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触与文明高度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

更新时间:2016-04-27 浏览次数:94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 .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 C . 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 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汉朝时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市” B . 宋朝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C . 棉纺织业在清代开始从南方推向北方 D . 清代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 3.

    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4.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汴州”是指(    )


    A . 北宋都城东京 B . 南宋都城临安 C . 北宋都城洛阳    D . 南宋都城商丘
  • 5. 下列关于宋代城市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 有夜市 B . 有瓦子   C . 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 有雇人做工的丝织场
  • 6. 王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由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宋朝
  • 7. 我们现在的说书始于(    )

    A . 北宋 B . 西汉 C . 五代十国 D . 唐朝
  • 8. 宋代时,在城市的设置中(    )


    A . 坊市严格隔绝  B . 严格实行宵禁  C . 坊市相互交错    D . 有早市无夜市
  • 9. 北宋东京城里的“瓦子”是一处(    )


    A . 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B . 专供演员演出的圈子 C . 文化娱乐场所     D . 穷苦艺人卖艺的场所
  • 10. 陆游诗中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    )


    A .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B . 民众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C .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D . 城镇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 11. 《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索北宋城市(    )

    A . 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 . 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 .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 . 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 12. 宋代市民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 士大夫和达官贵人的大力提倡    B . 国家政府的提倡 C .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 . 农民生活的需要
  • 13. 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 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   B . 商人出门坐轿子 C . 市民到娱乐场所瓦子听评书 D . 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
  • 14. 一位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中了进士,邀请同窗一起去逛瓦舍、看杂技、听说书、上茶馆,玩得非常开心。这位读书人可能是(    )


    A . 西汉人   B . 隋朝人 C . 唐朝人 D . 宋朝人
  • 15. 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 B . 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    C . 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 D .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 16. 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是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 B . 若生活在南宋,可在瓦舍里听到杨家将的故事 C . 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 D . 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 17.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 . B . C . D .
  • 18.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 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    B . 西方先进文化的大量传人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以继承前代科技的发展为基础
  • 19. 宋元时期,中国在科技发明、运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①发明造纸术     ②制成指南针    ③推广棉纺织技术     ④使用铁农具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历史剧《衣被天下》讲述了元朝普通劳动者黄道婆的传奇故事,剧中出现的由她改造而成的生产工具是(     )

    A . B . C . D .
二、问答题
三、材料分析题
  • 23.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 (2) 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3. (3) 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 24.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长卷画。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描绘出流经北宋都城东京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街景市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领略这幅历史画卷所描绘出的风景及人文景观吧。看,挂着“正店”招牌的一座酒楼里,里面有很多人正在吃饭饮洒,有的凭栏外望。酒楼前有很多摊贩。街上有坐轿的妇女,有骑马的官员,还有背着和挑着东西的老百姓。在十字街口,装载货物的骡车正在卸货,挑担的人在街旁站着休息,推车的人正在赶路,另外一些人正在交谈,一辆接一辆的骡车在街上经过,真是一派繁忙而热闹的景象啊!


    1. (1) 这幅画面主要反映的是北宋社会风貌中的哪个方面?

    2. (2) 从这幅画面中,你还能感受到宋代社会的一些什么信息?

  • 25.

    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2. (2) 当时该城市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      一种交通工具?

    3. (3) 北宋时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宋朝的哪一手工业部门居当时世界首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