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下册 /旧版资料 /第三课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苏联与东欧社会...

更新时间:2016-04-27 浏览次数:6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 . 苏维埃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B . 由无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 C .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 .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2. 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 . 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 . 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C . 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D . 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 3.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  

    A . 苏联 B . 中国 C . 德国 D . 日本
  • 4.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美国罗斯福新政 ②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布拉格之春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①③② D . ②③①
  • 5. “苏联”这个词已成为过去,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事件是(  )

    A . 赫鲁晓夫改革 B . 东欧剧变 C . 欧洲联盟成立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6. 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是(  )


    A . 沙皇俄国 B . 俄罗斯 C . 苏维埃俄国 D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7. 1991年的一个冬日,一面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一面印有白蓝红的三色旗缓缓上升。这一事件标志着(  )

    A . 东欧剧变 B . 苏联解体 C . 十月革命胜利 D . 德国统一
  • 8. 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 . 戈尔巴乔夫改革 B . 罗斯福新政 C . 邓小平改革 D . 列宁新经济政策
  • 9.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生动地描述了(  )

    A . 美国的历史 B . 苏联的历史 C . 法国的历史 D . 英国的历史
  • 10. 欧剧变的实质是(  )

    A . 政治体制的变化 B . 经济体制的变化 C . 国家名称的变化 D . 社会制度的变化
  • 11. 二战后,东欧一位领导人说:“我们不应奴隶般的模仿外国人的模样”,这里提到的“外国模样”指的是东欧各国的经济建设照搬了(  )

    A . 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斯大林模式 D . 罗斯福新政
  • 12. 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  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  ③“八一九事件” ④苏联完全解体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①③④②      D . ②①③④
  • 13. 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叙述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始于80年代

    ②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

    ③使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④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
  • 14.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下列哪些国家的总统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

    ①哈萨克斯坦    ②乌克兰    ③白俄罗斯    ④土库曼斯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5.  1990年,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的是(     )


    A . 斯大林       B . 叶利钦       C . 赫鲁晓夫       D . 戈尔巴乔夫
  • 16.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A .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 . 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 C . 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 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 17. 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这位领导人是(     )

    A . 斯大林       B . 赫鲁晓夫       C . 戈尔巴乔夫       D . 叶利钦
  • 18. 苏联解体表明(       )

    A . 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B . 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C . 苏联模式的失败              D . 列宁主义的失败
  • 19. 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 . 1989年 B . 1990年     C . 1991年    D . 1992年
  • 20. 宣告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的事件是(     )


    A . 华约组织解散   B .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C . 东欧剧变   D . 苏联解体
二、问答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于1917年诞生。他的母亲虚弱不堪,他自己长期营养不良,是地地道道的欧洲孤儿,很少有人看好他。但是在他20岁后,奇迹般地成为欧洲宠儿;30岁时更是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40岁后开始患病,在1985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1991年,不治身亡。

    (1)这个“新生儿”指的是哪个国家?

    (2)1985年这场手术指的是什么事件?

    (3)1991年不治身亡指的是什么事件?他对当时国际格局带来什么影响?

    (4)这个新生儿的短暂一生,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启示?

  • 22.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切富农甚至借机拿起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踉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大国崛起》

    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又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推算一下苏联共存在了多久?

  • 2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2)邓小平为什么说东欧事件“迟早要出现”?

三、材料分析题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1. (1) 材料中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3. (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1. (1) 据材料一你能得到赫鲁晓夫改革的哪些信息?

    2. (2) 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3. (3) 想一想,为什么赫鲁晓夫改革会失败呢?

    4. (4) 结合材料二,思考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