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市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0-05-27 浏览次数:19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2.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创立(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请时期
  • 3. 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诚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①
  • 4. (2018七下·靖江月考)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
    A . 政治清明 B . 科举兴盛 C . 民族融合 D . 经济繁荣
  • 5. (2016·百色)

    如图为唐朝时期创制的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它的主要用途是(    )

    A . 农业生产 B . 交通运输 C . 纺织丝绸 D . 测定方位
  • 6. (2017·广东模拟)

    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昭君出塞 C . 文成公主进藏 D . 玄奘西游
  • 7.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韧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 8. (2017七下·东台月考) 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A . 儒家思想 B . 建筑艺术 C . 佛学经典 D . 活字印刷
  • 9. 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   )
    A . 七国之乱 B . 八王之乱 C . 安史之乱 D . 靖康之变
  • 10. (2017七下·钦南期中)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 . 刘备 B . 元昊 C . 忽必烈 D . 赵匡胤
  • 11. 下列哪一事件与寇准有关(   )
    A . 杯酒释兵权 B . 建立契丹国 C . 劝皇帝亲征 D . 占领燕云十六州
  • 12. 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 .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 .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 13.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生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勿忘国耻,记住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灭掉北宋政权的是(   )
    A . 西夏 B . 蒙古 C . D .
  • 14. 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A . 赵高 B . 李林甫 C . 秦桧 D . 杨国忠
  • 15. (2019九下·仙游月考) 宋代,南方人口明显超过北方,流传着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说明( )
    A . 国家统一完成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文化科技繁荣 D . 民族政权并立
  • 16. 下图中的历史人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的是(   )

    ①建立了元朝   ②创立行省制  ③灭亡南宋  ④废除丞相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③
  • 17.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 . 西汉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清朝
  • 18. 现在夜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KTV酒吧、电影院等多种娱乐场所供人们休闲和娱乐,在宋朝时期也有类似的娱乐场所(   )
    A . 瓦子 B . 勾栏 C . 瓦棚 D . 看棚
  • 19. (2018·日照)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 20. 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文化”图片展览,下列人物应该入选“宋元篇”的是(   )

    ①司马迁

    ②司马光

    ③关汉卿

    ④李清照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综合题
  • 21.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进世界,影响着世界,至命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1. (1) 唐太宗采取的哪些措施体现了上述思想?
    2. (2)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生产工具进行了哪些改进?(至少举出两例)
    3. (3) 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拳出件史实)
  • 22.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19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之藏圣教序》。

    材料二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材料三 

    材料四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指明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根本着力点,向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政府致力中日友好的明确信息。

    1. (1) 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记载玄奘亲身经历,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著作的名称是什么?
    2. (2)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3. (3)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 (4) 唐朝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种态度?
  • 23. 古代中国中原汉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对民族关系的处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当时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娶了文成公主?歌谣为什么说文成公主人藏使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2. (2) 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
  • 24. 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在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

    请回答:

    1. (1) 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2) 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
    3. (3) 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4. (4)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