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九年级历史5月模拟(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18 浏览次数:16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历史的重要依据,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能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证据的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大汶口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2. 以下能够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根本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 3. 下列表格反映出都江堰(   )

    时间

    战国

    清朝

    2019年

    灌溉面积(亩)

    50-60万

    300多万

    1000多万

    A . 历史悠久 B . 结构精巧 C . 功能综合 D . 造福千秋
  • 4. 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是出土于山东省的陶量,高9.4厘米,口径20.4厘米,容积2000毫升,外壁戳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诏书“……乃诏丞相状、缩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印证秦始皇(   )

    A . 总揽大权 B . 统一度量衡 C . 统一货币 D . 统一文字
  • 5. 汉武帝解决下图反映问题的措施是(   )

    A . 北击匈奴 B . 实施“推恩令” C . 罢默百家 D . 统铸五株钱
  • 6. 宋朝曾发生重大瘟疫49次,为治疗瘟疫印制了大量前代医书,当时可以参考(   )
    A . 《本草纲目》 B . 《天工开物》 C . 《伤寒杂病论》 D . 《农政全书》
  • 7. 《历代王朝与民族宗教》一书指出:“孝文帝采取了全盘的汉化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鲜卑与汉族的界限……这为后来的‘华夏混一’观奠定了基础。”以下直接推动这一变化的措施有( )

    ①迁都洛阳    ②改用汉姓    ③整顿吏治    ④民族联姻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8. 某年级举办主题为“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线上展览,下列能够入选的图片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图》   B . 《步辇图》   C . 《清明上河图》   D . 《盛世滋生图》
  • 9. 下图中西汉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单位:万户)变化最能说明(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政治统治开明 C . 城市经济活跃 D . 民族交融加强
  • 10. 李约瑟在《科技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强调:“它不但使环绕非洲成为可能,而且也发现了美洲大陆”。“它”所指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   )
    A . 火药 B . 造纸术 C . 印刷术 D . 指南针
  • 11. 如图是某一时期的疆域示意图,属于这一时期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是(   )

    A . 设置西域都护 B . 平定安史之乱 C . 平定准噶尔叛乱 D . 设置驻藏大臣
  • 12. 对以下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朝代

    措施

    影响

    前秦

    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北魏

    大兴儒学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西夏

    翻译儒家经典

    客观上促进了西北地区各民族间的交融

    清朝

    推崇儒家学说

    在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统治

    ①民族政权推崇儒家文化    ②儒家思想利于巩固统治

    ③儒家思想后世影响深远    ④少数民族自身文化落后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3. 与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C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 . 邓世昌黄海海战殉国
  • 14.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中国近代汲取欧洲文明改变政令的人物是(   )

    ①李鸿章    ②孙中山    ③康有为    ④陈独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5. 观察图,将《长征组歌》中的歌词按照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②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③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④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③②
  • 16. 以下是某本书的目录节选,根据内容概括这一章的标题可为(   )

    A .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B . 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 . 中国全民族抗战高潮的掀起,世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 D . 中国战场全面反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 17. 1948年9月开始,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了东北全境、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和华北全境,取得这些战果的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平型关大捷 C . 渡江战役 D . 三大战役
  • 18.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下列属于抗美援朝时期英雄的是(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饭票”是由军队或单位后勤、学校食堂或餐厅等地发放,供人们领取食品的凭证。下列饭票发行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是(   )
    A . B . C . D .
  • 20. 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表述与下图中周恩来演讲内容相符的是(   )

    A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C .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 .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 21. 历史学家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揭开“这层纱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工业革命 C . 文艺复兴 D . 美国内战
  • 22. 如图所示,14世纪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并逐渐成规模的是(   )

    A . 手工工场 B . 机器工厂 C . 租地农场 D . 租地庄园
  • 23.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   )
    A . 远征俄国 B . 加冕称帝 C . 颁布法典 D . 领导革命
  • 24.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建立,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件相继发生,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 . 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 . 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 . 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 . 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25. 下列内容出自某历史线上专题学习资料包,由此推断本专题的核心是(   )

    ①油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②表格:19世纪60、70年代机器制造业比较表

    ③视频:克里米亚战争    ④图片: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A . 大化改新 B . 1861年改革 C . 南北战争 D . 洋务运动
  • 26. “他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他的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这位艺术家是(   )
    A . 梵高 B . 巴尔扎克 C . 托尔斯泰 D . 贝多芬
  • 27.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场战役,时间持续10个月,交战双方共投人200万兵力,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有“地狱”“屠场”之称。这场战役是(   )
    A . 索姆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柏林战役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28. 某同学搜集了《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大危机时期穷人的棚户区》等图片,他要讲述的是(   )
    A . 经济危机的全部过程 B . 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 C . 经济危机的巨大危害 D . 经济危机的全部特点
  • 29. 如图是有关20世纪60年代的漫画,它可以说明(   )

    A . 美苏冷战 B . 欧洲联合 C . 东欧剧变 D . 北约成立
  • 30.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020年3月19日在纽约总部就2019冠状病毒危机举行了视频记者会。他说:“全球团结不仅是道义上的当务之急,而且符合每个人的利益。”这说明联合国的宗旨是(   )
    A . 推动国际新秩序建立 B .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 . 推动世贸组织的建立 D . 解决生态与人口问题
二、非选择题
  • 31. 大学教育的发展是民族创造和文明传承的历史画像。

    材料一:西汉时,中国已有专门传授知识、研究学问的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设立太学,作为中国当时最高的学府,与西方的雅典大学、亚历山大尼亚大学等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晋代于太学之外又创办国子学。唐代在此基础上,设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算学等,国子监既是大学,又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此后历朝大抵沿袭此制。

    —摘编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以1872年的《学制令》为开端,经过1879年、1880年颁布的《教育令》,至1886年包括《帝国大学令》在内的一系列学校令的颁布,日本高等教育法规体系逐渐形成……日本民众参与高等教育的热情逐渐高涨。随着封建身份等级制度的废除,日本的中下级人士开始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作为谋生手段,他们的子女被送入小学和中学,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升入了大学。

    —郭芬云《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高等教育现代化历史经验浅析》

    材料三:戊戌政变后,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几乎全被废除,唯独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下来。大学堂的课程分设《诗》《书》《易》《礼》四堂,《春秋》两堂。义和团运动中,慈禧太后下令停办。1902年10月,京师大学堂举行招生考试。考试科目有史论、舆地策、政治策、算学策、物理策以及外国文论等。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举行开学典礼,正式开学。至此,我国近代大学教育才正式开始。到1910年京师大学堂设置经科、文科、政法科、商科、农科、格致科、工科。

    —摘编自郑登云((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轫与确立》

    材料四: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运动的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命题下,在民族启蒙与觉醒的一缕晨光中,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在北京大学孕育发展起来。北京大学教育改革带来的学术自由、思想独立、追求真理的新风,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培育了肥沃的土壤。五四精神也从此融入北京大学的文化之中,成为这所百年学府催发新生的力量源泉。

    —闵维方、周其凤《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五: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1985年)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说出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发生的变化。分析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意义。
    4. (4) 1925年鲁迅先生在短文《我观北大》中说“北大是常为新的”“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依据材料四说明鲁迅先生的观点。
    5. (5)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变化趋势。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 32. 博物馆承载着悠久历史长河的岁月印记。

    材料一:

    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内出土了约37400多枚的简牍,称作里耶秦简,其主要记载了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这一发现填补了国内秦汉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被专家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

        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状元卷,是目前大陆唯一殿试状元卷真迹。封面、封底均为全绫装裱。卷首顶天朱书“第一甲第一名”,为万历朱翎钧御书。正文共2460字,精辟阐述了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并附有应试者上三代简历。后列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等九位读卷官和一位印卷官的职街与姓名。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制衡、人民主权、限权政府、联邦和州的分权等原则。该宪法为日后许多其他国家的民主和法治建设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材料三:

        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型成就展的第三部分“改革开放”展厅呈现了1978-2011年间邓小平和他的同事们开创一条强国富民道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秦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1. (1) 写出材料一反映的两项制度。分别说明这两项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
    2. (2) 依据材料二,将下列示意图补充完整。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至少三项史实说明邓小平引领中国根本转型的成功探索。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历史上中外政治制度的发展对今天的启示。
  • 33. 传播·联系·命运共同体

    【微不可察的联系】

    材料一:黑死病,基本可以肯定源于蒙古。这一灾难岁月中教会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新教改革运动与黑死病灾难发生后对既定宗教的背离有联系……正是文艺复兴最终消除了教会对医学的抑制。

    —迈克尔·比迪斯《疾病改变历史》

    【日益紧密的联系】

    材料二:美洲印第安人对西班牙人和之后漂洋过海的非洲人带来的病原体相当敏感。由此引发的巨大规模的人口灾难直到近来才弄清楚。

    —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材料三:

    【利害攸关的联系】

    材料四(英国第三陆军)从欧洲大陆回国时,又将疾病带到了英国……利害攸关的就是疾病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美国军队继续川流不息地涌入城市,随后撤出,和同在周边地区训练的法国军队交相混杂。当两军士兵离开这里时,他们都成了病毒散布者…"(1918年)流行病使军营所有的训练都无法进行。德国政府发出了和平试探。德国的同盟国已经开始崩溃、投降。

    —摘编自约翰·M·巴里《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休戚与共的联系】

    材料五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习近平同联合国秘书长通话内容节选

    1. (1) 依据材料一,推断黑死病在东西方传播的可能道路。分析欧洲黑死病产生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分别说出与以上发明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说明以上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共同影响。
    4. (4) 依据材料四,说出这次战争的名称。说明大流感与战争的关系。
    5. (5) 依据材料五,谈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 34. 正阳门,既是一座城楼,也是北京城的象征。某历史小组开展正阳门考察活动。

    【行前准备】他们搜集的正阳门照片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示例:

    图片④,该照片真实、直观地反映了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迁到南京中山陵安葬过程中,经过北京正阳门时的情景。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标语、旗帜、队列等还能获得更多历史信息。

    【行中考察】他们从讲解和展览中了解了正阳门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正阳门,原名丽正门(俗称前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天安门广场的最南端。正阳门始建于公元1419年,即明成祖永乐十七年,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与地安门(俗称后门)南北呼应。正阳门是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的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据地方志记载:当时的正阳门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后因修筑交通道路将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城楼在北,南是箭楼。现存的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

    老北京城有九个门,九门各有规格和功用,九门走九车,正阳门是走“龙车”之门。九个城门中唯有正阳门箭楼开设了城门,只有皇帝出入时才开启。皇帝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都要走正阳门箭楼的城门。因皇帝龙车出入此门,正阳门又称国门。

    —摘编自北京广播电视报2018年2期《打开正阳门  揭秘背后的故事》

    (注:正阳门瓮城在1915年被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铃下令拆除。瓮城城墙和东西两侧的两座闸楼皆无存。)

    【行后拓展】他们继续研究考察得来的材料进一步收获感悟

    材料三:

    A.大前门烟广告:“大前门”1916年推出,并延续至今的百年香烟品牌。

    B. 2008年奥运会大脚印照片:“前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焰火“大脚印”的燃放点之一。

    C.前门地区的商业文化陈展:在北京人的言语中前门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北京城标志性建筑,其二泛指前门大街及两侧街巷组成的传统商业区。2019年7月,前门和大栅栏入选北京首批4个“夜京城”地标,前门夜经济用文化点亮。

    D.留住北京雨燕展:“北京雨燕”是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每年夏天,都会看到成群的北京雨燕,围绕着正阳门城楼飞舞,北京雨燕是正阳门重要的伴生鸟类,已经在正阳门城楼上盘旋了近600年,是北京中轴线上活化的历史标示,是古都北京文化与自然兼具的城市符号。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将四张照片按照时间排序,并分类填写在表格里。

      排序:(填序号,顺序必须全对才能得分)

      分类:

      历史分期

      序号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2. (2) 仿照示例,选择其中一幅图片,概述其史料价值。
    3. (3) 依据材料二,判断在正阳门素描复原图中处(填字母)应为已经消失的正阳门瓮城。概括正阳门的功能。
    4. (4) 从以上四项中选取你感兴趣的一项进行研究,写出研究主题及研究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