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22 浏览次数:40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所引古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十有八九,在跌宕起伏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自己创造一个从容的生活环境。 B . 同学刘新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 杨帆参加校歌唱比赛,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唱歌实力,而是为了结识803班的歌唱爱好者王浩,王浩知道后对杨帆说:“原来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D . 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同学韩欣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 2. (2020·文山模拟)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题材。如《陋室铭》、《岳阳楼记》、《爱莲说》、《出师表》等题目中的“铭”、“记”、“说”、“表”,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B .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以及我们所熟知的列夫•托尔斯泰都是俄国作家。 C . 古人对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始龀”、“弱冠”、“不惑”、“而立”、“耄耋”。 D .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二、基础知识综合
  •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你渴望倾诉,世界却装聋作哑,没有人听得见你声嘶力竭的呐喊;当你疲惫不堪,麻烦与困境却前仆后继 , 仿佛将你置入无边的孤独野。这个时候,多少人憧憬拥有飞鸟一般的翅膀,只为逃离眼前,为烦恼的心魂寻求一个暂能安息的荫庇。而有的人原本就长着强有力的翅膀,因凡心未  △  (mǐn)而坠落人间,断了翅膀,例如我就是。他们扇动折断的翅膀,奋力飞起,却又  △  (diē)落下来。但翅膀一定会痊愈,我仍会  △  (zhèn)翅高飞。

    (节选自《名人传》,有改动)

    1.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凡心未(mǐn)

      (diē)落

      (zhèn)翅高飞

    2. (2) 给文段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旷(A.kuàng  B.guǎng)

      ②折(A.zhé  B.shé)

    3. (3)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声嘶力竭 B . 前仆后继 C . 憧憬 D . 荫庇
三、情景默写
  • 4. 古诗文名句填空。

        在中国古代,诗人也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的“山气日夕佳,”,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了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通过莺和燕来表现早春景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借乌鸦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凄凉悲苦的情调。也请你写出有关飞鸟的一句古诗词:

四、其他
  • 5. 拓展关联知文化。

    雇在甲骨文中上部为“隹”,指短尾鸟;下部为“户”,指门、家园。依据“雇”的字形和演变过程,推测“雇”的造字本义为:

五、名著阅读
  • 6. (2020九下·番禺月考)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

    (我来对一对)

    (甲)“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3回)

    (乙)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沙僧道:“是一段水挡住也。”唐僧道:“却怎生得渡?”八戒道,“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三藏道:“悟能,你休乱谈。水之浅深,如何试得?”八戒道:“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节选自《西游记》)

    1. (1) 《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甲)段内容,补全“回目”。

      答: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A

    2. (2) 有人说(乙)段中的“一股水”是“流沙河”。你认为正确吗?请结合(乙)段内容及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3. (3) 依据(甲)(乙)两段文字,简要分析“洒家”与“八戒”的形象有何共同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②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他们过去为了一根络头曾有过纠葛,双方怀恨在心,至今互不理睬。现在奥士高纳大爷在粪土里捡绳头,被自己的冤家对头看见了,颇感坍台。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他又装模作样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但没有找到,于是便向市场走去。

        ③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除少数几个漠不关心的人以外,大家唰地站起身来,嘴里含着食物,手里拿着餐巾,向门口、窗口奔过去。

        ④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⑤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⑥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乡长是当地的公证人,身体肥胖,态度威严,说话浮夸。

        ⑦“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⑧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乡长又说:

        ⑨“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张票子从皮夹子里漏了出来。”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

        ⑩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⑪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⑫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⑬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⑭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在朱尔丹的客店里坐下之后,又解释起来。一位马贩子对他大声说:“老爹,别说了。有个人捡到了,又有个人还了。俗话说,没人见,没人晓,骗你你也不知道。”

        ⑮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⑯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⑰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1. (1) (梳理故事情节)奥士高纳大爷从在集市上捡到一根绳子到最后含冤死去,整篇小说可谓一波三折。请根据故事的进展,梳理出三处转折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品味语言妙处)对比下面两种表述,说说原文这样表述的妙处。

      原文:

      除少数几个漠不关心的人以外,大家唰地站起身来,嘴里含着食物,手里拿着餐巾,向门口、窗口奔过去。

      改文:

      除少数几个漠不关心的人以外,大家站起身来,向门口、窗口奔过去。

    3. (3) (赏析构思艺术)文中第二自然段写道:“然后他又装模作样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但没有找到。”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一情节,请谈谈你的看法。
    4. (4) (探究作品意蕴)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读诗是一件美妙的事,但学生不懂得诗歌的美好,不喜欢读诗的现状却很严峻,统编教材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是一部现代诗集,该书由于体裁和时代特殊,对学生而言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它用白话文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诗歌类型,而艾青究竟何许人也?他的诗作有什么特点呢?

        艾青是现实主义诗人,时代的歌者。他出生于地主家庭,吸吮着农妇大堰河的乳汁长大,从巴黎留学归来,以一个画家的灵感描摹光与色的变幻;他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监狱中发愤而作,以一个青年的激情奏响抗争之曲;他在不断沦陷的国土上辗转流离,以一个爱国者的赤诚,深沉呼唤自由。

        (材料二)学生为何读不懂现代诗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能破译诗歌的编码方式,导致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正确表征诗歌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有形式的表征和内容的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称知识表征的形式为编码。编码分为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形象编码指的是以声音、图形、画面、表象等可感知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定义、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小说等文学体裁使用的是形象编码,因此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学生自然难以读懂。

        (材料三)中学生诗歌阅读“还原”策略

        “还原”策略之一: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

        情绪是诗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要做到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前提条件是理解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学生能够有效让自己走进诗歌的情境,帮助自己酝酿情感、表达情感。

        “还原”策略之二:历史研究,还原大时代

        把握时代脉搏,还原大时代,是读懂诗歌的基础。融入历史元素,还原诗人所生活的大时代,重点是要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形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形象表征大时代的策略有很多,除了图片、历史画面、视频等视觉编码形式,还有画外音、《百家讲坛》、音乐等听觉编码形式,以及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等感觉编码形式。

        “还原”策略之三: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

        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就是要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甚至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情绪。比如,读诗时,读者可以通过资料查阅、想象等方式,还原诗人当时的创作过程:何时?何地?何境及见到了什么画面?此诗为了表达什么?……

        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以图配文,进行双重编码,感性与理性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材料四)

    1. (1) 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用白话文创作的、有固定格律的诗歌类型。 B . 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画面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 C . 还原诗人所生活时代的重点是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抽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D . 意象主要提供的是事物的轮廓、状态、细节、色彩等视觉能观察把握到的东西。
    2. (2) “材料四”是初三某学生阅读《艾青诗选》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应放在哪种“还原”策略中作为佐证材料?请结合相关材料分析。
    3. (3) 以下是某位老师关于《艾青诗选》的教学片段,阅读材料,具体分析这位老师授课时用到了哪些“还原”策略,又与哪些学科进行融合。

      教学篇目:《我爱这土地》

      (一)教学准备

      ⑴配乐:曲调悲凉、深沉、催人泪下。

      ⑵配图: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地饱受摧残的具实照片,被日军摧毁的房屋、被杀戮的人民……

      ⑶诗人足迹: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疯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他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根,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

      (二)教师诵读指导

      ⑴还原内心视像:学生根据朗诵内容,想象相关画面。

      ⑵情在声前:根据配图,伴奏音乐,感受诗人的情感,先酝酿自己的情绪,再来发声。

      ⑶现场穿越,说出感受:朗诵者说体会。

七、课外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钩。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

        卤簿①所止则置地上故今北人捉之人力撼不可少动。司马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惊。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止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卤簿:扈从仪仗。②挢(jiǎo矫)舌:翘舌不能出声。形容惊讶或畏惧。

    1. (1) 下列对文中王司马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采用造伪惑敌术 B . 火烧边界苇薄 C . 垂垂老矣仍再上前线 D . 不战而屈人之兵
    2. (2)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卤 簿 所 止 则 置 地 上 故 今 北 人 捉 之 人 力 撼 不 可 少 动

    3. (3)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字。

      ①司马以桐木依样为刀(

      烦卿卧治耳(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止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

    5. (5) 小说常善用描写方法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请就此对下面这个句子做简要评析。

      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6. (6) 阅读文章后,小文和小涵在主题的理解上产生分歧。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赞同谁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小文:我觉得这篇小说主要是想要表现王司马的机智聪慧、富有军事才能、爱国勇敢的品性。

      小静:我觉得这篇小说是想通过人物处境的尴尬来表现当时统治阶层的黑暗腐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八、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②幢(chuáng)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1. (1) 两首诗同样描写夜晚,但孟诗描写的是(天气),元诗描写的是(天气)。
    2. (2) 请赏析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九、语言表达
  • 11. 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只写正文,100字左右。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XXX

    2020年1月5日

十、作文
  • 12. 根据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