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6-12-22 浏览次数:9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b >16</b><b>小题,</b><b>1-8</b><b >题每小题</b><b >2</b><b>分,</b><b>9-16</b><b >题每小题</b><b >2</b><b>分,共</b><b>40</b><b >分)</b>
  • 1. 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鲜牛奶变质 B . 酵母粉发酵 C . 钢丝球刷碗 D . 洁厕精除垢
  • 2.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B .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C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 .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它们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 3.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稀释浓硫酸 B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 称量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 D . 熄灭酒精灯
  • 4. 下列对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没有价值的是()

    A . 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B . 远离烟草、拒绝毒品 C . 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D . 将工厂废液直接排入江河
  • 5.

    如图是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这里的碳酸钙和水都属于()

    A . B . 氧化物 C . 单质 D . 化合物
  • 6. 下列所列各项中,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 . 元素的核电荷数 C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7. 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纯碱难溶于水 B . 纯碱就是纯度比较高的碱 C . 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D . 纯碱既可以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 8.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 . 有机物:甲烷、葡萄糖、醋酸 B . 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 C . 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 .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 9.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 马铃薯 B . 鲫鱼 C . 花生油 D . 西瓜
  • 10. 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Fe2+  ③Cu    ④P2O5     ⑤Fe3+ ⑥NaCl.

    A . 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 .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 . 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 . 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 11.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氯元素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 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C .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 D .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1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 . 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 . 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 . 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 13.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生态环境质量要总体改善.下列措施不符合要求的是()

    A . 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B . 加大投资用于机动车尾气控制和油品升级 C .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 . 从源头上遏制和降低环境激素的污染
  • 14. 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A . B . C . D .
  • 15. 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

    A

    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取样,滴加Ba(NO32溶液,观察现象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

    C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

    D

    探究Mg、Ag、Cu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

    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

    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如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B . 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 . 等质量的石灰石块和石灰石粉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 . 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二、<b >填空题(</b><b >4</b><b>小题,共</b><b>28</b><b >分)</b>
  • 17. 用化学用语填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胃酸中的酸;硬水中的镁离子

  • 18.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 (1) 在农村常用井水作生活用水,加入可检验井水是否为硬水.

    2. (2) 下列节水措施正确的是

      a、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b、用淘米水浇花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

    3. (3) 自行车的支架刷有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隔绝.

  • 19. 通过钝化的方式使锌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防止锌的腐蚀.某锌制品的钝化液中含有硝酸根、硝酸铜、重铬酸等(其中重铬酸是一种可溶性的酸)

    1. (1) 该钝化液pH7(填“>”、“<”或“=”).

    2. (2) 重铬酸(H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反应前用砂纸将锌制品表面打磨,目的是,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含有金属单质的细微颗粒,该颗粒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填名称).

  • 20.

    材料:难溶于水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A溶液呈蓝色,C是一种黑色金属氧化物,A、B、C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向A中加入NaOH溶液时产生的现象是

    2. (2) 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3. (3) C→A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三、<b >实验探究题(</b><b >2</b><b>小题,共</b><b>22</b><b >分)</b>
  • 21.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3. (3) 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4. (4)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类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 22.

    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图的实验:


    实验结束后,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1. (1)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2. (2)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再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试管中的废液含有的溶质是CaCl2,乙同学试管中的废液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3. (3)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现象,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4. (4)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定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四、<b >计算题(共</b><b >10</b><b>分)</b>
  • 23.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94.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②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