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五中2020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5-12 浏览次数:166 类型:高考模拟
一、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 . 官僚政治开始兴起 B . 贵族政治走向崩溃 C . 分封制度已被废除 D . 各国关系走向和谐
  • 2. 西汉永光四年,汉元帝采纳丞相韦玄成和御史大夫郑弘等人的建言:“《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土诸侯”,罢除了西汉高、文、武三帝郡国庙。这一举措(   )
    A . 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 . 反映了宗法观念明显淡化 C . 引发了诸侯国的叛乱 D . 违背了中枢权力运行程序
  • 3. 《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   )
    A . 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 B .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 . 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 D . 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 4. (2019·武汉模拟) 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
    A . 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 . 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 . 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D . 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 5. 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1902年中英续行通商行船条约最终对裁厘加税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
    A . 缓解洋务运动面临的经费压力 B . 有力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C .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 . 试图为民间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 6. (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 1920年初,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深入京郊的农村、工厂,向农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尝试建立工会。这一现象(    )
    A . 由俄国十月革命导致 B . 开启青年学生参政先河 C . 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 D . 暴露北洋政府黑暗统治
  • 7.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清共”行动,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8日,毛泽东在中共湖南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不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而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直接发动秋收起义,上述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开始建立人民军队 B . 积极探索革命道路 C . 转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注重总结失败教训
  • 8. 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由此可见,胡适(   )
    A . 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 . 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 . 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 . 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
  • 9.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迫求。”这段话意在说明(   )
    A . 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B . 广大雅典公民有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C . 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 D .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
  • 10. 罗马帝国《万民法》强调:“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材料说明罗马法律(   )
    A . 重事实重证据 B . 纠正冤假错案 C . 维护公平正义 D . 重视思想教育
  • 11. 如表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欧洲人口流出情况表,据表格数据和所学知识推测,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大批欧洲人口流出的原因是(   )

    时间

    流出人口

    19世纪初

    14.5万

    19世纪50年代

    260万

    19世纪中﹣20世纪初

    每年近100万

    A . 经济发展缓慢难以维持生计 B . 战乱不休致使难民大量外逃 C . 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就业困难 D . 政府组织移民致使人口外流
  • 12. (2019·衡阳模拟)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 . 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 . 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 . 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白银的跨大陆流动大潮中,中国和欧洲的金银比价差距是一个主要动力。中国金银比价一直高于欧洲,早年是1:3甚至更低,明初大概是1:6~1:5,随后1:8~1:7,直到清代仍高于欧洲,欧洲中世纪一般是1:14~1:10,甚至更高(按照美国经济史学家汉密尔顿1934年的数据,1643~1650年金银比价为1:15.45)。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狂潮。根据学者德科民(De Comyn)的计算,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亿比索,其他中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注入中国。白银的注入,不仅使元之后历朝帝一屡次禁银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中国经济加速货币化,无意间进入全球化搅拌之中。

    ——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1860年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倍。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虽然得不到有关全球化状况的统计数字,但据一位经济学家估计,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生活水平是欧洲宗主国生活水平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更加准确的说,我们知道,英国在19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中其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工资却略略增长了5%,从而使生活水平提高了35%以上。西欧其他国家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从1929年到1933年,各国之间展开货币战、贸易战,使危机一发不可控制。各国货币金融缺乏一种协调机制,各国只根据本国经济决定货币政策,从来没有在国际货币制度和规则方面进行过合作和协商。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矛盾越来越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与贸易战有关。

    ——摘编自据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白银流动的原因,并指出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共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自1923年创刊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大洋彼岸的中国的关注,很多中国人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一张张面孔串起一段段历史,《时代周刊》封面与国际大时代一起流转变幻,直接折射出美国立场与视角下的百年中国变迁。

    时间

    封面人物

    主题特征

     

    1924年~1949年

    蒋介石(9次)、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溥仪、宋美龄、宋子文、陈立夫、陈诚、毛泽东。

    既多但专,重笔描绘蒋中正

    1949年~1977年

    毛泽东(8次)、周恩来(5次)、刘少奇、林彪、蒋介石、李富春、罗瑞卿、陈毅、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尼克松中国之旅、邓小平。

    悲观审视,遥望红色的中国

    1978年~1998年

    邓小平(6次),邓小平与卡特,邓小平与毛泽东,普通中国人,中国老妇女,中国驻香港警察,江泽民。

    喜忧参半,几度垂青邓小平

    1999年~2019年

    毛泽东,温家宝,习近平,成龙,周润发,周杰伦,周星驰,韩寒,李彦宏,姚明,刘翔,郭晶晶。

    情绪复杂,多维视角绘东方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时期,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并对该态度进行概述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概述和评价准确,逻辑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

     时间

     文献

     内容

     1787年

     1787年宪法

     众议院人数及直接税税額,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

    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

    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

    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再加上所有其他

    人口的五分之三。

     1869年

     第15条宪法修正草案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与担任公职权,不得因种

    族、肤色、出生地、信仰或以前是奴隶而被任何

    州加以拒绝和限制。

     1870年

     第15条宪法修正案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

    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和限制。

    材料二:1870年2月,美国第15条宪法修正案在国会获批准。废奴主义者威廉•格里森赞美它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行动,能与这个了不起的、静悄悄的、突然将四百万人从拍卖场转移到投票箱前的修正案相比。”但共和党激进派亨利•亚当斯评论说,第15条宪法修正案“更突出的特点在于它过大于功”。

    ﹣﹣摘编自梅祖蓉《公民权与政治权利的伸张与妥协》

    1. (1) 根据材料一,与1787年宪法相比,指出美国第15条宪法修正案的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得以通过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15条宪法修正案的影响。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与俄国达成外交谅解的可能性一直诱惑着巴黎的官员们,因为自一战爆发后在一场战争中由两线齐头并进对抗德国的情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恢复战前的法俄联盟的障碍甚至比阻碍法意修好的因素更可怕:站在法国立场上,一直对苏维埃政府在一战期间单方面与德国签署和平协议,以及在沙俄时期欠下法国的巨额债务被一笔勾销而心存怨恨;站在俄国立场上,它对法国在俄国内战时期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态度,以及在1920年支持波兰对苏俄的军事挑衅耿耿于怀。这就为法俄两国在20年代奉行互相抵触的对外政策埋下了伏笔。作为1919年和平解决的主要受益方,法国通过对东欧国家予以财政支持和政治保护,有力地维护了战后欧洲的现状,而那些东欧国家也从同盟国的失败中捞取了很大利益。俄国因为丧失了相当份额的欧洲领土,因此借战后欧洲体制瓦解之际,毫不犹豫地与德国展开合作。

    ﹣﹣摘编自(美)科勒著《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法俄两国恢复一战前联盟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俄两国未能联盟对30年代国际关系造成的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武曌以一女流称帝,是史无前创的事。这国然由于她本人具有非常的才力和野心,同时又有兵权的凭借,但除此以外,她还遇到一个特殊的时会。假如在以儒家思想盛行蔚成风气的时代中,武曌的称帝野心是难以实现的。此外武曌又在政治上扶起一个新兴阶级,用以代替唐初的功臣集团。唐初的功臣集团分子,大半是西魏、北周和隋的统治阶级的后裔,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因此唐初关东江左的人士,在政治上甚受屏抑。武曌乃扶持他们,以与旧功臣集团对抗,作为发展她的政治野心的资本。她以皇后握政后,便以“进士科”的考试吸收新进人物,渐而造成一种新兴的统治阶纵。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曌称帝得以实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武曌的历史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