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0-09-16 浏览次数:1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喜欢看雨。看它飘飘洒洒,看它纤纤细细,看它烟雨蒙蒙茶。此时的雨是一种意境的美,如江南的小巷,玲珑而别致。喜欢看雨。看它扯天扯地淋清尽致,看它肆意汪洋千条万缕,看它不停不歇地前赴后继。此时的雨,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喧哗,如奔泻的瀑流,雄伟而壮观。喜欢看雨。看它一拨儿一拨儿地贯穿而下;看它一片儿一片儿地迷蒙而来,看它一茬儿一茬儿地急急而洒。此时的雨,是你追我赶的激进,如赛场的热烈,酣畅而淋漓。

    A . 语段中的加点词“烟雨”“江南”“赛场”都是名词。 B .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雄伟壮观的特点。 C . 语段中的雨是时而玲珑别致,时而雄伟壮观,时而酣畅淋漓。 D . 朗读画浪线的句子时,应当用轻缓、舒畅的语调来读。
  • 2. 下面的文学文化常识装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等,立春既是岁之首,亦是春季的开始。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B .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 C . 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 .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子,现代作家、语言艺术大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 3.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何澹(dàn)浴,山岛(sǒng)(zhì)。(《观沧海》曹操) B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qiān)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 C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 D . 杨花(luò)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送有此寄》李白)
  • 4.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闻道龙标过五溪   道: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递有此寄》李白) B . 东临碍石    临:登上        (《观沧海》曹操) C . 乡书何处达  书:书本(《次北固山下》王湾) D . 一年之计在丁春  计:计划(俗语)
  • 5.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张满,两岸与让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闷,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恳。 B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C . 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你随着它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D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 6.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老”“昏”“占”“瘦”等字限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了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B .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通过了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C . “海日生残夜”描绘出太刚初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被撕破,一个“残”字写出了黑夜将要消失。 D . 从表达方式看,《观沧海》是一首叙事诗,记叙了当年曹操登码行山的过程。
二、字词书写
  • 7. 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具有无穷魅力。请赏读下面这副对联,并用简化楷体将其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三、句子默写
  • 8.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 (1) 海日生残夜,。(《次北固山下》王湾)
    2. (2)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
    3.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 (4)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5. (5) 沾衣欲湿杏花雨,。(《绝句》志南)
    6. (6) ,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7. (7)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8. (8) 孟郊的《游子吟》中描绘了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的动人情景,写出了母亲的深厚感情及游子的拳拳报恩之心。诗中的“”句子将这种情感充分地体现出米。
四、综合性学习
  • 9. 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七年级(1)班打算开展“我爱四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注)甲骨文“  ”(春)= (林野)+ (太阳)+ (屯,像一颗种子,上面冒芽,下部生根)

      A . 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 B . 甲骨文的“春”,写作“ ”,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季节,在阳光普照下,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林野遍布新绿。 C . 汉字的构成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春”、“洋”和“羊”都是形声字。 D . 隶书确定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
    2. (2) 请在以下诗句中,选出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是(  )
      A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蚌。 C . 忽如一夜春风米,千树万树梨花开。 D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 (3) 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细致入微,留下了许多住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出人的某种感觉。请写出下列诗中加点字所体现出的人体感觉。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②踏花归来马蹄

      ③处处啼鸟

      ④天街小雨如酥

  • 10. 俗诉说“一年之计在干春”,仔细观察行图,展开联想,试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画面的内容。(70字左右)

  • 11. 学习了第二单元课文后,某中学七年级(2)班打算举行“感悟亲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他们的活动,并完成下划任务。
    1. (1) 王方的舅舅因身患重病住院,心情很低落。王方想发一条微信给舅舅,表达对他的关心、安慰和祝愿。请你帮他拟写一条。
    2. (2) 班长李华打算编写一份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他准备将下面的材料编写进手抄报,请你帮他写一段评析。

      日前,一篇名为《这娃娃实在太孝顺了》的帖子出现在网上,网友上传了一张在火车站拍到的照片:一位留着平头的小伙子,半蹲在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小伙子的腿上。

    3. (3) 七年级(2)班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准备举行“感悟亲情“的主题班会,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用得体的语言邀请张校长来参加,注意邀请函的格式。
五、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②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③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④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⑤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远自《转身·秋来》)

    1. (1) 请从修辞的角度,欣赏下面的句子。

      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染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

    2. (2) 文中的秋景美丽动人,你眼中的秋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将其生动地描述出来,并表达出你的感情。(不少于100字)
  • 13. 欣赏下文,完成小题。

    久违的感动

    ①天空淡漠了云彩,阳光掠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风儿悄然滑过岁月的掌心。我静静地埋着头,享受着泪水 淹没头颅的微妙错觉,这一久违的感动来得好迟,我这样想着……

    ②每天我照例在微弱的灯光下奋笔疾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③那日依旧如此。

    ④“婧婧,我都叫你好几遍了,怎么不睬我?”妈妈嚷嚷道。

    ⑤“唉,什么事啊?”我挥了挥手,不耐烦地说道。

    ⑥“你爷爷生病住院了,你什么时候抽空去看一下?”

    ⑦“马上要‘一糢’了,我没时间。要不你们代我去问候一下?”

    ⑧“那怎么行......”

    ⑨“好好好,我会去的>”没等妈妈说完,我则又开始了我的寒窗苦读。似乎那一切都与我无关。

    ⑩终于在妈妈几近命令的口吻下,我来到了爷爷的病房。整日整夜地打点滴,已经让爷爷褪去了往日的丰腴, 突起的颧骨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沟壑,消瘦的面庞印满了岁月碾过的痕迹,哀怨的目光也早已没有了往昔的锐 利。他只是静静地躺着,温柔地注视着他的孙女。

    ⑪“爷爷,你好些了么?”我压低了声音说道。“好多了,举个手给你孙女看看。”奶奶故作欢愉地说着。只见爷爷艰难地抬起那千斤重的臂膀,缓缓地向上伸展,已经到达极限了,但他似乎还不愿屈从于命运的捉弄,拼命地努力着,好似一个稚嫩的孩子在说:我还可以举得更高!心中的情愫肆意流淌,一份久违的悸动在我心中那条冰冷的 河上漾起层层涟漪。

    ⑫几天后爷爷出院了,我们陪他来到老家调养,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家坐着,什么都不愿去了解,爸爸小声对我说: “你带爷爷出去走走,他就听你的话了。”我怔怔地应允了,然后立马拖着爷爷往外跑。“我们去哪啊?爷爷跑不动 啊。”爷爷故作生气地说,眼神里却有说不出的喜悦。“我们出来亲近自然啊。”我嘿嘿地笑着。于是我和爷爷拉长了 身影在夕阳下漫步,感受落曰沉沉的低语,夕阳像褪去了一身铅华的美人,干净而又宁静•天边缭绕的云雾犹如飘忽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柔和的晚霞映着爷爷温润的笑靥。“房颤,脑血栓,高血压……”尽管已被病魔侵蚀得体无完肤,但他的眼神中总有一股刚强与坚毅。忽然爷爷笑着说:“婧婧,你学习忙,爷爷其实没事.你不用来陪我的。”

    ⑬此刻的我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着这无言的感动。心中那冷漠的坚冰彻底消融,原来,感动、感恩是心灵的 奠基,是永远也不能去失的。

    ⑭世事的纷扰,不愿让一颗心磨砺出棱角。我曾在尘世的芜杂纷乱,激烈的竞争中渐渐去失了感动的能力。谢 谢爷爷带给我这久违的感动。

    1. (1)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爷爷带给我这久违的感动”有哪些。
    2. (2) 文章语言生动细腻,富有表现力,请对下面的句子加以赏析。

      只见爷爷艰难地抬起那千斤重的臂膀,缓缓地向上伸展,已经到达极限了,但他似乎还不愿屈从于命运的捉弄,拼命地努力着,好似一个稚嫩的孩子在说:我还可以举得更高!

    3. (3) 文章写久违的感动,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我”在灯下寒窗着读?
    4. (4) 文中的“爷爷”带给了作者久违的感动。生活中,什么事最令你感动?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不少于100字)
六、课内阅读
  • 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涉:泼过。②遽:(jù):急,立即。③契(qì):用小雕刻。④是:这。⑤若:像。⑥惑:迷惑,糊涂。

    1. (1) 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
    2. (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请你说说《刻舟求剑》中所寄托的道理。
七、作文
  • 15. 根据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最朝气蓬勃的年龄,爱上读书,导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许是你灵慧的母亲,或者是你睿智的老师,抑或是你聪慧的朋友,甚至是……

    请以“因为_________我爱上读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