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考历史4月模拟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21 浏览次数:20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图为周成王(公元前1055年~公元前1021年)时期的青铜器何尊。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其中有周武王灭商后决定营建洛邑(今洛阳),即“宅兹中国”的记载。据此可知(  )

    A . 商周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B .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 C . 何尊是武王伐纣的直接产物 D . 文物具有证实补史的重要作用
  • 2. “这一学派要求君主为民、利民,反对过分剥削劳动人民;提出薄葬、短丧的观点”。“这一学派”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3.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

    著作

    内容

    《国语》

    深耕而疾耰(平整土地)之,以待时雨

    《庄子》

    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

    《孟子》

    深耕易褥(锄草)

    A .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B . 耕作理念比较先进 C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 . 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 4. 秦汉史学家李开元认为:“汉初之政治结构,可以理解为宫廷皇权、诸侯王国和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所形成的三权并立的政治结构。而宫廷皇权实际上直到惠帝死后吕后当政时才真正形成……。”作者在此主要强调汉初(  )
    A .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B . 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C . 官僚政治发展缓慢 D . 王国势力十分强大
  • 5. 据《史记吴王刘濞列传》载:“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这一现象(  )
    A . 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入 B . 加剧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C . 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达 D .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6.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齐民要术》中却记载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乳酪的生产加工技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外文化沟通的密切 B . 南北经济联系的扩大 C . 古代农副牧业的发展 D . 北方民族交流的加强
  • 7. “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这一行政模式”是指(  )
    A . 汉代刺史制度 B . 元朝行省制度 C . 明代三司制度 D . 清代督抚制度
  • 8. (2020高二下·绥化期末) 明朝曾设都察院,“纠劾百官,辩明冤枉”;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官员;设按察司,监察地方。同时,还设立了厂、卫秘密监察的特务制度。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 削弱宰相权力 B . 防止地方分裂 C . 加强专制制度 D . 健全监察体系
  • 9. 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言情成分明显增多,一些书商也喜欢鼓吹作品的言情内容;同时,很多神魔、侠客题材的作品也受到读者的推崇。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戏曲艺术的革新 B . 平民教育的兴起   C . 封建制度的衰落 D . 商品经济的冲击
  • 10. 下表为乾隆、嘉庆时期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这表明当时经济领域(  )

    地区

    特点

    江苏松江府

    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

    太湖地区

    环太湖诸山,乡人比户蚕桑为务

    四川荣昌

    南北一带多种麻,比户皆绩,机杼之声盈耳

    广东地区

    商人“春以糖本分与种蔗之农,冬而收其糖利”

    A . 地区分工比较明显 B . 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 C . 商帮经济发展迅速 D . 农产品大噩投放市场
  • 11. 1873年的《轮船招商局局规》规定:由诸商董中推举一位商总,总局和各分局分别由商总和商董主持。总局须将各董信息“开单转详大宪(李鸿章)存查“,更换商总或商堇时均须"察请大宪"。这一规定(  )
    A . 体现了官督商办的特点 B . 阻碍了民用企业的发展 C . 解决了军事企业的困难 D . 反映了封建势力的强大
  • 12. 下图摘自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目录。据此判断,第十章的主题应为(  )

    第十章  ?     

    社会动荡的根源          223

    社会经济因素;鸦片战争的影响;政冶腐败;武备松弛;自然灾害;客冢人和基督教

    外国的中立立场          237

    ……

    捻军叛乱和回民叛乱      252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清末新政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辛亥革命
  • 13. 中法战争期间,北洋和南洋水师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期间,当北洋水师独力抗击日本海军之时,南洋水师竞保持“中立”。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方势力之间的倾轧 B . 东南互保运动的影响 C . 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 D . 中央集权体制的衰落
  • 14. 甲午战后,创办新式企业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不断增加。到清末时,新老状元及其他官绅转化为产业资本家的人数约占产业资本家总数的四分之一。这表明(  )
    A . 商人政治地位提升 B . 传统社会观念改变 C . 实业救国思潮萌发 D . 民族企业数量增加
  • 15. 巴黎和会后,严复作诗“欧洲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肉看”,并自注说:“战时公法,徒虚语耳。甲寅欧战以来,利器及杀人之能事,皆所得于科学者也。”这体现出作者(  )
    A . 反思西方文明的不足 B . 极力宣扬进化论思想 C . 否定近代科技的作用 D . 正视民族危机的严重
  • 16. 1929年,古田会议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这一决议(  )
    A .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B . 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 C . 促进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D . 表明了反“围剿”形势的严峻
  • 17. 1939年,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发表演说指出,苏联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应当取法的”。1940年,蒋介石出席十月革命纪念活动,曾就苏联革命成功之经过与其奋斗精神……有所阐述。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 . 宣扬十月革命 B . 巩固中苏友谊 C . 宣传抗战信念 D . 塑造政党权威
  • 18. 国民党文人曾对毛泽东的某篇著作进行批判,其理山是:鸦片战争以后“封建制度……已经被摧毁殆尽,连二分之一的成分也没有了”;“中国的革命是国民革命,是不分阶级的,也不属千任何一个世界范畴"。上文中的“某篇著作”是(  )
    A .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 《井冈山的斗争》 C . 《新民主主义论》 D . 《论十大关系》
  • 19. 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西德等11国签订了总值达22400万美元的贸易协议,与日本工商界代表签订了总值达6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B . 摆脱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C . 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 D . 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
  • 20. 1956~1957年,《文艺报》先后介绍了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印度诗人迦梨陀娑、奥地利钢琴家莫扎特、保加利亚艺术家玛依斯捷尔等人的作品。这得益于(  )
    A . 外交领域的巨大成就 B . 双百方针的正确指导 C .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21. 中央曾有文件指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粮食生产必须继续抓紧。……必须坚定而又审慎地、积极而又稳步地前进。关键问题之一,是把生产队的自主权、农民的主动性和国家经济计划的要求协调起来。”该文件制定于(  )
    A . 1953年 B . 1960年 C . 1981年 D . 1999年
  • 22. 公元前5世纪,雅典有10位将军。国家规定在战场上,如果不只一名将军在场,往往由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每人1天。这一规定(  )
    A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 . 反映了当时民主的基本特征 C .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能力 D . 保证了军事行动的统一指挥
  • 23. 公元2世纪,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律原理》中提到:法律的精义在于条文的精神而并非在于其文字;法官对提到他面前的事件要抱合理的怀疑态度。这表明罗马法(  )
    A . 蕴含了现代法治的某些理念 B . 十分重视法律条文的更新 C . 特别强调法律证据的重要性 D . 增加了公平实用的新特点
  • 24. 16世纪以前,德意志各地语言迥异,彼此之间难以交流。但随着路德所译《圣经》的流行,它所用的德语不久就成为整个德意志地区的标准语言。这表明宗教改革(  )
    A . 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B . 促成了德国政治上的统一 C . 加速了教会势力的衰落 D . 促进了德国世俗文化的出现
  • 25.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提到:(它)带来了民主政治、女权运动,以及宗教的衰落、道德的松弛,使文学从依赖于贵族的赞助中解放出来,小说的体裁也由浪漫主义改变为现实主义。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宗教改革 C . 启蒙运动 D . 工业革命
  • 26. 巴黎公社委员会存在了62天,在有记录的58次会议上,先后更换了28位主席,有时一天更换两次主席。这一做法体现了当时(  )
    A . 外部形势极其紧张 B . 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C . 领导体制存在缺陷 D .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27.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大量聘用外籍教师,在人文科学领域,聘用的英国人数占第一位;在社会科学方面,聘用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大约数目相等;在自然科学方面,聘用的德国人数占第一位。日本此举旨在(  )
    A . 借鉴英国的政治制度 B . 吸收德国的科技成果 C . 推动日本的迅速发展 D . 扩大文明开化的途径
  • 28. 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英、法、美、德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据此可知(  )

    其他国家

    1870年

    32

    10

    23

    13

    22

    1913年

    14

    6

    38

    16

    26

    A .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已经丧失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C . 美国超级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深远
  • 29. 罗斯福新政初期,美国社会失业、流浪人口增多现象严重,一些学者很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却十分担心总统能否赋予他们采取措施实施保障的能力。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
    A . 政府拥有强大的物质保障 B . 以工代赈面临多重挑战 C . 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 . 社会保障急需立法支持
  • 30. 1950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差23倍,1980年扩大为40倍,1985年又扩大为44倍,1990年更扩大到56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科技革命的冲击 B . 世贸组织的出现 C . 殖民体系的存在 D . 国家干预的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31题18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2分,共55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图1

    图2

    1. (1) 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
    2. (2) 比较图1和图2,指出图2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变化给北宋统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3年前后新旧税率比较

    项目

    旧税率(银两)

    新税率(银两)

    正税

    实征

    进口货物

    棉花(每担)

    0.298

    1.740

    0.400

    布(每匹)

    0.069

    0.373

    0.100

    白布(每匹)

    0.285

    0.702

    0.150

    棉纱(每担)

    0.483

    2.406

    1.000

    双幅细布(每丈)

    0.712

    1.242

    0.150

    出口货物

    南京丝(每担)

    15.276

    23.733

    10.000

    广州丝(每担)

    8.576

    10.570

    10.000

    茶叶(每担)

    1.279

    6.000

    2.500

    糖(每担)

    0.269

    0.475

    0.250

    棉布(每担)

    1.844

    2.651

    1.000

    注:⒈ 实征(税)包括正税及其他附加税;

    ⒉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规定:凡系进口、出口货物,均按新定则例,五口一律纳税,此外各项规费丝毫不能加增。

    ——摘编自陈争平《不平等条约下近代关税制度的形成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843年前后新旧税率比较”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思潮,因其大力宣传排满光复,政治改革和复兴古学,所以在资产阶级各派及进步民众中有很大的市场。孙中山曾说“象满清的御史,唐朝的谏议大夫,都是很好的监察制度”,但鉴于“主持风宪”的御史台大抵成为“君主的奴隶”,因此执掌监察权的机构“定要独立"。……欧美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中所遇到的挫折,西方国家学者对三权分立及弹劾制度的一些新见解,也使孙中山萌发出增补三权分立的大胆想法。1906年底,孙中山形成了五权宪法思想,监察独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监察独立的思想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于监察制度以崭新的生命,但在实践中屡遭挫折而始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马克敏、王波《孙中山监察思想述略》

    材料二 抗战时期,国民党推行“溶共”政策,对共产党干部拉拢腐蚀,根据地出现了腐败现象。为此,根据地通过《为人民服务》等经典篇章以及整风运动等对党员干部进行反复教育。……还在政权建设中积极践行“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的主张,并按照“三三制”原则组建各级政权,发挥党外民主人士的监督作用。各级政府还陆续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关于严格建立财政经济制度的决定》等相关法规,惩治腐化变质、规范权力运行。根据地还进行了“以俸养廉”的尝试,并通过“于部考绩”和“行政督察”的探索,以“发扬民主政治,提高行政效率”。上述措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陈东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监察独立的思想提出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实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 34. 下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变化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原因。
    2. (2) 结合图2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领土不断扩张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3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