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百色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0-05-11 浏览次数:199 类型:中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什么是好诗

        ①什么是好诗呢?

        ②大自然的景物是人所共见的,如果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只有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也传达出来,才是好诗。

        ③先看这两句诗:“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再看另一句:“群鸡正乱叫。”哪是好诗,哪是坏诗?

        ④“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一条鱼跃过像白绸一样的水面,如同一根玉尺抛在白绸子上;黄莺穿过像丝一样的柳条,像一枚金梭在许多条丝线中穿织。你看,多么漂亮,而且对仗工整,但只是描述风景外在的形象,没有内心的感动。这样,即使写出再漂亮的句子,也只有文字和技巧,缺乏诗歌应有的生命。

        ⑤“群鸡正乱叫”是杜甫的诗句,只看这一句,好像不是好诗。但读诗不能只看一句,要看整体的传达。《羌村》整组诗,表现的是诗人历经战争离乱,与妻子儿女长期分别后回家重逢的情形,“群鸡正乱叫”这句诗就有了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更有一份亲切热烈的感情。

        ⑥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美的字,而是要找合适的字;不是写几个漂亮的诗句,而是要写出诗人自己的感动。

        ⑦我曾经告诫学生“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与做人的基本要求。学生感动于女朋友寄给他一片红叶,创作了诗句“红叶枕边香”。诗句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但我却无法从他的诗句中感受到他的感动。

        ⑧陆游的《菊枕》诗,是思念他被迫离异的第一任妻子的:“记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当年他的妻子采了菊花,把菊花的花瓣缝入枕囊,如今在曲折的屏风和深重的帷幕间还留有菊花的幽香。每一闻到这香气就让他忆起四十三年前的往事,可是现在在昏暗的灯光下,向谁去诉说这使人断肠的感情呢?这样,《菊枕》的“香”就使无数的后人感动了。

        ⑨所以,诗歌除了要有真诚的感动,还要将这种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感动。

        ⑩真正伟大的诗人,是用他整个的生活乃至整个的生命来写诗的,这样诗歌才有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种兴发感动的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内心有了感动,是这个生命孕育的开始。把这份感动写出来,使之成形,能让读者感动,甚至能让千百年后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诗歌的生命,从此生生不已。

        ⑪学习诗歌,要能体会诗歌中这种美好的生命,养成品味诗歌兴发感动之生命的能力,这是读诗最为宝贵、最可重视的价值和意义。

    (基于命题需要根据叶嘉莹讲稿改写)

    1. (1) 作者认为“群鸡正乱叫”是好诗的理由有哪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句描写了人所共见的景物,使群鸡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B . 诗句注重的是诗歌应有的生命,而不是漂亮的文字和技巧。 C . 诗句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经过战争离乱与亲人久别重逢的感动。 D . 诗句是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更有一份亲切热烈的感情。
    2. (2) 作者将“红叶枕边香”与《菊枕》作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 好的诗歌应该“修辞立其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真诚的感动。 B . 好的诗歌往往源于真实的故事,表现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 C . 好的诗歌能将自己真诚的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这种感动。 D . 好的诗歌具有生生不已的生命,内心有了感动就是一首诗歌生命孕育的开始。
    3. (3) 本文在品读诗歌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
      A . 读诗要体会诗中触动人心的真情实感。 B . 读诗要把诗句放在整首诗中来品味欣赏。 C . 读诗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状态。 D . 读诗要理解诗歌美好生命的生生不已。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最让人惊艳的是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在大型表演中的完美结合不论是首次应用在奥运赛场上的“冰屏”机器人,还是轮滑演员身上所穿着的石墨烯防寒服装,以及完美操控整场演出的控制系统,这都是代表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成果。此外,在“冰屏”内容展示中,中国的高铁建设、桥梁建设、中国大飞机、中国“天眼”等代表中国科技实力的相关内容也都得到一一呈现。当然,彰显东方文明大国的文化自信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现场滑轮表演演员以及灯管变换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龙、长城、京剧演员、凤凰开屏等中国传统意象和文化元素,也能看到一张张年轻的中国面孔带着热情和真诚,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相聚北京。

    材料二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很多场馆,特别是冰上场馆,都是在北京夏奥会场馆设施改造的基础上改建,并尝试了很多新技术,体现出遗产再利用的理念。如五棵松体育馆原是奥运篮球馆,现在只需六小时就可以改造成标准冰球场,比赛结束后再用六小时又能复原。唯一新建的比赛场馆即为国家速滑馆,也称为大道速滑馆,利用2008年奥运会曲棍球和射箭的临时场地进行建设。比赛之后,这里将成为我国运动员冬奥会冰上项目永久性训练场地。

    材料三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场馆分布在3个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在3个赛区内,各场馆之间均有高等级道路连接。北京赛区从奥运村到各竞赛场馆车程均在15分钟内,延庆赛区从奥运村到各竞赛场馆车程均在10分钟内,张家口赛区从奥运村到各竞赛场馆车程均在5分钟内,能够保证运动员便利参赛。

    高铁交通

    起终点

    距离(公里)

    时间(分钟)

    清河站﹣延庆站

    59

    20

    清河站﹣太子城

    173

    50

    考虑到北京和延庆赛区的高铁站与赛区存在一定距离,在加入公路时间和接驳换乘时间(5分钟)的因素下:北京赛区﹣﹣延庆赛区相距100公里,用时70分钟;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相距186公里,用时70分钟。

    【注】不同距离、相同时间是因为延庆高铁站距离延庆奥运村29公里,需巴士接驳,而太子城站距离张家口奥运村约1公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京8分钟”是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在大型表演中的完美结合。 B . 五棵松体育馆的改造不但体现了遗产再利用的理念,也体现了中国的新技术手段。 C . 2022年冬奥会后很多2008年夏奥会场馆将成为冰上项目永久性训练场地。 D . 中国的高铁交通使2022年冬奥会的三个赛区间不再有距离感。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画横线句子的主语是“平昌冬奥会”。 B .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句子是假设复句,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C . 材料三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内容具体准确,增强说服力。 D . 材料一中运用的“首次”、材料二运用的“唯一”、材料三运用的“约”等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3) 曾经有人担心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场馆设在三个赛区,这会给运动员们参赛带来巨大的交通麻烦,你觉得会吗?为什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刪改)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 . 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 .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D . 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2. (2) 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本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3. (3) 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 4.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 (1) 本段文字选自《》。
    2. (2) 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他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 5.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注释】①白:告诉。②旃:同“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同“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皆以美徐公 B . 万钟于我何焉    既 C . 羝乳,得归    不知有汉 D . 掘野鼠去草实而之    之不能尽其材
    2. (2)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 . 【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C . 【甲】文中“豆”指大豆;【乙】文中“单于”是匈奴君主的称号。 D . 【甲】文的“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乙】文的“使牧羝”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地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 . 【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 . 【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可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 . 【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 . “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的“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 . 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2.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饿死真吾志, 。(文天祥《南安军》)
    2. (2) ,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 (3)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理想远大的诗句是: 。(杜甫《望岳》)
    4. (4) 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 。(崔颢《黄鹤楼》)
    5. (5) 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诸葛亮《出师表》)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8.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āo)    跚(pán)    洗耳听(gōng)    B . 红(yān)      丽(qǐ)      引颈受(lù)    C . (lǔ)     褓(qiǎng)     惟妙惟(xiào)    D . (guǎng)   悍(biāo)      相形见(chù)
  • 9. 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我们长期地艰苦奋斗。 B .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激昂有力,使人叹为观止 C .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D . 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 10. (2018·包头)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B . 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C . 里海萎缩很大程度上是附近发展农业和工业,使得流入里海的河流进行了改道或者水量减少。 D .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 11.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________.读忠烈传,宜________.读奸佞传,宜________.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________。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④③① D . ①③④②
  • 12.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但我们发现:毛笔早被鼠标排挤到书架的角落;国画正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______;茶道在中原土地上逐渐失落……

    1. (1) 请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它与前两句保持语意的连贯。
    2. (2) 急救传统文化:观察如图这幅漫画,试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50字左右)

四、写作(50分)
  • 13.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一种体验。亲近自然是一种幸福,书山寻宝是一种幸福,陪伴家人是一种幸福,朋友互助是一种幸福,奉献青春是一种幸福……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幸福尽在其中。

    请以《                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景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可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介绍说明等,不少于600字。③切勿抄袭,切勿泄露个人信息(相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