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0-06-15 浏览次数:1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1分)
  • 1.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杨坚称帝 B . 581年隋军灭陈 C . 589年隋军灭陈 D . 大运河开通
  • 2. 一位外国人在描述隋朝大运河时写道:“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 . 江都、涿郡 B . 余杭、涿郡 C . 余杭、江都 D . 广州、余杭
  • 3. 唐朝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朝臣之中被他美誉为帮助自己知得失的“镜子”是( )
    A . 魏征 B . 房玄龄 C . 姚崇 D . 宋璟
  • 4. 唐朝统治的历史演变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 .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 唐玄宗统治后期
  • 5. 据史书记载,唐朝的长安城里建有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 手工业生产发达 B . 商业经济繁荣 C . 对外贸易活跃 D . 科技文化发达
  • 6. 下列人物出现在某一文化展室,这一展览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唐代政治的清明 B . 唐代诗歌的繁荣 C . 唐代经济的富足  D . 唐代民族关系的和谐
  • 7. 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称赞的人物是(   )
    A . 唐高宗 B . 唐高祖 C . 唐太宗 D . 武则天
  • 8. “科举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与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所谓寒门、商人、地主等……通过科举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中来。”该材料说明科举制度(   )
    A . 扩大选拔官员的范围 B .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C . 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D . 束缚当时人们的思想
  • 9. (2016七下·红桥期中) 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

    A . 甲: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乙:中华民族大融合 C . 丙: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丁:中华帝国的衰弱
  • 10. 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关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 . 张角 B . 黄巢 C . 安禄山 D . 史思明
  • 11.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唐末农民战争
  • 12.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一诗句内容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赵匡胤 B . 周世宗 C . 李世民 D . 杨坚
  • 13. (2017七下·济南期末)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A . 宋朝重武轻文 B . 宋朝重文轻武 C . 从军死伤几率大 D . 从军收入低
  • 14. 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寇准 D . 秦桧
  • 15. (2018七下·常熟期中) 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16.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嘲笑的偏安王朝是(   )
    A . 南朝陈 B . 后周 C . 北宋 D . 南宋
  • 17. 《元史》评价成吉思汗“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是(   )
    A . 统一蒙古各部 B . 联宋灭金 C . 建立元朝 D . 灭南宋统一全国
  • 18. 写于元末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   )
    A . 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 . 制度完备,国力强盛 C . 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D . 科技创新超越宋代
  • 19. (2019·齐齐哈尔)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二种”是指(    )
    A . 火药 B . 造纸术 C . 指南针 D . 印刷术
  • 20. (2019·德州) 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在一组名画前,老师指着其中一幅对同学们说:“名画中有历史,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这幅画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21.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13世纪初建立蒙古汗国。后来,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1271年改国号,次年定都大都,后统一了全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1. (1) 材料一中“朕”是谁?他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 (2) 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4. (4) 材料四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个朝代?
    5. (5)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借鉴意义?
  • 22.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完善制度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中央行政机构(如图)

    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郑成功

    1. (1) 材料一反应了什么制度?创立于何时(朝代)?
    2. (2) 材料三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互相制衡?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3. (3) 结合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根据材料三回答宋朝的地方治理有何特点?
    4. (4)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 2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和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唐朝时期出现的另一盛世局面是什么?
    2. (2) 农业工具的创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由他口述弟子记录为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4. (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请再举一例对外交往的史实。
    5. (5)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 24.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宋史》

    1. (1) 根据上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的国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
    3. (3) 请根据提示把相关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置,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

    4. (4)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唐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