) 1953年11月国家银行调整利率后、国营商业放款月息6.9‰,国营工业定额放款月息4.6‰,超定额放款月息4.8%。私营工业放款为月息9‰到16.5‰,私营商业放款 为月息13‰到19‰;公私合营工业放款为月息4.8‰到14‰。这一政策(   )
    A . 适应了变革生产关系的需要 B . 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 C . 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D . 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12. 雅典(伯里克利时代)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有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如普罗泰格拉被控为无神论者而遭驱逐出境,苏格拉底以“亵渎神灵”和“蛊惑青年罪”被判处死刑。这表明雅典法律(    )
    A . 悖离人民主权原则 B . 限制公民个人自由 C . 严格维护城邦利益 D . 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 13. (2020·张家口模拟) 1839年,英国有人说道:当内阁依旧得到国王和下院支持时,即使上院反对,仍不必辞职。后来,又有人说道:若某议案遭到上院否决后重新又在下院通过,那么它理应成为法律。这些言论旨在(   )
    A . 限制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 B .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C . 提高英国议会决策的效率 D . 阐释内阁集体负责制原则
  • 14. 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马布里描述道:“岛上渺无人烟,天空晴朗,万顷碧波舒人心脾,它吸引我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贫富与共、自由博爱的共和国。我们第一个法令是不得拥有私人财产。”这表明,马布里(    )
    A . 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B . 主张开展无产阶级革命 C . 反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D . 极力鼓动资产阶级革命
  • 15. 美国学者马特·奥贾认为,布尔什维克强调生产基础对文化上层建筑的影响,如果农业 按照与工业相同的生产原则进行重组,农业劳动力就会具备城市无产阶级的文化和心理特征。作者认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
    A . 为苏联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 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C . 有利于农民政治上的进步 D . 推动了苏联农业现代化
  • 16. (2020高二下·重庆月考) 1947年,美国政府官员邦迪指出,“尽管大国通常都不希望看到其他大国或国家集团出现,但美国还是全力支持西欧的统一,其直接的原因就是在当前与苏联的竞争中,美国和西欧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这一言论说明(   )
    A . 西欧一体化有助于美国实施冷战 B . 一体化的西欧外交由美国所操控 C . 苏联强大威胁了美国与西欧国家 D . 美苏对峙推动西欧开始了一体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22题为选做题,每题12分,共计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

    材料二: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 《清史十五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始于何时?元朝面对辽阔疆域,在地方管理上的“制度创新”有什么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村民自治的性质。综上,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社会观念变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期,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到美国,这让他们极为不安。第一份由美国人撰写的针对中国城的详细报道,也许就出自马克·吐温之手。他所观测的中国,混合了茫然、哀伤与恼怒。当他一面抗议似乎含有种族歧视味道的社会风气时,一面却又不自觉地表现出了歧视的态度。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正面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以及他们与土地的关系。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的形象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许许多多美国人正是通过赛珍珠的小说了解到中国,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囊相助。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走访。三个月后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1937 年,此书在英国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红军的伟大形象被树立起来,一批批年轻人从各地开赴延安。美国总统罗斯福读这本书后,三次约见斯诺,听他讲述对中共的视察情况,并调整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摘编自张威《1930—1980,中国形象的世纪变迁》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20.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医疗福利制度是宋代政府仁政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儒、道、佛等中华传统文化在宋代的传承和发扬是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它在统治阶层重视医学的背景下逐步建立和实施,以政府行为为主导,以皇族及官员、军人士兵和平民百姓等阶层为对象,以“医乃仁术”为宗旨,以实施医疗福利和稳定社会秩序为目的,通过奏议、诏令及各种规章制度的颁发,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建立,形成自上而下运行的医疗福利体系。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决策过程,主要通过颁布诏令以实施。皇帝诏令中所包含的医疗福利内容有赈济灾民、救治疫病、抚恤鳏寡笃疾、收养弃儿、关注军事医疗、掩瘗尸骸等,这些诏令与诸臣奏议形成对应关系,反映出帝王对于臣子所奏事项的积极回应。诏令内容体现了对平民百姓医疗福利的重视,这与统治者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讲求仁政治国,稳定国内环境相关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医疗福利体系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医疗福利体系形成的影响。
  • 21. 【选修二: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与一战后不同的是,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外,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一是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日本制定和平宪法,走上和平非战的道路,成为战后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盟军的占领,以强制的方式对德、日进行了改造,使其脱离了原先的发展轨道。在某种程度上,德、日两国可以说获得了新生。当然德、日两国在接受改造的程度上存在着很大区别。二是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设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人类在战争处置上的一大进展。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伸张正义对战犯实施惩罚,还受害者以公道,也是对后来者以警示。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盟国对德、日侵略国改造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盟国对德、日侵略国改造的积极影响。
  • 22.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孙思邈是我国唐代医学家,后人称其为“药王”。他出身贫寒,幼年即可“日诵千言”,14岁能对诸子百家学说领会贯通,还通佛教经籍,知识渊博,被誉为“圣童”。隋开皇十二年,长安一带瘟疫流行,因目睹惨状,立志习医救人。当时政府设立了太医署、尚药局等,进行教学和管理医药。当时的名医有许智藏、许澄等,名著有《诸病源候论》,更有医方256部,4510卷。到唐代时,孙思邈写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学著作。他指出:“故学者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又告诚医者,“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

    ——摘编自王宪章《孙思邈》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思邈选择从医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思邈言行体现出的医德内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