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黄浦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1-02-26 浏览次数:7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句子默写。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晴》)
    2. (2) 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
    3. (3) ,谁言天地宽。(《别云间》)
    4. (4) 吾视其辙乱,,故逐之。(《曹刿论战》)
    5. (5) 小刘摆脱了喧闹忙乱的生活和公务,忍不住以《陋室铭》中“”表达自己的释然和欣喜。
二、对比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跨越千年,总有一些精神和追求亘古不变——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 (1) 甲诗作者(人名)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乙文选自《》。
    2. (2) 以下对甲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表现生平艰难、命运多舛。 B . 颔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表现国破家亡的痛苦。 C . 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地名表现被俘后孤苦无依的内心苦痛。 D . 尾联以自问自答,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一片赤诚。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 (4) 请根据要求填写以下表格。

      篇目

      摘录体现中心主旨的诗文原句

      共同的追求(用自己语言概括)

      甲诗

      乙文

三、课外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 , 越疆 , 荀息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堑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 , 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有删改)

    【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越疆:越过(虞国)疆界。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不待:用不着,不必。⑤渠:人工开的河道。堑:防御用的濠沟。⑥冲降:即“冲隆”,古时兵车名。⑦拔:高出,高大。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越疆而

      荀息

    2. (2) 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 B . 宫之奇的告诫(虞君)不听,说了也没有用。 C . 宫之奇不听劝谏,进言(虞君),但没有用。 D . 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不用再多说什么。
    3. (3) 上文画曲线句与曾学过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句的意思相近。虞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和虞君的有关。
四、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

    高亚洲

        ①没有人会怀疑我们已身处“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不同,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从身份到契约。契约最大的特点就是“讲规则”。那么,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规则意识是否已经深入人心呢?

        ②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了一项关于“规则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据悉,被调查者以70后、80后和90后为主,而这正是目前社会的主要活跃群体。

        ③在此,有必要对“规则意识”的涵义先做一番厘清。“规则意识”是人们发自内心、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依照规则。当下,“规则意识”之所以被郑重地提出,原因有二:一是规则意识在现代文明语境下,越来越被推崇;二是在现实中,规则意识仍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

        ④就前者来说,以法治为主旋律的现代文明,本身就是以各种规则为基础的,对规则意识给予何等程度的强调,都不过分;而就后者来说,类似闯动物园、阻停高铁、景区刻字等热点事件,无不说明规则意识在一些人内心可谓淡漠至极。而比照我们身边的现实,插队、随意闯红灯、随地吐痰等现象,又足以说明,规则意识的缺失依然是人们的通病。在上述调查中,虽然有将近七成的人认为社会规则意识在增强,但这只能说明情况得到好转,并不意味着规则意识已蔚然成风。

        ⑤规则意识的淡漠或缺失,______关乎个人素质,______会成为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就个体而言,规则意识缺乏,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就整个社会而言,没有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没有契约何谈文明。这就如同在市场交易中,如果市场规则完备,那么交易成本就会降低。虽然社会交往不完全是经济交易,但道理相似,没有成熟的规则意识,同样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让合作变得艰难。

        ⑥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到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再到今日对规则意识的强调,建立广泛的规则意识从来都没有被忽视过。但是,面对人性先天的逐利冲动和社会规范体系中的种种漏洞,从愿望到现实并不容易,建立全民规则意识需要长期的社会培养和全方位的训练。

        ⑦那么,培养规则意识该从何处着手?此次的调查结果其实也间接给出了部分答案。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应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孩子抓起,以学校培养为主。只有从细处入手,才能把规则意识贯穿到生活点滴中。也只有从孩子抓起,才能使规则意识在代际传递中,塑造成性格和品质。学校在培养孩子品行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但是,每个人都是身边孩子的老师,每个人的举动,都将直接影响孩子对规则的认知。

        ⑧总而言之,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每个人都将置身其中,成为规则意识的操练者、受益者。

    (选自《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4期,有删改)

    【注】①“从身份到契约”是英国著名法学家亨利·梅因提出的一种社会进化的理论。他有句名言:“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身份”社会讲的是人的出身和地位,有了特殊身份就拥有特权;“契约”社会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对个人价值、个人权利、个人自由的尊重。

    1. (1) 以下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为……所以 B . 如果……就 C . 不但……而且 D . 只要……就
    2. (2) 本文论证思路清晰,首先通过①②两段引出论题,然后③④两段具体阐释“规则意识”的,第⑤段通过反面分析并以市场交易为喻,明确,进而在第⑥⑦段提出“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以及
    3.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第②段的调查对象和数据显示,“规则意识”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B . 从文中可知,如果社会中规则意识明确,人际交流合作可以更为简洁顺畅。 C . 第⑥段引用了孔孟名言,意在证明古人规则意识强烈,值得后人借鉴传承。 D . 只要从细节、孩子和学校入手,经过长期培养和训练,就能形成规则意识。
    4. (4) 根据对上文的理解,以下不能体现“规则意识”的一项是(   )
      A . 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走在上海的街头,随处可见市民们仍认真佩戴口罩。 B . 某校在教学楼张贴了“不能在楼道追逐打闹”“不能大声喧哗”等禁止性规定。 C . 自动取款机前,即使没有一米线的标识,人们也自觉地间隔一定距离排队等候。 D . 交通事故造成道路拥堵,行车速度十分缓慢,但车辆还是一辆接一辆交替通行。
  • 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补天之手

    明前茶

        ①老范做古籍修补已经15年了,直到今天他还zūn xún(     )着一条原则,那就是: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浆糊。

        ②老范修补古籍的浆糊可不是市面上买来的,而是自己当天清晨熬炼、捶打出来的。

        ③为什么?很简单,修补古籍需要使用裱褙(bèi)新纸,而新纸与残破书页之间的粘结全靠浆糊。浆糊只有涂得极薄,又具备极好的粘性,补好的书才不会在纸页与纸页之间鼓出一小块难看的硬痂,旧纸的肌理,才会完全融入新纸中,书页的气韵才一致。唯有自己熬出来的浆糊才有这样的效果。

        ④老范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打浆糊。先要自己和面、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面浆,再过滤、沉淀。然后把稠乎乎的面浆水用小火熬炼,熬到半透明状,再倒出来,放到打年糕的石臼里一下下捶打,让它产生韧性,直到能拉出丝来。这样的浆糊也只能用一天,因为经过24小时的水分蒸发,它的粘合力就下降了,不宜再拿来修补古籍。

        ⑤这么多年来,老范收徒弟,单是学习打浆糊就要三个月,就看他耐烦不耐烦。当然,要当老范的徒弟可不容易,熬过这第一关,后面的考验依旧没有完,第二个关口就是选纸。师傅不说一句话,只是把人领到库房里,让他面对一屋子乌泱泱的纸,洁白莹润的、淡黄纤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样黄中泛褐的,像无花果的果皮一样呈半透明浅红褐色的,像夕阳中的芦苇一样雪白中笼罩一缕暖橘色的……徒弟也不犹豫,把一张张纸铺在宽大的工作台上,与原书比对。一开始,徒弟很有信心,起码能找出五六种纸来,对师傅说,这些,还有这些,都很合适。

        ⑥老范说,翻开古籍,再去看看。

        ⑦这一看,越看越没有信心。从上百种纸中找出来的这五六种,细究起来,有的与原纸厚度不一,有的纤维纹理的走向不同,有的韧性与松紧程度有差异。可别小看这些差异,就是这些细微处,将直接导致补纸刷上浆糊后,膨胀系数与原纸不一样,补完后书页上就会出现皱纹。徒弟再到库房里细找,又坐着乡村巴士,到泾县的各个宣纸作坊里,去问有没有老底子的纸。因为,只有在作坊的纸库里呆了起码一二十年的老纸,边缘与纸芯之间才有微妙的色彩过渡,才可能在一片手掌大的范围内,找到那种古旧的味道。

        ⑧等到终于找到与原纸厚度、纹理、松紧完全一致的纸,你以为就能得到师傅的表扬吗?未必。老范眯着眼睛觑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寻来的、充满古味的那些纸拨到了一边去,留下的反而是与之相近、但老旧的味道并不明显的一张纸。老范解释说:修旧不能完全如旧,打上去的补丁既不能看得出这书明显补过,也不能毫无修补的痕迹,因为这也不符合古籍所承载的历史。有一点点补过的痕迹,但整体上依旧很舒服,手感非常之平整、松软、敦厚,就像度过浩劫的人依旧有足够温暖的晚年,这样的古籍修缮才算是“得其所哉”。

        ⑨找到修补的材料还只是开始,真的着手修补那还真是精细到极致。一旦开工,老范与他的徒弟们都不开手机,不喝水,不上厕所。尤其是那些书页已像残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气就可能让某些碎片消失不见的古籍,修补起来更是大气儿不敢喘一口。补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纸的大青石压书,让古籍阴干压平。之后,还有折页、锤平、压实、齐栏、打眼、穿稔、捆结、装订……等几十道工序在等待他们。

        ⑩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就说古籍修复师需要有一双“补天之手”,同时需要有“贯虱之睛”,气质禀赋上更需要“灵慧虚和、心细如发”。从前当过兵的老范,竟能在50岁左右锤炼出这等气场,着实了不起。

    (摘自《扬子晚报》2018年3月20日,有删改)

    【注】①周嘉胄(zhòu),明朝收藏家。所著《装潢志》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总结装裱经验的著作。“贯虱之睛”中的“贯虱”是指贯穿虱子之心,言其精准。“灵慧虚和”中的“虚和”意为平和。

    1. (1) 根据拼音,写出第①节中的汉字。

      zūn xún

    2. (2) 结合注释,第⑩段《装潢志》所引内容指的是古籍修复师必须具备的。其中“贯虱之睛”和“心细如发”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 (3)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纸张的
    4. (4) 有人说,上文只有第⑨段写到老范修补古籍,而写收徒和准备工作占了大量篇幅,详略不当。你觉得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是:
    5. (5) 对于文章题目“补天之手”,以下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题目出自“女娲补天”的典故,意在表现老范具有改造古籍的气魄和无畏的精神。 B . 文章以“补天之手”为题,是因为老范就是凭着一双神奇的手才能完成古籍修补。 C . 文章以“补天之手”为题,意在暗示古籍修补是难如补天、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D . 题目运用夸张的手法,意在表现老范是个能够拯救古籍的能人,具有高超的技艺。
五、综合性学习
  • 6. 某校计划开展主题为“戏剧知多少”的系列活动,为了使活动更吸引学生,组织者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环境布置等环节。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 (1) 阅读以下表格,概括主要信息。

      某校学生对戏剧了解程度的调查

      是否进入剧场观剧

      是否了解戏剧

      很多次

      6.7%

      非常了解

      12.8%

      偶尔一次

      57.8%

      知道一点

      22.2%

      从来没有

      35.5%

      不了解

      65%

      主要信息:

    2. (2) 学校图书馆准备布置戏剧长廊,但准备好的资料被弄乱了,请你帮助图书管理员根据所列表格,从以下各项中寻找匹配的作者和特色标签,并填入相应字母,完成整理工作。

      剧名

      《窦娥冤》

      《屈原》

      《茶馆》

      《枣儿》

      《威尼斯商人》

      作者

      郭沫若

      孙鸿

      特色

      标签

      元杂剧

      代表作

      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化的浓缩

      A.莎士比亚

      B.关汉卿

      C.白

      D.老舍

      E.曹禺

      F.反应社会现实的独幕剧

      G.独白精彩的历史剧

      H.构思巧妙、冲突鲜明的喜剧

      I.揭示封建家庭罪恶的悲剧

    3. (3) 活动期间,校园贴出一张海报(如下图)。请你根据海报上的关键词,为本次戏剧主题活动创作一句宣传语(不包括“戏剧”一词,至少用到两个)。

六、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