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洪山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1-03-04 浏览次数:13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抗击疫情充分__△_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抗击疫情中进一步__△_升华。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定能为我们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我们风雨无阻__△_。

    A . 展现    提炼    雷厉风行 B . 展示    淬炼    奋勇向前 C . 展示    提炼    奋勇向前 D . 展现    淬炼    雷厉风行
  • 2.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衡量党员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其是否对党忠诚,这是首要的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 B .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可以提升我们从源头上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觉悟和能力。 C . 武汉红色历史文化题材丰富,资源雄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之后,可以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 D . 一些农村危房改造质量不高,现有部分安全住房的脱贫户存在住房再次变为危房。
  • 3.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不畏艰险、奋勇向前,彰显了中国精神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 B . 习近平更为明确地指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 C . 市民群众在江汉关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悼念他们,是对英烈与逝去同胞无尽的思念;悼念他们,是为了激起我们奋发之志从而更好前行。 D .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与病毒的大决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博龟蛇之灵气,采长江之活水,建设大武汉,担起中部崛起战略之重任。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 . 颔联总写秋色,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也笼罩在一片夕阳的余晖中。 C . 颈联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D . 尾联写诗人遇到不相识的人,因兴致高而想长歌一曲以抒发愉悦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6日 07版)

    1. (1) 阅读①段,下列对古人“读书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读书不完全是为了获取那些体量并不大的新知识。 B . “学而时习之”中的“学”,主要是为自己的体验觉醒而学。 C . 古人特别反对用“辞章记诵”的读书方式来获取外在的知识。 D . 朱子倡导读书要“涵泳”,旨在提高人的内在修养。
    2. (2) 阅读②段,下列对读书“出入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入”,就是要“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 B . “出”,就是能立足于作者的时代和语境,透彻消化所读内容。 C . “入”,就是要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逐步进行自我治理。 D . 被称为“两脚书橱”的人,就是只知“入”,而不知“出”的人。
    3. (3) 阅读④、⑤段,下列对“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读书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读书人主动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 B . 是读书人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将读书所得用之于天下国家的过程。 C . 是读书人扩充自己的生命体验,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使古书具有现实价值的过程。 D . “日以义理浸灌其心”是“入乎其内”的过程,“心术归于正”是“出乎其外”的过程。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书籍是知识的种子

        ①一天,一位编辑给我送来一本大书,极好的画报纸,九寸宽,一尺三寸长,十五斤重,实在无法捧读。想放在书架上,插不进去,只好放在茶几上,压了八个月,茶几也不堪重负,不得已,将其请出了办公室。现在的书不求内容的实在却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奢华,摆设功能正在悄悄地取代阅读功能。一次在大会堂碰见了出版界老前辈叶至善老人,他深有感慨地说:“书是越出越多,越出越大,一些儿童读物也动辄几大卷,一厚本,孩子们怎么翻得动?”书出得多一些、好一些,本是好事,但徒求其形,不究其质,多而不精,就堪忧堪虑了。

        ②既然读书的人都觉得太多太滥,编书的人为什么还一个劲地出呢?抛开经济利益不说,这里有一个贪大求名、以大为荣、大即有功、大可传世的大错觉。

        ③一本书之所以成名传世,不是因为其字多本大,而是因其内容之精,代表了当时某一领域的知识顶峰,后人可赖以攀登。历史上有没有大书,有。但它首先不是大,而是精。《史记》是一本大书,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写到汉代,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作者整整写了十六年。它在记事、析理及文学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精字,成了后人治史为文的楷模。《资治通鉴》是一本大书,但作者一开始就是从求精的目的出发。他深感《春秋》之后到北宋已千余年,书实在是太多了,仅主要的史书就已积存了一千五百余卷,一般知识分子一生也难通读,因此有必要辨其真伪,撮其精要,写一本既存史实、又资治国的好书。他精心工作了十九年,终于完成了这本以史为镜、明兴替之理的大书,大大影响了以后的中国历史。《资本论》是一本大书,但这主要不是因为它浩浩万言,而是因为它揭示了在这之前别人还没有发现的关于剩余价值的原理,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无论是司马迁、司马光还是马克思,他们所完成的书虽然都很大,但相对于从前浩瀚的书卷,却是精而又精了。

        ④即使这样,一般读者对这种大书仍然不能通读,主要影响读者的还是其中精辟的章节和主要的观点。再大的书也只能把精髓集中于一点。就像关公的大刀再重,刀刃也是薄薄一线;张飞的蛇矛再长,矛锋也是尖尖的一点。

        ⑤精髓不存,大书无魂;精髓所在,片言万代。一篇《岳阳楼记》代代传唱,皆因其“先忧后乐”的思想;一篇《出师表》千年不衰,全在“鞠躬尽瘁”的精神。文无长短,书无大小,有魂则灵,意新则存。许多薄篇短章仍被作为宏文巨著载入史册,甚至有的还被史家以此来划分年代。1543年被认为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就是因为这一年出版了两本科学专著:维萨留斯的《人体结构》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1905年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开端,因为这一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但这个宏论却是发于当年的《物理学纪事》杂志上的三篇薄薄的论文。这些书或文章从字数来说比起我们现在动辄千万言的“大系”、“全书”来,算是豆芥之微,但其作用之大却如日月经天。

        ⑥本来书籍的功能就是积累知识,没有积累,不能把有价值的东西留传给后代,书籍就没有生命。前人论书的本质和功能大多集中于这一点。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阶梯者,不断向前延伸也。赫尔岑说:“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既然是遗训、忠告、命令,当然要尽量提炼出最重要的东西,然后再将其压缩在最精练的文字中,哪能像我们现在这样动辄百万言、千万言地拉杂。

        ⑦书籍是什么?我觉得还可以说书籍是知识的种子。1865年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他在一次科学会议上宣布后,竟无一人理解。第二年他将此写成论文发表,并分藏到欧洲的一百二十个图书馆,直到三十四年后才又被人重新发现和证实。若没有这些书籍做种子,埋种在先,科学发现不知又要被推后多少年。今天,如果我们凑够字数就出书,那就是在田野里播种莠谷,看似一片茂盛,到秋天却颗粒不收。这样既浪费了今天的资源,又断绝了子孙的口粮,何必这样做呢?

        (选自梁衡散文《觅渡》,有改动)

    1. (1) 阅读第①、②段,“既然读书的人都觉得太多太滥”一句中“太多太滥”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 (2) 阅读第③段,文章认为《史记》《资治通鉴》《资本论》“相对于从前浩瀚的书卷,却是精而又精了”,请分别简要概括三本书“精”在哪里。
    3. (3) 阅读第④段,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矛锋也是尖尖的一点”在文中的含义。
    4. (4)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关于出书的观点。
三、课外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疭 , 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末年挛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

    【注释】①瘈疭:指手足不由自主地时缩时伸,抽动不止的表现。②痫:疾病名称,俗称羊癫疯、羊角风。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嗣     没:死亡 B . 太医丞     擢:晋升 C . 其幼在     傍:旁边 D . 以病归     免:治愈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

      A . 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 B . 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 C . 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 D . 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乙的父亲善长医术,嗜酒而喜欢出游,钱乙幼年时,他父亲往东海游学,三十年后才回来。 B . 钱乙长大后,他姑姑教导他学医,他是因为《颅囟方》著名,朝廷授给他翰林医学的官职。 C . 钱乙治病有法,用黄土汤治愈皇子的惊风病,神宗高兴,提升他为太医丞。 D . 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感觉自己大概要完了。
    4. (4)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四、名著阅读
  • 8. 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王伦喝道:“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林冲大骂道:“量你是个落地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吴用便道:“晁兄,只因我等上山相投,反坏了头领面皮。只今办了船支,便当告退。”晁盖等七人便起身,要下亭子。王伦留道:“且请席终了去。”

        林冲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搦的火杂杂。吴用便把手将髭须一摸。 晁盖,刘唐,便上亭子来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并!”吴用便假意扯林冲,道:“头领,不可造次!”公孙胜便两边道:“休为我等坏了大义!”阮小二便去帮住杜迁,阮小五帮住宋万,阮小七帮住朱贵。 吓得小喽罗们目瞪口呆。 林冲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给盘缠,兴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杜迁,宋万,朱贵,本待要向前来劝;被这几个紧紧帮着,那里敢动。 王伦那时也要寻路走,却被晁盖,刘唐,两个拦住。 王伦见头势不好,口里叫道:“我的心腹都在那里?”虽有几个身边知心腹的人,本待要来救,见了林冲这般凶猛头势,谁敢向前。林冲即时拿住王伦,又骂了一顿,去心窝里只一刀,察地搠倒在亭上。今日死在林冲之手。正应古言: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吴用的性格特点。
    2. (2) 你认为文中林冲怒杀王伦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五、综合性学习
  • 9.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目前,我们初三的学生离中考时间越来越近,同学们普遍感到压力很大,面对压力,积极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决定开展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中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请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就“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列举三条可行的方法。
    2. (2) 中考一天天临近,你们班召开题为“生活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的主题班会,你作为小组代表在班会上发言,请把你的发言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字数100-120字)
六、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这是金庸先生代表作《倚天屠龙记》中的名言。清风如常吹过,明月依旧高悬,面对与自己竞争的“强敌”,我们不能乱了分寸、失了节奏,用平常之心待之。以平常之心来应对“强敌”,就能做好自己。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