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更新时间:2020-07-24 浏览次数:23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及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可迅速杀死其他微生物,而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 B . 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 C . 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糯米淀粉发酵得到糯米酒 D . 适宜浓度的酒精可使醋化醋杆菌活化
  • 2. (2020·江苏) 某同学在线提交了在家用带盖玻璃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报告,他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 选择新鲜的葡萄略泇冲洗,除去枝梗后榨汁 B . 将玻璃瓶用酒精消毒后,装满葡萄汁 C . 酒精发酵期间,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 D . 酒精发酵后去除瓶盖,盖一层纱布,再进行醋酸发酵
  • 3. (2020·新高考I) 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 B . M、N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 C .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 D .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
  • 4. (2020·江苏) 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 . 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C . 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 . 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 5. (2020·江苏)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 . 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 . 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到,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逐渐变成蓝色 D .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 6. (2020·新高考I) 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浸曲发” 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 B . “鱼眼汤” 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 C . “净淘米”" 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 . “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 7. (2020·江苏)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出现乙组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为(   )

    A . CaCl2溶液浓度过高 B . 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 C . 注射器滴加速度过慢 D . 滴加时注射器出口浸入到CaCl2溶液中
  • 8. (2020·天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甜瓣子是豆瓣酱的重要成分,风味受蚕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影响,也受发酵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多种代谢产物影响。其生产工艺如下图所示。

    某研究团队对加盐水后的发酵阶段的传统工艺(盐度15%,温度37 ℃,发酵30天)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甜瓣子风味得以提升。新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

    时期

    时段(天)

    盐度(%)

    温度(℃)

    前期

    0~12

    6

    12

    中期

    12~16

    6

    37

    后期

    16~30

    15

    37

    两种工艺的结果比较见下图。

    1. (1) 下列关于本研究的实验方法与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发酵开始阶段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制曲过程的积累 B . 蚕豆瓣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和氮源 C . 温度与盐度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D . 定期取样,使用平板划线法统计活细菌总数
    2. (2)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新工艺中期活霉菌总数下降由温度升高导致 B . 新工艺后期活细菌总数下降由温度、盐度均升高导致 C . 新工艺中期氨基酸产生速率较前期末加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提高了蛋白酶活性 D . 新工艺中甜瓣子风味提升,与前、中期活微生物总数高和氨基酸终产量高均有关
二、实验探究题
  • 9. (2020·全国Ⅰ)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 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甲、乙培养基均属于培养基。
    2. (2) 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倍。
    3. (3) 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答出1点即可)。
    4. (4) 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5. (5) 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
  • 10. (2020·全国Ⅱ)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研究人员从海底微生物中分离到一种在低温下有催化活性的α-淀粉酶A3 , 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以淀粉为底物测定A3酶活性时,既可检测淀粉的减少,检测应采用的试剂是,也可采用斐林试剂检测的增加。
    2. (2) 在A3的分离过程中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通常会在凝胶中添加SDS,SDS的作用是
    3. (3) 本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确定A3的最适pH时使用了三种组分不同的缓冲系统,结果如图所示。某同学据图判断,缓冲系统的组分对酶活性有影响,其判断依据是

    4. (4) 在制备A3的固定化酶时,一般不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 (答出1 点即可)。
  • 11. (2020·江苏) 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灭菌方法错误的是(填编号)。

      编号

      物品

      培养基

      接种环

      培养皿

      涂布器

      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

      火焰灼烧

      干热

      臭氧

    2. (2) 称取1.0g某土壤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经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个。
    3. (3) 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进行育种。将辐照处理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筛,选择直径的菌落,纯化后获得A、B两突变菌株。
    4. (4) 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

三、综合题
  • 12. (2020·全国Ⅲ)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水果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果汁、果酒和果醋等。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答出2种即可)。纤维素酶可以分解植物(填细胞膜或细胞壁)中的纤维素。
    2. (2) 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原因是
    3. (3) 现有甲乙丙三种不同来源的果胶酶,某同学拟在果泥用量、温度、pH等所有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比较这三种酶的活性。通常,酶活性的高低可用来表示。
    4. (4) 获得的果汁(如苹果汁)可以用来制作果酒或者果醋,制作果酒需要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O2 , O2的作用是。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醋酸菌属于(填好氧或厌氧)细菌。
  • 13. (2020·浙江选考) 回答下列(1)、(2)小题:
    1. (1) 回答与泡菜制作有关的问题:

      Ⅰ.用萝卜等根菜类蔬菜制作泡菜,用热水短时处理,可抑制某些微生物产生,从而使成品泡菜口感较脆。同时,该处理也会使泡菜发酵时间缩短,其原因是

      Ⅱ.泡菜发酵初期,由于泡菜罐加盖并水封,会使菌被逐渐抑制。发酵中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会使菌受到抑制。发酵后期,乳酸生产过多,会使乳酸菌受到抑制。

      Ⅲ.从泡菜汁中可分离制作酸奶的乳酸菌,首先对经多次发酵的泡菜汁进行过滤,然后取滤液进行,再用的方法在某种含牛乳的专用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该培养基必须含有,以便于观察是否产酸。

      Ⅳ.自然界中醋杆菌常与乳酸菌共同生长。若要筛选出醋杆菌,则其专用的培养基中应添加

    2. (2) 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Ⅰ.为了获取某植物叶片无菌的原生质体,先将叶片经表面消毒并去除下表皮,再将其置于经处理的较高渗透压的混合酶液中。酶解后,经多次离心获得原生质体。然后测定该原生质体的活性,可采用的方法有(答出2点即可)。

      Ⅱ.若要获得已知序列的抗病基因,可采用或PCR的方法。为了提高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的成功率,选择使用,对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进行处理,使其两端形成不同的粘性末端,对质粒也进行相同的处理,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通过在大肠杆菌中,以获得大量的重组质粒,最终将其导入原生质体中。

      Ⅲ.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只有重新形成后,才可进行有丝分裂。多次分裂形成的小细胞团可通过或器官发生的途径再生植株。

  • 14. (2020·浙江选考) 回答下列(1)、(2)小题:
    1. (1) 回答与柑橘加工与再利用有关的问题:

      Ⅰ.柑橘果实经挤压获得果汁后,需用果胶酶处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果汁的。为确定果胶酶的处理效果,对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果胶酶的果汁样品,可采用3种方法进行实验:①取各处理样品,添加相同体积的,沉淀生成量较少的处理效果好。②对不同处理进行离心,用比色计对上清液进行测定,OD值的处理效果好。③对不同处理进行,记录相同体积果汁通过的时间,时间较短的处理效果好。

      Ⅱ.加工后的柑橘残渣含有抑菌作用的香精油及较多的果胶等。为筛选生长不被香精油抑制且能高效利用果胶的细菌,从腐烂残渣中分离得到若干菌株,分别用无菌水配制成,再均匀涂布在LB固体培养基上。配制适宜浓度的香精油,浸润大小适宜并已的圆形滤纸片若干,再贴在上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滤纸片周围抑制菌体生长形成的透明圈的直径大小。从直径的菌株中取菌接种到含有适量果胶的液体培养基试管中培养,若有果胶酶产生,摇晃试管并观察,与接种前相比,液体培养基的下降。

    2. (2) 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Ⅰ.天然农杆菌的Ti质粒上存在着一段DNA片段(T-DNA),该片段可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为便于转基因植物在组织培养阶段的筛选,设计重组Ti质粒时,应考虑T-DNA中要有可表达的目的基因,还需要有可表达的

      Ⅱ.结合植物克隆技术进行转基因实验,为获得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侵染的宿主一般要选用具有优良性状、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及易被农杆菌侵染等特点的植物材料。若植物材料对农杆菌不敏感,则可用的转基因方法。

      Ⅲ.利用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的过程与利用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再获得丛状苗的过程相比,前者总培养时间,且不经历过程,因而其遗传性状稳定,是大多数植物快速繁殖的常用方法。

      Ⅳ.与发芽培养基相比,配制转基因丛状苗生根培养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促进丛状苗基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最终形成根。还可通过改变MS培养基促进生根,如(A.提高蔗糖浓度B.降低培养基浓度C.提高大量元素浓度D.不添加琼脂)。

  • 15. (2020·天津) 某植物有A、B两品种。科研人员在设计品种A组织培养实验时,参照品种B的最佳激素配比(见下表)进行预实验。

    品种B组织培养阶段

    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

    生长素浓度(μmol/L)

    Ⅰ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m1

    n1

    Ⅱ诱导形成幼芽

    m2

    n2

    Ⅲ诱导生根

    m3

    n3

    据表回答:

    1. (1) Ⅰ阶段时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原因是
    2. (2) 在Ⅰ、Ⅱ、Ⅲ阶段中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是阶段。
    3. (3) 为确定品种A的Ⅰ阶段的最适细胞分裂素浓度,参照品种B的激素配比(m1>2.0),以0.5 μmol/L为梯度,设计5个浓度水平的实验,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应设为μmol/L。
    4. (4) Ⅲ阶段时,科研人员分别选用浓度低于或高于n3 μmol/L的生长素处理品种A幼芽都能达到最佳生根效果,原因是处理幼芽时,选用低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选用高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
    5. (5) 在阶段用秋水仙素对材料进行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
  • 16. (2020·江苏) 如果已知一小段DNA的序列,可采用PCR的方法,简捷地分析出已知序列两侧的序列,具体流程如下图(以EcoR I酶切为例):

    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步骤I用的EcoR I是一种酶,它通过识别特定的切割特定位点。
    2. (2) 步骤Ⅱ用的DNA连接酶催化相邻核苷酸之间的3′-羟基与5′-磷酸间形成;PCR循环中,升温到95℃是为了获得;Taq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
    3. (3) 若下表所列为已知的DNA序列和设计的一些PCR引物,步骤Ⅲ选用的PCR引物必须是(从引物①②③④中选择,填编号)。
       

      DNA序列(虚线处省略了部分核苷酸序列)

      已知序列

      PCR引物

      ①5′- AACTATGCGCTCATGA-3′

      ②5′- GCAATGCGTAGCCTCT-3′

      ③5′- AGAGGCTACGCATTGC-3′

      ④5′- TCATGAGCGCATAGTT-3′

    4. (4) 对PCR产物测序,经分析得到了片段F的完整序列。下列DNA单链序列中(虚线处省略了部分核苷酸序列),结果正确的是________。
      A . 5′- AACTATGCG-----------AGCCCTT-3′ B . 5′- AATTCCATG-----------CTGAATT-3′ C . 5′- GCAATGCGT----------TCGGGAA-3′ D . 5′- TTGATACGO----------CGAGTAC-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