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15 浏览次数:16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 1. 图1是我国占代的一种“角力”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习俗。《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到了战国时期,“角力” 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通过演武场面的宏大,两国选手比赛的胜负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

    图1陕西长安客省庄K140号战国末年墓中出土的铜牌饰

    A . 周王注重军事训练,出兵讨伐诸侯 B . 以车战为主,身体对抗性强 C . 兼并战争频繁,人们推崇强悍武力 D . 法家思想已在各国推广实行
  • 2. 表1

    记述

    出处

    (隋炀帝)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北孤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隋书·倭国传》

    (推古天皇)遣于唐国学生高向玄理、学问僧旻。(孝德天皇)以沙门旻法师、高向玄理为国博士。

    《日本书纪》卷二十二、卷二十五

    (白雉)四年夏五月,发遣大唐大使、副使与学问僧道严、道通、道光、惠施、觉胜、弁正等并一百二十一人,俱乘一船。

    《日本书纪》卷第二十五孝德天皇纪

    鉴真:“昔闻南岳惠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度众生。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其袈裟上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日)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卷一

    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隋唐时期中日交流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 日本人喜爱唐诗擅长中国诗文 B . 佛教成为中日交流的重要纽带 C . 佛教成为日本社会的主要信仰 D . 受隋唐影响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 3. 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日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
    A . 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 B . 弱化了其政权的民族色彩 C . 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 . 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
  • 4. 明代嘉靖年间,王阳明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墓志铭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王阳明这种观点形成的根源是(   )
    A .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 . 传统社会结构逐步瓦解 D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5. 鸦片战争后,徐继畲指出:“欧罗巴一上,以罗经视之,在乾戌方,独得金气。其地形则平上之中,容畜沧海数千里,亦与他壤迥别。其人性情缜密,长於制器。造舟尤极奥妙。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七万里而通於中土,非偶然也。”上述材料表明他( )
    A . 最早关注欧洲历史、地理和经济 B . 从西方视角否定封建制度 C . 认识到中国丧失主权的重大危害 D . 秉持本土文化价值的立场
  • 6. 孙中山在关于“核定地价”的问题上,明确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是按价征税,税率为百分之一;第二是当国家需要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孙中山这种设想的考虑是(   )
    A . 防范地主乘伪行诈 B . 消除按面积纳税的弊端 C . 防止商人垄断土地 D . 避免爆发民族主义革命
  • 7. 据统计1937年以前,陕甘宁边区140万人口中,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者大约占7.8万。中国共产党对他们进行了以扫盲教育和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教育,同时发动全社会监督,对他们进行救济、安置,给他们分配土地,或把他们编入各种互助合作组织。由此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 . 注重在根据地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B . 实现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全社会共识的目标 C . 创造出社会动员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途径 D . 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 8. 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农业史料文献《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中记录过:“1979年春,少数地方的农村社员开始自发隐蔽地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3月国家农业委员会邀请七个省的农村工作部门和三个县的负责人座谈,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包产到户,争论的结果是规定除深山、偏僻的孤门独户外不许包产到户。”政府的该项规定(   )
    A . 成为复原底层历史全貌的直接依据 B . 客观上使包产到户的范围悄然扩大 C . 推动了农村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 . 说明在突破发展中深化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 9. 亚里上多德认为:“希腊城邦不仅是公民共同体或政治共同体,而且也是血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即也-直在强调公民与城邦之间的血脉联系、宗族之亲。”这反映出他强调(   )
    A . 血缘关系是城邦建立的唯一条件 B . 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 C . 公民价值与城邦价值具有统一性 D . 享有政治权力必须参与城邦事物
  • 10. 培根倡导启蒙而来的理性可以指导人类摆脱恐惧和无知。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迁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得人性的自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这反映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
    A . 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 B . 缺乏对权威和传统再审视 C . 保守性与破坏性共存 D . 理性命题被无限制的夸大
  • 1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只有众议院具有提出弹劾案的权力,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总统有权批准关于背叛合众国的罪犯的缓刑和赦兔,惟弹幼案不在此限。一切罪案,除弹劾案外,应由陪审团审判。”该宪法中关于美国总统弹劾制度的规定反映了(   )
    A . 最高法院作为弹劾案最终审理机关 B . 忆法机关主导性与民意代表性相连 C . 弹劾案的开展加剧了美国党派斗争 D . 弹劾案的通过违背了美国宪法原则
  • 12. 由英国前殖民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主构成的大洋洲,其城市化水中在1950年时达到60.6%,北美洲则达到了63.9%,均高于欧洲的51.2%。据联合国统计,2003年世界上20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中,有15个是由殖民城市发展而成。这表明殖民城市的发展(   )
    A . 突破了欧洲传统城市发展束缚 B . 是欧洲殖民主义政策必然结果 C . 阻断了各地的文明多样性联系 D . 推动了世界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直在探索如何遏制瘟疫的传播,减轻瘟疫的破坏。有学者认为端午节便起源于南方的“祛病防疫”习俗。秦与西汉都有专门安置隔离病人的场所。张仲景编纂的《伤寒杂病论》,认为瘟疫是由“岁时不和,温凉失节”的疫气所导致。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不仅战乱与自然灾害频繁,也是瘟疫发生数量与频度的高峰时期。“卑湿” 的南方地区最容易发生疫病。唐宋时期瘟疫多发生于春夏两季与都城附近。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加强药物的统一管理,改善公共卫生等手段防控疾病。医生也积累经验,精选各家名方,使许多行之有效的处方被保存了下来。明清时期是疫病的又一个高峰时期,疫病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递减的规律。温病学派由此在江南诞生,认为瘟疫是通过空气与接触进入口鼻而传播。温病学派也十分重视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明代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术”。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药店遍布各地,药材业的发展有利于疫病的治疗。

    ——摘编自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等

    材料二 霍乱长期以来一直是孟加拉和印度地区的地方病。1817年从印度向其他地区大面积传播。1830年,霍乱发展成全球性的疫病。1831—1866 年间,霍乱曾先后四次在英国肆虐。有人认为霍乱是穷人的疾病,贫民窟是霍乱滋生的温床。卫生派则认为霍乱不仅是一种传染病,更是社会不卫生的表现和必然结果,贫穷的工人生活在一个更适宜霍乱繁殖的地区。主张当局应该关注穷人,改善他们的卫生状况来预防霍乱。卫生派主要由医学界人士和某些社会改革家构成,他们不遗余力的揭示霍乱与肮脏之间的关系,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848年在霍乱再度爆发之际,议会授权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会利用议会授予的法律权力,在全国建设供水和下水道系统,有效制止了霍乱的流行。1851年英国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卫生大会,其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对霍乱等传染病加以防治并制定了世界第一个地区性《国际卫生公约》。

    ——摘编自毛利霞《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 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研究》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瘟疫流行的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爆发霍乱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的影响。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战胜瘟疫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商业、生物以及文化上的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18 世纪末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社会,对大西洋沿岸的社会组织形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起初是欧洲,然后是美洲,革命与随之而来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形成。西欧和北美人民在建设国家的同时,还踏上了工业化的进程。到19世纪晚期,俄罗斯、日本也开展了工业革命,那些到20世纪还没有展开工业革命进程的国家也因此迅速落入受工业化影响的范围内。工业化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它发展出极为发达的运输、交流和军事技术,这些都是农业社会难以匹敌的,让西欧人得以在19世纪将自己的統治强加给亚洲大部分地区及整个非洲。19 世纪末,美国和日本利用自己的工业技术,提升了国际地位,从而与西欧国家一道成为世界性的帝国和全球性的殖民力量。殖民地人民则更难获得机会实施社会、政治改革,但他们经常通过发动叛乱和组织反殖民运动来反抗帝国主义統治。革命、工业、帝国时代使19世纪末世界各地冲突升级,这三个历史进程一道,促使世界各地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 观点合理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闭关时代的中国,不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逐步侵入,迫使中国开放大批的通商口岸,清政府才不得不审时度势,设置了分掌南、北通商和交涉事务的南、北洋大臣,南洋大臣的前身是五口通商大臣,五口通商大臣变为南洋大臣的过程中,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几曾兼任,又历经兼职——专职——兼职的两度更改。历经演变,最终为两江总督例兼的定制。北洋大臣的前身是三口通商大臣,北洋大臣的演变不像南洋大臣那样复杂。三口通商大臣变为北洋大臣的演变过程,则只有一度的更动便由临时差遣的专职成为直隶总督的兼职了。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相比,设立更早,所管口岸更多,按照一般道理职权也应该更大,但是实际上,北洋大臣的职权是高于其它总督包括南洋大臣在内的。总理各国事务街门是全国通商外交的最高机构,按说南北洋大臣是其下属,该爱其指挥,但是依照清王朝绝对集权制的定例,南北洋大臣是由皇帝直派的原则上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和总理街门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理衙门对于南、北洋大臣,只是备顾间和代传达两事而已。

    ——摘编自张徐乐《浅析南、北洋大臣的演变及其职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政府增设的南、北洋大臣在其演变及职掌方面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北洋大臣的设置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 1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9月,德第6集团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在城区,曾任驻华武官的苏第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军根据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巷战经验,决定在斯大林格勒因地制宜予以运用。他琢磨出一套轻便灵活的强击队战术,然后将部队分散到每一个街区,每一座楼房,每一个楼层,甚至每一个房间里,为“一块砖一寸土而激战”。巷战期间,苏军还通过渗透行动和发动夜袭战频繁偷袭、增援、调动,占据战场主动性。德军空地步坦火炮的立体化协同作战优势逐渐丧失,只能依靠步兵与顽强固守的苏军进行武器装备对称、以逐巷逐楼反复争夺为特征的城市作战。德国将军保卢斯所率领的第6集团军精锐,就这样被巷战绊住了腿脚,最终走向覆灭。此战为后来的城市防御作战,在扬地利之长、避实力之短,开展不对称作战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辛弃疾(1410—1217)号稼轩,济南历城人。晴康之变,家乡沧陷。辛弃疾“秉奉祖训,志切国仇”。22岁时毅然率众起义。次年“奉表归宋(南宋)”,北返途中,勇闯金营,智擒叛徒。时人称赞“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26 岁时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力陈抗金北伐方略,1168年始,辛弃疾先后在不同地方任职,是一个“有良心。有干才的地方官”。辛弃疾在《破阵子》中高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塑造了一位有着远大救国抱负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不忘恢复中原的崇高志向。

    辛弃疾词风“豪迈沉郁”,与苏轼合称“苏辛”。后世人云: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弃疾的历史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弃疾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