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七上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试卷

历史考试

更新时间:2020-09-10 浏览次数:28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1. 建立: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如何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 22. (2016七上·滨海期中)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或名称。

    ①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

    ②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③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

    ④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 23. 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的政策。

    措施:让还乡务农,将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作用:使汉初的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稳定下来。

  • 24. (2020七上·苏州期末) 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实行政策,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三、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物质匮乏),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发布诏令:减轻田租,十五税一(即国家征收土地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税);释放奴隶;士兵复原,以功劳行田宅……

    材料三 孝景二年(汉景帝时期),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说:“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 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是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汉初统治者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3. (3) 材料四出现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西汉初年经济形势扭转的这段历史给你带来的启示。
  • 26. (2020·吴江模拟) 治国理念是治国行为的先导,决定着政府的内外政策,影响着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及李斯就把它(焚书的主张—一引者)实行了。把关涉到社会、政治问题的“诗、书、百家语”都烧掉,只留下关系技术作用的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涉及社会、政治问题的,所许学的,只有当代的法令;有权教授的人,即是当时的官吏。

    一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初承秦政之酷和秦火之余,百物凋零而百废待举。秦政是汉人所痛恨的,此时,道家“清静无为”之说,给“休养生息”政策提供了玄妙的论证,于是法家政治一变而为黄老政治。

    一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三:汉武帝在意识形态上独尊儒术,在帝国行政中却重用酷吏张汤、赵禹和杜周,他们都是法律专家。汉宣帝(汉武帝曾孙)很喜欢读法家申不害的《君臣》篇,还公然声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一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时治国理念来自哪一家学说,并指出始皇践行这一治国理念的具体措施。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识,指出汉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源自于哪一学派?历史上对汉初出现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有何美称?
    3. (3) 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治国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帝、宣帝的治国理念有何重大影响?
  • 27. (2020·安徽模拟)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北京人使用的尖装工具      图二夏商西周时使用的劳动工具  图三春秋战国时使用的劳动工具

    材料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黄朴民《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粮仓有余财。

    ——译自《汉书·食货志》

    1. (1) 从图一到图三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工具发生了怎样变化?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有何作用?
    3.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 (4) 通过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