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县2020年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04 浏览次数:13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建设法治中国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B . 弟弟已超重20斤了,他发誓再也不吃零食,结果不出两天,他就又重蹈覆辙了。 C . 晚上,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 , 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D .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我们小区彻底改头换面 。如今,小区内游泳池、健身器材、休憩长椅等一应俱全。
  • 2.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浏览新闻是人们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主要进行的活动。 B .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产业。
  •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B .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C .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D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他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写出细腻的内心感受。 B .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自古是坚贞高洁的象征,荷花、芙蕖等为莲花的别称。 D .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北面。
二、字词书写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这里,鸣响着史前的风铃,流tǎng着远古的诗情,滋润着世事的沉浮;这里,有和畅惠风、镜湖月影,有竞秀千岩、廊桥遗梦;这里,有枕河人家、黛瓦粉墙,有运河wān蜒、乌篷咿呀……这里,一半是水,一半是岸,□□□□(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地镶嵌在中国东南之 , 宛若一幅诗意浓郁的江南水墨,透达出她那深而悠远的掌故逸事。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东南之     深

    2.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tǎng()   wān蜒(

    3. (3) 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提示,用正楷字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
三、句子默写
  • 6. 古诗文默写。
    1. (1) 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白居易《卖炭翁》中,“,”两句诗生动地刻画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流露出诗人深切的同情。
    4. (4)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困难局面时,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一文中的名言:“。”
    5. (5)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海天的广阔来突出“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诗句是“。”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令人振奋。
四、名著阅读
  • 7. 名著阅读。

        他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他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文段选自《》,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五、综合性学习
  • 8. 楹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词义相关,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班级开展“品赏楹联,传承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请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能够组成一副对联的两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A.立志读尽人间书

      B.人生唯因读书好

      C.悬梁刺股求学路

      D.发愤识遍天下字

    2. (2) 生活处处是语文。请你自拟或从日常生活、文学诗赋中找出一副对联(本试题卷出现的对联除外),并根据楹联特点写出所选对联的妙处。
    3. (3)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相继在央视热播。于是,“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成了同学们热议的话题。请你就此话题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60字左右)
六、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①朱淑真:宋朝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自幼聪慧,但婚姻不幸,其诗多幽怨之情,曾与李清照齐名。②烛花:即灯花。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 B . 第三句写床席之月影,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 C . “凉”字是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视觉状态写触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内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D . 第四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2. (2) “铺床凉满梧桐月”一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七、课内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无从书以观(

      其欣悦(

      ③同舍生皆绮绣(

      ④右备容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益慕圣贤道       马千里者。 B . 或遇叱咄         安陵君许寡人 C . 衾拥覆         故不山溪之险。 D . 足肤皲裂不知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4. (4)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八、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空巢”现象的加剧,养犬热逐年升温。2018年9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养宠用户已经达到7355万人,其中城镇养狗人数达到3390万人。

        (材料二)

        下面是一组关于遛狗的调查数据表

       

        (材料三)

        日前,朋友圈里《遛狗要拴绳,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一文刷屏,也让“异烟肼”这个词为公众所知。该文介绍说,药物异烟肼对人体无害,但对犬类有非常强的毒杀作用。此文一出,拥护者有之,激烈反对者有之,正反两方对立激烈。从拥护者的发言来看,几乎都是对目前国内养狗文明缺失的强烈不满。可以说,人与狗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因养狗形成的矛盾。

        (材料四)

        10月29日,云南文山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文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山市区犬类管理的通告》,要求7点到22点,宠物狗禁止上街。11月14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修订的《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其中要求:业主携犬只出户时,必须为犬只戴上嘴套,否则就可能面临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11月15日,《杭州市限制养犬规定》允许携带小型犬、观赏犬,出户的时间为19时至次日7时,遛狗不牵绳最高可罚1000元,无证养狗最高可罚10000元……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空巢”现象的加剧,全国城镇养犬数量加大。 B . “狗患”日益严重,引发了大量“犬与犬”“人与犬”“人与人”的矛盾。 C . 关于养狗问题,人们意见不统一,反对养狗和支持养狗的呼声都很高。 D . 治理“狗患”呼声高涨,如何协调各方诉求成为城市管理的重点。
    2. (2) 阅读“材料四”,说说揭示了什么现象?请从“材料二”中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 (3) 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人与狗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因养狗形成的矛盾”一句的理解。
    4. (4) 阅读“材料二”“材料四”,请简要概括如何做到文明养狗。
  • 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

        ①智能手机和电脑让用户可采用拼音输入法,然后从列出的选项中挑出正确的字。结果呢?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汉字书写与传承问题,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近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便以《当中国孩子忘记如何书写时》为题,对此给予了报道。

        ②国外媒体对中国汉字书写的报道,关注的只是现象本身,而我们关注的,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手机和电脑日益普及的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这一问题其实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类似《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等看上去应该没有什么收视率的电视节目一经推出,马上掀起了收视高潮。

        ③这些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对传承汉字书写和弘扬汉字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电视节目毕竟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生活,在奖金和大赛名次的刺激之下,电视节目上的激烈角逐与精彩表现,并不能掩盖汉字在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书写的式微。

        ④汉字既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丰富无比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象形文字来说,汉字每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都包含着文化、文明与历史。所以传承汉字,也就是在传承文化、文明与历史。而要想完成这种传承,则主要通过书写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一笔一画勾勒这个汉字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深切体悟出蕴含其中的文化与文明。

        ⑤而现在各种智能输入法唯一的追求就是速度和效率,其代价则是剥夺了我们在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过程中品味的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这才是汉字书写之所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⑥有人也许会说,汉字书写式微的真正原因在于它“没用了”。问题果真如此吗?即便你可以打印公文、报告,但是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必定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让人觉得你更加真诚与友善。更别说一封手写家书给远方亲人所带来的温暖与慰藉,是任何打印字体都无法替代的。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当别人的求职信都千篇一律用打印稿,而只有你用或遒劲或娟秀漂亮书法来书写,它必然能够更加打动人心。

        ⑦这么说,并不是要人们放弃电脑和打印机,而只是想告诉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拿起笔来,写下一段文字,其实是件很美好,很“走心”的事情。

    (文/苑广阔)

    1. (1) 针对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现象,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
    2. (2) 文中的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自身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4. (4) 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要用手机电脑书写呢?你怎么看待,请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说理由。
  • 1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肖复兴

        ①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正是饭点儿,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②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姑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外地口音问我:“您吃点儿什么?”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了来,热气腾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窗外了。

        ③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

        ④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我告诉他:“一两三块钱吧。”他立刻应了声:“这么贵!”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你吃什么?”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犹豫,最后说:“我要一碗米饭。”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还要什么?”老头说:“就一碗米饭!”姑娘有些奇怪:“不再要点儿什么菜?”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一碗米饭就够了。”然后补充句, “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⑤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我悄悄地望了一眼对面的老头,看得出来,老头有些心急,也有些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坐针毡。如果有钱,谁会只要一碗白米饭呢?但如果不是真的饿了,谁又会非得进来忍受白眼和冷漠,而只要一碗白米饭呢?

        ⑥我很想把盘子里的饺子让给老头先垫补一下,但把剩下小半盘的饺子给人家吃,总显得不那么礼貌,有些居高临下。那锅仔我还没有动,可以先让他喝几口,但一想饭还没吃,先让人家喝汤,恐怕也不合适,而且也容易被老头拒绝。

        ⑦因此,当姑娘又向这边走来的时候,我远远地冲她招招手,她走了过来,老头看见了她,张着嘴动了动,一定是想问她:我那一碗米饭呢?但如今的小姑娘哪一个好惹?看人下菜碟,已是常态。为了避免尴尬,我先把话抢了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给我上碗米饭!”话音刚落,怕她同样嫌弃我也只要一碗米饭,便又加了句:“再来三两饺子。”姑娘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转身走了。我冲着她的背影喊了句:“快点儿呀!”她头没有回,扬扬手中的小本说道:“行哩!”

        ⑧老头望了望姑娘走去的背影,又望了望我,什么话也没有说,似乎是想看看,同样一碗米饭,到底谁的先上来。一下子,让我忽然感觉偌大的饭馆里,仿佛主角只剩下了老头、姑娘和我三个人,三个人彼此的心思颠簸着,纠结着,一时无语却有着不少的潜台词。

        ⑨我望了望老头,也没有说话。我是想等这一碗米饭和三两饺子上来,一起给老头,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饿的时候,谁都有钱紧甚至是一分钱让尿憋死的时候。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我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但生怕我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身上会让他觉得尴尬。

        ⑩很快,也就是那小半盘剩饺子快要吃完的功夫,只听姑娘一声喊:“您的米饭和饺子来了。”便把一碗米饭和三两热腾腾的饺子端在我的桌子上,同时也把老头的那一碗米饭端在桌上。可是,抬头的时候,我和姑娘都发现,对面的老头已经不在了。

        ⑪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1.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老人的活动

      服务员的表现

      老人的内心感受

      老头进门坐在了我对面

      半天都没过去

      不自然、羞涩

      老头点饭

      先犹豫后坚定

      老头等饭时

      不理不睬

      心急、尴尬

      老人悄然离开

      终于给老人端来了米饭

    2. (2) 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的“我”虽不是主要人物,但全文通过“我”的观察、心理活动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文中的“我”是线索人物。 B . 小说中多次出现“寒风”,既表明天气寒冷,更暗示人心冷漠;同时营造了悲凉的氛围,奠定全文悲凉的情感基调。 C . 文章小个子姑娘最后还是给老人端来了米饭,说明她之前只是忘给老人送米饭了,她还是善良的。 D . 文中小个子姑娘对“我”和老头的态度截然不同,折射出人情冷暖与人生的不平等,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性的思考。
    4. (4) 小说结尾说“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有哪些内涵。
九、作文
  • 14. (2020·河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月色如水,万籁俱寂。坐在窗前,曾经的画面又浮现在脑海,曾经的叮咛又回响在耳畔,曾经的饭香又仍绕在鼻腔……原来,那些曾经拥有的美好一直都封存在我们的记忆里,从未远离。

    请以“美好从未远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真情抒写,不得抄袭;书写规范,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