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0年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0-05-13 浏览次数:14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稀有气体 B . 石灰石 C . 稀盐酸 D . 冰水
  •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是(   )
    A . 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B . O2-的结构示意图: C . 3 个铵根离子:3NH4+ D . 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 MnO4
  • 3.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 .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C .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但其数目一定不会变化 D .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 4.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钛合金因抗腐蚀性强具有广泛的用途,钛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B . 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 C . 测定溶液的 pH 时,需预先用蒸馏水将 pH 试纸润湿 D . 冬天关闭门窗在室内烧煤火取暖时,放一盆水在炉火旁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 5. 对下列实验(如图)的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甲实验既可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又可说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 B . 乙实验通过塑料瓶变瘪可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C . 丙实验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 丁实验通过对比可得出铁生锈的所有条件
  • 6. Cu(NO32受热易分解,一种焰火火药中含Cu(NO32在燃放时会产生绿色火焰。现已知18.8gCu(NO32受热后完全分解生成了固体X、9.2gNO2和1.6gO2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 固体物质X属于氧化物 B . 该反应中NO2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4:1 C . 该反应的方程式中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1 D . 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 7. 烧杯中盛有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共100.0g,向其中慢慢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 ab 段(不含a、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三种阳离子 B . c 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为 250.2g C . 原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分别为 9.8g、8.0g D . 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会变红色
  • 8. 如下图为实验室里进行有关反应的实验研究,已知烧杯甲中盛放有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烧杯乙中盛放有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甲、乙烧杯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丙中,发现产生气泡, 并有固体残留,下列说法正确是(   )

    ①甲烧杯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铁和锌剩余

    ②乙烧杯加入稀硫酸后一定不含氧化铜

    ③过滤丙中残留物,若溶液为无色,则固体中可能含有四种物质

    ④过滤丙中残留物,若溶液中含有二种溶质,则溶质一定是 ZnSO4和FeSO4

    ⑤过滤丙中残留物,若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则固体中最多含有两种物质

    ⑥过滤丙中残留物,若溶液中含有四种溶质,则固体中一定只含有一种物质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②④⑥
二、填空题
  • 9.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问题:
    1. (1) 科学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具有预防作用。口罩一般采用多层结构,里外两侧为单层纺粘层(S);中间为熔喷层(M)。中间的熔喷层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熔喷无纺布,可以捕捉粉尘等,如含有新冠肺炎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无纺布后,会被静电吸附在无纺布表面,无法透过。这在原理上与化学中的(填一操作名称)相似。
    2. (2) 含氯消毒剂是可以有效灭杀新冠肺炎病毒的, 如 84 消毒液。需要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不要和酸性的物质一同使用,比如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和盐酸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HCl+NaClO=X+H2O+Cl2↑.则物质 X 的溶液的 pH7(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3. (3) 2020 年 2 月 13 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彭志勇团队发布:维 C(C6H8O6)或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则维 C 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4. (4) 75%乙醇溶液能有效灭活新冠肺炎病毒。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三、实验题
  • 10. 图1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的操作是: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充分溶解后的现象。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固体乙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填“A”或“B”).
    2. (2) 50℃时,用A的饱和溶液和一定质量的水配制成30%的A溶液100.0g,所需水的质量为
    3. (3) 图1中,A溶液由m点到p点的具体方法是
    4. (4) 下列说法正确是

      A 40℃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50℃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时,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A<B

      C将图2中乙烧杯内的物质升温到50℃时,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且溶质、溶液的质量均不变(不考虑水的蒸发)

      D 如乙的饱和溶液中含少量甲,则可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提纯乙,也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 11. 实验室现有 Fe(OH)3、Cu(OH)2 和少量杂质的固体混合物,某同学欲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已知:①在 68℃时,Cu(OH)2 会分解;在 500℃时,Fe(OH)3会分解.二种物质的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且化合价不变.

    ②装置气密性良好,试剂均足量,反应均完全,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分解.

    Ⅰ.将质量为m的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置B的质量.

    Ⅱ.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N2一会儿,再开始加热并控制温度在100℃左右.反应结束后称量装置B的质量.

    Ⅲ.重复步骤Ⅱ,控制温度在550℃左右.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B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温度/℃

    室温

    100

    550

    B装置/g

    m1

    m2

    m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B中的试剂是,装置C的作用是
    2. (2) 每次停止加热后仍需继续通N2 , 作用是可防止倒吸和
    3. (3) 写出步骤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样品中Cu(OH)2的质量分数为。若步骤Ⅱ中物质反应不完全,则样品中Fe(OH)3的质量分数会(“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四、推断题
  • 12. 下图中 A~E 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已知 B 常见食品袋中干燥剂的主要成分,B、E 物质类别相同.(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 (1) 物质C的俗称是;其在农业上的用途是
    2. (2) B 和 E 反应的现象是
    3. (3) 写出 A→B 的化学方程式
    4. (4) 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___
      A . C→E 的方法只有一种 B . D 中只含有二种元素 C . A,B,C转化到D的试剂相同 D . 图中所有转化和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五、计算题
  • 13. 把干燥、纯净的10g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称得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为9.36g。计算: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