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

更新时间:2020-10-10 浏览次数:27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琐(wěi)  负(gū)   修(qì)    为人知(xiān) B . (tiě)  步(lǚ)   溅(bìng)  锋芒毕(lù) C . 热(chì)  冽(lǐn)  红(yīn)   人不倦(huǐ) D . 弱(léi)  游(áo)   俯(kàn)   白雪皑(ái)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荆棘  垦切  鞠躬尽瘁  语无轮次 B . 谣言  感慨  妇儒皆知  悲天悯人 C . 暑名  恩惠  珊珊来迟  热泪盈眶 D . 监督  仰慕  忍俊不禁  惊心动魄
二、语言表达
  •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 (1) 如果把紫城的宫殿比作群山,那么太和殿就是中国建筑中的珠穆朗玛峰,它稳稳地(树立  屹立  伫立)在那里,反射着金色的光芒。
    2. (2) 明明知道孩子长时间玩手机对眼睛伤害很大,可有些家长还是(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微不足道)。
三、句子默写
  • 4. 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 (1)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 (4) 将军百战死,。(《木兰诗》)
    5. (5)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6. (6)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7. (7) 谈笑有鸿儒,。(刘禹锡《陋室铭》
    8. (8) 而那过去了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9. (9)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10. (10)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四、基础知识综合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2020年1月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舰徽舰标设计理念及相关文创产品全球首发仪式在军事博物馆召开。②“山东舰”舰徽的构图,采用航母45度破浪而出的角度,展现出“山东舰”作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横空出世的气势;后部地球的背景,_____________;前部的浪花取自海军旗下部的三蓝两白元素,与海浪融合,赋予整体以动感和现代感;八一军徽与代表航行的舵放在顶部,_____________。③展览还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山东舰舰徽纪念品、舰帽、拼装模型等相关文创产品。

    1. (1) 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②

      A.代表着人民解放军神圣的使命与地位

      B.展示了中国海军国际化的大国海军形象

    3. (3) 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五、名著阅读
  • 6.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诺第留斯号”潜水艇船长(人名)周游海底的故事。

六、综合性学习
  • 7. 语文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获。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品味生活中的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书主题)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品味生活中的语文

    (活动二:诊错字)很多商家都会用谐音来为店铺取名,下面两个店名就使用了谐音,请你将原成语正确地写出来。

    百衣百顺  众所粥滋

    (活动三:猜对联)许多店铺的店门口都会贴一副对联。请阅读下面两副对联,说说它们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店。

    ①由此登堂入室  任君步月凌云——(        )

    ②虽是毫末技巧  却是顶上功夫——(        )

    (活动四:谈感言)活动快结束时,老师要求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参与此次活动后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空巢老人可分为三种情况: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三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在老年人中的占比很大,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其中的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老年空巢是个社会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健全完善。”心理学家指出,这包括物质层面的,比如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就医困难。还有精神层面的,孤独寂寞、对儿女的思念让老人缺乏精神慰藉。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国外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的义工制度,就非常值得借鉴。

        (材料二)

            扬州市民政部门的调查显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安全风险是防火意识不强。普查中,工作人员发现,不少空巢老人家中堆满了破烂杂物。

           67岁的邹伟如在这方面就有一些典型陋习,家中的一角堆满了舍不得丢弃的旧家具、旧衣服,断裂的插座线上缠满了胶布继续使用,他说:“被电击两次才换。”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消防局火调技术科科长童三伏透露,独居老人住宅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为不小心点燃旧衣物、被子,男性独居老人在床上吸烟等。

           记者统计了50例老年家庭火灾新闻后发现,火灾大多是因囤积旧物而起的。湖南长沙草墙湾巷73岁的肖国滨(化名)家中曾遭过火灾,起因便是烟头点燃了老伴收在客厅角落的一堆破衣服,“旧货把家变成了仓库,就埋下了火灾的定时炸弹”。

        (材料三)

           记者在对130位有慢性病的空巢老人的调查中发现,不良习惯中,排前三的分别是“抗拒吃药”“很少锻炼”“一天三餐的饭一次做”。

       

        河北唐山工人医院张翰茹护师和同事曾对45例空巢糖尿病人进行调查,发现34人曾因抗拒吃药或漏服药物而突发危险,“他们因无家人提醒、自我管控力不高,常自行停药”。

        空巢老人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河北金融学院体育教学部教师白亚兵在对272位空巢老人的调查中发现,仅有38%的人参加锻炼,其比例远低于非空巢老人。

        饮食陋习引起的健康安全问题最易被忽视。山东济宁医学院副教授解瑞宁曾对140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发现有58.6%的人存在不良饮食行为。云南昆明船房小区7岁的艾世秀老人在儿子搬离后常吃素,只是每天中午吃顿米饭,去年下楼时磕碰一下就骨折了,医生说跟营养不良有关。

        (材料四)

        某地记者对当地的空巢老人开展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在与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尔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占37%;在人际交流与健身娱乐参与方面,很少参加或者不参加的占50.6%。由于与子女交流不多以及对外互动活动参与率不高,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缺乏精神慰藉。

        针对老人时常上当受骗这一现象,江西兴国县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梅生专门做过研究。他发现,这些上当受骗的老人很多都是独居,他们时常感到孤独,很容易相信陌生人突然的“热情”,喜欢跟人拉家常,甚至会在家接待那些陌生人。而湖北武汉武珞路71岁的卞老汉说起自己的受骗经历也是后悔不迭,“我喜欢蹭聊,明知接的是诈骗电话,我也不急着挂断,而是和对方‘贫’几句。有人来推销,我也让他们进屋唠嗑。”

    1. (1) 简要概括(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主要内容。

      ①(材料三):

      ②(材料四):

    2. (2) 结合以上材料,说说空巢老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3. (3) 下面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子女但子女远在外地和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都属于空巢老人。 B . 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C . 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预计到2050年,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我国人口的一半以上。 D . 心理专家认为,我国在解决老年空巢这一社会问题上可以借鉴国外的义工制度。
    4. (4)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空巢老人家庭发生火灾主要是因为家里囤积了太多旧物品,稍不小心就容易点燃这些物品。 B . 记者在对130位有慢性病的空巢老人的调查中发现,在他们的不良习惯中,占比最大的是“抗拒吃药”。 C . 河北的白亚兵老师在对272位空巢老人的调查中发现,仅有38%的人参加锻炼,其比远低于正常人群,因此存在严重的健康隐患。 D . 山东济宁医学院的解瑞宁副教授曾对140名老人进行调查,发现有58.6%的人存在不良饮食行为。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丁香花开

    刘 禹

        ①老屋终于要在春日被拆除并和院子一起被“打包”迁出,一切皆安顿停当,唯有那棵缀满花蕾的丁香树,让我这个年已五旬的中年人颇费思量。因为那是母亲生前最为偏爱的“物件”,绝对不能让它与老屋一同灭失。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起出,迁移至小城里我家那处平房的院落中。

        ②老屋院落虽小,但树木繁多,有泡桐树、梨树、苦楝树,还有两棵小叶杨。三年前,年迈的母亲赶集买来一棵树苗,说是丁香,父亲唠叨说院子里没有栽树的空间了。母亲含笑不语。转天清早天刚蒙蒙亮,我突然瞥见窗前有棵树在“游走”,好奇之余探窗而望,只见瘦小的母亲正低着头、弓着腰、扛着树,向门口慢慢挪动。我追出门去,母亲见到我后,堆满皱纹的脸上显出略尴尬的神情。我明白了,她是怕大家反对,趁一家人睡着,偷偷把一棵小叶杨树挖出来好给丁香腾地方……丁香树栽下后,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很快发芽长叶,茁壮生长起来。然而没等到丁香花开,母亲在转年夏初突发重症,匆匆走了。

        ③这次给丁香树搬迁,犯了移栽树木的大忌,理应将树叶大量修剪,但我怜惜这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未舍得剪枝,希望它能正常开花。此后不久,树遂人愿,一个个小拳头似的花蕾次第张开,像织锦,像绣球,一朵一朵地堆积成国因粉色,淡淡的幽香引来蜂飞蝶舞。每当下班回家,远观近瞧,思绪联翩,虽然母亲不在了,但她老人家培育的树经过这次迁移,竟然长势这么好,花开得这么旺。

        ④然而花谢后的这棵丁香却打蔫了:树叶半卷着,树枝耷拉着,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即使给它猛灌了好几次水,也不见起色。我想雨季来临可能就好了,但直至秋风吹来,叶片依旧没见舒展,更是没发一条新枝,看起来只有“蓄芳待来年”了。

        ⑤来年春天,蕙兰并茂,桃李争芳。再看这棵丁香,只长叶不出花蕾,而且叶子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发育,总像睡不醒的样子。再过一年,稍有好转,树的下半部长出一圈新枝,枝头开了几朵小花,算是应景吧,与其他花木竞相开放的态势是无法比拟的。难道那棵树总是走不出失去旧主的悲伤吗?

        ⑥随着又一个春天的来临,它终于走出来了。历经几载的努力,它变得树身挺拔,树皮泛青,树枝粗壮,树叶油绿。密密麻麻的花蕾又缀满枝头,像一个个小拳头伺机出击,充满拳击手的阳刚之气;次第开放之时又如待嫁之少女,含蓄吐芳。经过自身调节并经我细心修剪,树形从上至下形成三层,层层有花,犹如一枚蘸满冰糖渣的糖葫芦。

        ⑦消磨历尽春光里,又见丁香花儿开。植物不会说话,却展现了一种精神,如果把它的移栽比喻成一个在危难中怀胎的母亲,那是宁死也要把孩子生下来的,精疲力竭也在所不惜,献出生命也心甘情愿。试想,如果树上不带花蕾,那次移栽它就有可能死去。

    ⑧丁香这几年的境遇,似乎契合了母亲生命中的一些轨迹,那就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环境多么恶劣,道路多么坎坷,老人家总是坚忍不拔地抗压前行。多少个夜晚,煤油灯下,母亲为我们几个儿女做鞋缝衣。年老了,她依然要为家庭操持,七十多岁时,还不顾高龄趸来冰糕,摆摊叫卖以补贴家用。近些年我家的生活逐渐好了,如芝麻开花,如丁香吐蕊,但屈指算算,母亲又赶上了多少年呢。

        ⑨望着丁香,我想到俄罗斯民间有个说法: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就看他能否在紫丁香丛中找到五个瓣的花朵。我试着寻觅,还真找到了几朵五瓣丁香花,幸福感随之而生。而马上又想,幸福还需这样找吗,幸福早已在自家身上了。那是母亲打下的根基犹如母亲留下的这棵树,就这样实实在在地耸立着。

        ⑩夜里,我又做梦了,梦见母亲含笑坐于丁香树下,布满皱纹的脸与娇柔粉嫩的花反差那么大,却又那么和谐地互相包容。

    (选自《春城晚报》2020年3月13日第A 14版,有改动)

    1. (1) 请以年为节点,概括丁香树在移栽到“我”家平房院落后的生长历程。
    2. (2)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密密麻麻的花蕾又缀满枝头,像一个个小拳头伺机出击,充满拳击手的阳刚之气;次第开放之时又如待嫁之少女,含蓄吐芳。

    4. (4) 谈谈你对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那是母亲打下的根基,犹如母亲留下的这棵树,就这样实实在在地耸立着。

    5.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题《丁香花开》的理解。
八、课外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可此间之纷冗乎?

            树堂、筠仙自十月起,每十日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若看注疏 , 每经亦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事,又勿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江西人民出版社)

    【注释】①肄业:修习课业。②注疏:后人对前代文章典籍所作注解、疏证。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而可以不间断              ②况家中万万不可此间之纷冗乎

      ③每十日文一首              ④走路之日

    2.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明年肄业所     其反击 B . 无不可      知之不如好之者 C . 犹可以不间断     有卖油翁释担 D . 切勿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事      蒙辞军中多务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

    4. (4) 读了这封家信,我们获得了哪些学习方面的启示?
九、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1) 诗中“足”的意思是;诗人用“足”字突出了农人
    2.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展现的画面。
十、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帮助表示感激和回报。它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请以“我学会了感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