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2020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5月份)

更新时间:2020-07-23 浏览次数:15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2018七上·惠民期末)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兼并争霸战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 (2017七下·武平月考) 如图为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
    A . B . C . D .
  • 4. 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 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 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 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一京张铁路
  • 5. 小明对如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 . 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 . 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C . 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D . 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6.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B . 大运河贯通南北 C . 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 . 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 7. (2016七下·张家港期末) 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    )

    A . B . C . D .
  • 8. (2018·德州)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下列情景有可能遇到的是(    )
    A . 占城稻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 B . 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 C . 人们可以在瓦子中观看京剧 D . 四川地区已开始使用“交子”
  • 9. (2019·龙泉驿模拟) 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②①③④
  • 10.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
    A . 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11. (2016·德州)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 . 武汉长江大桥 B .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 青藏铁路 D .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 12.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

    A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3. (2017·苏州模拟)

    漫画《梅开三度》(如图)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其中①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14. (2018·德州) 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15. (2016八上·房山期中)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 . 七届三中全会 B . 八届三中全会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十二届三中全会
  • 16. (2014·滨州) 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D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7.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展现着社会主题,与如图漫画主题有关的是(  )

    A . 巴黎和会 B . 华盛顿会议 C . 慕尼黑会议 D . 雅尔塔会议
  • 18. 某同学想了解早期希腊的社会历史状况,下列可供他查阅的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荷马史诗》 C . 《马可•波罗行纪》 D . 《天方夜谭》
  • 19. (2017·德州)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 . 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C . 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 .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 20. (2016·德州)

    对如图反映的著名战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该战役发生于1943年 B .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 . 它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 . 它直接导致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 21. 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英国宪章运动 B . 《共产党宣言》发表 C . 法国巴黎公社 D . 俄国十月革命
  • 22. 有位西方学者把一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
    A . 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 B . 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 C . 成立国联 D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 23. 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特色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 . 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 . 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 . 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 24.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图),其开始标志是(  )
    A . “铁幕”演说发表 B . 北约组织建立 C .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 华约组织建立
  • 25. 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走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
    A .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 .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C .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D .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法西斯的行动步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7分,27题18分,28题15分,共50分)
  • 2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精神和民族品格的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文字篇】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思想篇】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三:(汉武帝)及其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艺术篇】

    【人物篇】

    材料四:

    在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时代光辉的杰出人物,挺起了骄傲的民族脊梁,奏响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铸就了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城”!

    ﹣﹣﹣摘自新浪博客

    1. (1)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秦始皇对汉字的发展有何贡献?说出秦长城的起止点。
    2. (2) 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 (3) 说出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是什么?汉武帝将“儒术”扩展并延长的举措是什么?
    4. (4) 结合如图指出此作品的名称,说出它的作者是东晋的哪位书法家?
    5. (5) 分别说出材料四所列3位人物“挺起民族脊梁,奏响时代发展最强音”的典型事例。
  • 27.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和道路创新,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建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

    材料三: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因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四: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1. (1) 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是指中国逐步沦为什么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纪末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 (2) 材料二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维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发起了哪一运动?其结果如何?
    3. (3) 材料三中的“改良运动”“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暴力革命”的果实尽管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
    4. (4)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5. (5)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A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两大成果是什么?请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及终点。
  • 28. 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对抗】

    材料一: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缔约结盟】

    材料三:(如图)

    【合作共赢】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五: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1. (1) 材料一反映的这场“战争”双方名称是什么?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 (2) 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对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