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0-08-21 浏览次数:1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 玉米的抗病和高粱的感病 B . 牛的有角和无角 C . 山柳菊的高茎和红花 D . 狗的长毛和黑毛
  • 2. 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
    A . EF B . Ef C . ff D . eF
  • 3. 控制猫尾长短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某杂交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中,亲本长尾猫的基因型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 B . 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 C . 可用测交法判断F2中长尾猫是否是纯合子 D . 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1/2
  • 4. 有关某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 B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 .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等 D .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 5. 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子代噬菌体DNA合成所需的原料来自亲代噬菌体 B . 催化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酶来自亲代噬菌体 C . 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 D .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合成模板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 6. 某双链DNA分子片段有100个碱基对,其转录形成的mRNA中腺嘌呤和尿嘧啶共占4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DNA分子至少含胸腺嘧啶44个 B . 该DNA分子复制3次,最少需消耗392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 该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有6个DNA含有子链 D . 该DNA分子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 7.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 车前草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S C . 水稻的遗传物质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 D .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 8. 下列有关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链状DNA分子中每一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相连 B . 环状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相等 C . 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D . DNA解旋酶催化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 9.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多聚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不相同 B . 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可转录出多个mRNA分子 C .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每种氨基酸都有多个相应的密码子 D . 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碱基数量是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
  • 10. 下列有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异常细胞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病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C . 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铁 D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 11.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变化导致基因结构改变 B . 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替换、增加或缺失导致基因结构改变 C . DNA分子的磷酸位置的变化导致基因结构改变 D . DNA分子的氢键的变化导致基因结构改变
  • 12. 下列不属于基因突变的特点的是(   )
    A . 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 . 是随机发生的 C . 发生的频率很低 D .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13. 下列关于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植物中多倍体很常见,在动物中多倍体很少见 B . 多倍体草莓的果实一般长得比二倍体草莓的大 C . 利用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培育出三倍体的无子西瓜 D . 经低温处理得到的多倍体,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 14.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 . 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C . 利用基因探针技术可检测所有类型的遗传病 D . 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异常而引起的
  • 15. 小麦是异源六倍体,黑麦是二倍体。某科研人员以小麦和黑麦为研究对象,培育出八倍体小黑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小麦体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B . 小麦和黑麦杂交形成的植株通常是不育的 C . 小麦和黑麦杂交形成的植株称为八倍体小黑麦 D . 小麦和黑麦能杂交形成后代,二者属于同一物种
  • 16. —株水稻一般只长一个穗,然而在某地却出现了一株水稻长有两个甚至三个穗的现象,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这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水稻的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B . 水稻在发育过程中,体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C . 水'稻花粉直接发育为植株所结种子,从而造成一株多穗现象 D . 染色体数目加倍一般不会造成这种现象出现
  • 17. 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培育出作物新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利用杂交育种,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 利用诱变育种,可在短时间内定向获得所需新品种 C . 利用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 . 单倍体育种中,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种子的产量高
  • 18.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型频率改变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 B .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 . 狼捕食兔,二者不会共同进化
  • 19. 在古代,人们把鱼尾、鱼鳍以及鱼眼等比较大且体色鲜艳的鲫鱼从原来的鱼群中分离出来,并单独饲养使其繁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与原有鲫鱼表现型不同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品种——金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工选择会导致控制鲫鱼体色的基因发生定向改变 B . 人工选择会导致控制鲫鱼鱼尾比较大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C . 金鱼体细胞中的基因与野生鲫鱼的完全不同 D . 金鱼体细胞中基因的碱基种类与野生鲫鱼的一定不同
  • 20. 下列有关物种及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 . 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 . 狮和虎交配获得的狮虎兽属于二倍体,说明狮和虎属于同一个物种 D . 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进行基因交流
  • 21. 水稻为雌雄同株植物,其抗稻瘟病与易感稻瘟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相对性状,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会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弱抗病),bb不影响抗性表达。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两纯合亲本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 F2中的弱抗病植株全部是杂合子 C . F2中的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中抗病植株占5/6 D . F2中的易感病植株可通过测交鉴定其基因型
  • 22. 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中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四个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B . 与减Ⅱ中期相比,乙、丁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C . 甲、丙均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 . 丁细胞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 23. 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摩尔根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 B .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 C . 非等位基因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D . 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 24. 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肺炎链球菌缺乏必要的酶系统,不能独立生存 B . R型肺炎链球菌的DNA与S型肺炎链球菌的不同 C . 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能够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D . 肺炎链球菌进行了有丝分裂
  • 25. 下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小麦叶肉细胞能够发生的过程是①③⑤ B . ①③过程原料相同,但酶有差异 C . ②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⑤过程 D . ④过程发生在RNA病毒体内
  • 26. 经研究发现,豌豆种子中含有的SBEI酶能够催化淀粉的合成,SBEI酶由SBE I基因控制合成。皱粒豌豆种子的SBEI基因中插入了 800个碱基对,使该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导致SBEI酶不能合成,从而不能合成淀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皱粒豌豆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B . SBEI酶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 C . 该事例说明了基因可直接控制性状 D . 圆粒和皱粒豌豆中相同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相同
  • 27. 下列关于人体中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一般可遗传给后代 B .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可遗传给后代 C .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细胞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D . 基因突变对人体都是不利的
  • 28. 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 父母正常,但女儿患艾滋病 B . 封闭山区中,父母正常,但儿子患“大脖子”病 C . 正常绿色植物的种子在阴暗处发育成的黄化苗 D . 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 29.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体细胞中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B . 一对相对性状中,只含有一个隐性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C . 我国人群中大约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 D . 调查遗传病可以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入手
  • 30. 下列有关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B . 多倍体都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产生可育配子 C . 秋水仙素可抑制染色体复制,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D . 四倍体马铃薯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 31. 中国水仙体细胞中含有30条染色体,属于三倍体,只开花不结果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中国水仙体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10条染色体 B . 利用中国水仙叶肉细胞培养形成的植株是单倍体 C . 中国水仙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6个染色体组 D . 中国水仙减数分裂联会时会发生紊乱
  • 32. 下图1是某家庭遗传系谱图,Ⅱ4是患者。图2表示图1中4个个体的基因检测结果,字母a、b、c、d分别对应图1中的Ⅰ1、Ⅰ2、Ⅱ3、Ⅱ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 3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 C . 3与一正常人婚配,其后代正常的概率是1/2 D . 致病基因的长度小于正常基因的长度
  • 33. 下图表示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B,C,D,E,F植株中的染色体组数目均相等 B . 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均为Aa,由于基因自由组合,C品种有三种基因型 C . ①②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 . ③④⑤育种过程缩短了育种年限
  • 34.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配子死亡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 . 农药的选择会导致害虫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 . 三倍体植株不育是因为体细胞中缺少同源染色体 D . 华南虎与东北虎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华南虎与东北虎是同一物种
  • 35. 在西印度洋圣露西亚岛上有一种蜂鸟,雄鸟的喙直而短,雌鸟的喙弯而长。雌鸟适于在略微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适于在短小笔直的短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如果雌鸟出现在短筒状花蕊蜜管的花附近,其往往会受到雄鸟的驱赶。由此不能推断的是(   )
    A . 蜂鸟不同喙性状的出现,可以降低雌、雄蜂鸟之间争夺食物的激烈程度 B . 蜂鸟与被取食的花之间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C . 雄蜂鸟的喙直而短有利于吸引雌蜂鸟进行交配而繁殖后代 D . 蜂鸟可为被取食的花传粉,有助于被取食的花的繁衍
二、非选择题
  • 36. 下图1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甲细胞的名称是,含条染色单体、个核DNA分子。
    2. (2) 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1中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细胞。
    3. (3) 图2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e段形成的原因是
    4. (4) 图1中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对应图2中的cd段。
  • 37. 某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和d、R和r)控制,花色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紫花和白花的基因型分别有种。
    2. (2) 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蓝花出现的概率是。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3. (3) 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植株杂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4. (4) 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植株杂交,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植株占
  • 38. 下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判断的理由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2. (2) Ⅰ-2的基因型是 ,Ⅱ-3的基因型是。Ⅲ-2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第I代的号。
    3. (3) 若Ⅲ-1与Ⅲ-4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是
  • 39.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某DNA片段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过程是,发生的时期是,发生的场所主要是
    2. (2) 图中b过程是,c过程中结构⑤运输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
    3. (3) 能够发生上图所示过程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
  • 40. 马鹿生活在草原上,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马鹿种群中有许多不同的相对性状,说明变异具有。经研究发现,马鹿等植食性动物有较为发达的盲肠,这是的结果,该过程(填“是”或“不是”)定向的。
    2. (2) 马鹿的尾有钝圆和细长两种表现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已知钝圆尾马鹿和细长尾马鹿交配,其后代全为钝圆尾个体。某马鹿种群中的雌雄比例为1∶1,纯合钝圆尾、细长尾马鹿分别占50%、10%,则该马鹿种群随机交配,后代中杂合钝圆尾雄马鹿出现的概率是。若在一定时期内,细长尾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则说明该种群(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
    3. (3) 狼是马鹿的天敌,二者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生存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结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