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年陕西语文中考真题试题

更新时间:2016-07-01 浏览次数:1212 类型:中考真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kàn)    沌(hùn)    胎( pēi)      影影绰(chuò) B . (hè)   遒(jìn)    灯(zhǎn )     苦心孤(zhǐ) C . 情(zī)   菜(xiàn)   气(bǐng )     不卑不(háng) D . (shuō) 暮(bó)     润(qīn)      自力生(gēng)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合拢        能奈      如火如荼       重峦叠障 B .  嘹亮        温训      司空见贯       郑重其是 C . 隽永        号淘      开天辟地       昂首挺立 D . 调剂        辐射      一泻千里       融会贯通
二、填空题
  •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凝练表达。校训中传递的价值观念, (结合  契合  融合)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2)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优势明显,文化先行 (不言而喻  无懈可击  责无旁贷),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 4. 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2)兴,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3)其真无马耶? 。(韩愈《马说》)

    (4)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6) ,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7)客路青山外,  。(王湾《次北固山下》)

    ( 8) 望长城内外, 。(毛泽东《沁园春 雪》)

    (9) ,是跳舞,是音乐,是诗!(郭沫若《雷电颂》)

    (10)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1-3题。

    ①接受帮助是成长的便捷之路。②玉不琢,不成器。③________是金子,要经过开采、筛洗、熔炼、提纯,才能闪闪发光。④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就好像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⑤想成长得好,就要接受老师、家长、同伴的帮助。⑥哪些帮助你的人就想好的玉石工匠,用他们的智慧呵护你的成长之路。

    1. (1) 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请给第③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上。

    3. (3) 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写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④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就好像 、 的过程。

      A陋石变美玉          B金子发出光芒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填空。

     “嘿,你在说什么,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让我跳舞?不是开玩笑吧?”外婆笑了起来,往众人身后躲着,大家都附和着。突然,她站了起来,收拾一下衣裙,挺直身子,高高地仰起脑袋,像年轻的姑娘一样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去,笑着说:

    “让大家开开心,来吧!雅科夫,换支曲子!”

    上段的文字选自《  》(作品名称)。从文段可以看出外婆的性格特点是:  

三、综合题
  • 7. 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以“文明着装 传承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1-4题。

    1. (1)

      〔活动一:知“服之美” 〕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礼仪之大,谓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

    2. (2)

      〔活动二:明“服之仪” 〕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

      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的调查统计表



      学生

      老师

      对“整洁”取向的认可度

      39%

      96%

      对“朴素”取向的认可度

      13%

      85%

      对“个性”取向的认可度

      94%

      16%

      对“品牌”取向的认可度

      82%

      37%








      在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方面,学生与老师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 (3) 〔活动三:话“服之礼” 〕下面是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参会代表,请你将讲话要点转述给你们班同学。要求:①转述前须有开场白;②完整准确;③要点突出。讲话内容

      最近,有些学生穿着有涂鸦的衣服或“乞丐服”来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着装应符合《中学生日程行为规范》的要求。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服装是无声的语言。一个人的着装体现着他的态度、修养、品格和气质。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个人着装是校园文化的名片,是学校形象的展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学校是你们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和成就自我的地方。着装文明得体更有助于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4. (4) 〔活动四:传“服之道”〕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含有“整洁”一词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宣传语。要求:根据已有句子特点及句末用韵特点补写。自尊自爱重仪表,                    

      朴素自然是本色,端庄大方树风标。

      女子淑雅有修养,男儿飒爽展英豪。

      青春飞扬添活力,品格精神最重要。

四、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游戏的功用

    ①人生真正的活动是从游戏开始的。有学者认为,个体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在重复人类的演化过程。游戏是生物遗传的结果,是一种复演祖先进化的过程。

    ②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愉悦。这种愉悦情绪,能激发和调动他们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孩子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是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径,使他们今后生活、工作的必修课。游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探索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③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491名小孩分成几个组,对他们进行了一种名为“托伦斯测试”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检测。这种测试的基本原理是借助一系列根据图形进行的拓展绘画来判断创造力程度高低。孩子们被要求以某个特定图形为基础进行自由创作,然后给自己的作品命名并描述出故事背景。测试结果显示,有游戏经验的孩子的思维更发散也更灵活,比不玩游戏的孩子能发挥出更高的创造力。

    ④部分孩子因为玩游戏影响了学习。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这些孩子的现实生活出了问题。来自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适量地玩计算机游戏对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反之,对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能力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来自美国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喜欢玩计算机游戏的孩子更“聪明、有活力和易于成功”。

    ⑤年轻人往往喜欢一些高难度游戏,以获得新异的刺激和求真的乐趣。在玩精彩的游戏时,也即在克服障碍时,年轻人主动让自己朝着情感的积极一端前进。他们紧张的投入其中,而这恰恰是产生各类积极情绪和体验的正确心态和身体状况,这是因为人在能力极限下进行工作时所达到的投入状态,是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这种态度就是游戏设计师和心理学家所谓的“心流”。一旦进入了心流状态,人们就想长久地停留在那里,不管是放弃还是获胜,两种结果都是无法让你心满意足。如果游戏的目标真正具有吸引力、反馈又足以激励人心,年轻人会在相当长的时间满怀热情不断挑战游戏设置的重重障碍。在游戏中,他们积极乐观地做着一件自己擅长并享受的事情,这给他们带来自我满足和自我肯定。

    ⑥当今,本应是年轻人喜爱的一些游戏也成为银发老人的“宠儿”。他们不仅可以为老人晚年的生活增添乐趣,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游戏还有减轻老人精神压力的功用,可以使老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发现“边玩电子游戏边活动身体的参试者的大脑功能变得活跃,同等运动量下,他们的收获也更多。定期通过游戏机来进行体育锻炼,可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根据有关材料改写)

     

    1. (1) 游戏具有哪些功用?请分条概括。

    2. (2) 仔细阅读第⑤段,为“心流”下一个定义。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分别简要分析。

      定期通过游戏机来进行体育锻炼,可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孩子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是孩子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是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径。 B . 借助一系列根据图形进行的拓展来判断创造力程度高低,是“托伦斯测试”的基本原理。 C . 要想让孩子聪明、有活力,就应鼓励孩子多玩游戏,因为游戏对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积极作用。 D . 年轻人喜欢玩一些高难度游戏,并在克服重重障碍中,获得刺激和乐趣,这就是在重复人类的演化过程。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⑪“在你面前低头弯腰。”……(选文有改动)


    1. (1) 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2. (2)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3. (3)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 , 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4. (4)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 (5)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非其姓与名也              

      (2)不得百焉                

      (3)夫不司马迁之志           

      (4)则几乎矣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知之难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间也 B . 书者,天下比比矣              如土石何? C . 人知《离骚》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D . 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知新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4. (4) 是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五、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 (1) 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 (2) 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

六、作文(50分)
  • 12. 按要求作文。

    题目:我的老师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

    ①文中如需涉及所在区(县)名,一律用“秦岭区(县)”代替;

    ②文中如需涉及学校名称,一律用“陕西三秦中学”代替;

    ③文中如需老师姓名,一律用“姓+老师”代替,如“王老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