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6-03 浏览次数:24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 明代长篇小说《镜花缘》,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都带有浓厚神话色彩。 C .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先后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其中“巨人三传”又被成为“三大英雄传”。 D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二、句子默写
  •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蒹葭萋萋,。 (《兼葭》)
    2. (2) ,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征》)
    3. (3) 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4. (4) ,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5) 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6. (6) 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7. (7) 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8. (8)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9. (9) 实是欲界之仙都,。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10. (10) 《三峡》一文中,描写泉水瀑布的句子是:
三、基础知识综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人们留恋一座城市,除了留恋它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文化血  ①  (A.xiě B.xuè)脉和美丽的人文景观外,还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的追求。毕竟,绿荫婆suō  ②  、鸟语花香、莺飞堞舞从来都是现代人城市生活所喜闻乐见的。近年来,随着保护力量的壮大,城市生态功能越来越健全,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  甲   (A.绿意盎然B.生机勃物)。找到城市发展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平衡点,需要以绿色发展为杠杆,以绿色生活为  乙 (A.起点B.支点),撬动城市生态文明更多源头活水。虽然人人行动起来,与自然共生,诗意栖居才会走进现实。

    1. (1) 请为文中①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请在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①处 ②处

    2. (2) 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选项填入下面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  乙处

    3. (3) 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修改句:

四、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的“孤山寺、贾亭”交代春行路线,“初平”、“低”将湖与岸与云巧妙连在一起。 B . 领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春天的禽鸟,“几处”说明数量少,与“早莺”的“早”相照应。 C . 颈联的“乱”“迷”传神地写出春花的特点、游人的感受,“渐”“才”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 D . 尾联中的“行不足”指作者因体力不支,走不到湖东尽头,只好在白沙堤旁的杨柳下歇息。
    2. (2) 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所写的春景,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请加以概话。
五、对比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战?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膝文公下》

    [乙]王十朋,永嘉人,知泉州。初到任,会七邑宰劝酒,历告以爱民之意,出一绝云:“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恻怛心。今日黄堂-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其为政甚严而能以至诚感动人心士之贤者诣门以礼致之。朔望会诸生学宫讲经询政。讼至廷,晓之以理义,多退听者。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 又尝割俸钱,创贡闱。他善政尤多。去之日,父老儿童攀辕者不计其数,十朋亦为之垂泪。泉人怀之如父母。

    (节选自黄仲昭《八闽通志》)

    [注]①七邑宰:七县知县。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王十朋知泉州,时泉州下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②惻怛,惻隐。廷:官署。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③俾,使。④贡闱:科举考试的地方。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往之

      ②贫贱不能

      七邑宰劝酒

      ④他善政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 B . 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 C . 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 D . 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泉人怀之如父母。

    4. (4) 甲文中孟子指出“大丈夫”在顺境中应该如何作为? (用原文语句回答) 乙文中王十朋是如何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请简要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

    长江

        ①其实,7年大桥建设,轻松对于沉重,总是显得太过短暂。

        ②这期间的每一个“大动作”,都是前无古人。

        ③先说岛,人工岛。

        ④岛隧、岛隧, 要想建隧先建岛?这个程序是不可以颠倒的。

        ⑤为什么?

        ⑥本来人工岛就是为了“拽”住一条5.6公里长的大隧道,趴在海面上像两个“桥头堡”,成为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设施”,不然大桥架在海上总不能要进隧道了就一头扎进茫茫大海,所以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先建岛、后建隧”,使隧道两端都有岛上一段暗埋好了的“陆地”与之相连,这祥岛建好了,不仅成为整条港珠澳大桥的交通枢纽,还要承担日后120年隧道的通风和管护工作。

        ⑦港珠澳大桥决定筑岛的地方,水下有15到20米厚的淤泥,像水豆腐一样软。而要把这些“水豆腐”挖走,或用“排水困结”的方式把“水豆腐”压成“豆腐干”,这800万立方米的淤泥势必要被挖走,那工程的量可就海了,具体讲差不多会相当于堆起三座146 米高的胡夫金字塔。这样既难又耗费时间,同时对伶仃洋也会带来毁灭性的污染。所以“不能用”!

        ⑧不能在海底抛石沉箱,又不能用大抓斗抓起淤泥把珠江口翻江倒海地弄成一盆浑汤巨水,怎么办?

        ⑨忽然有一天,有人异想天开一一大圆筒? 用钢来制造大圆筒?先把一块块的钢板焊接成一个筒,然后把筒插入海底围成圈,简里面的淤泥可以用类似活赛的一个装置从上往下压,让泥沙从简底被压出,这样一圈的钢圆筒先在海底“扎”出来一个“大篱笆”, 然后如果筒与筒之间要防水,我们还可以用曲面钢板(“副格”)把钢圈筒再两两相围一一这样,钢圆筒内不就是干干净净的了吗?人们就可以把石头、沙子往里面抛,如此人工岛的基础不是很快就能筑成?

        ⑩钢圆筒要在水下“扎”出两个“大篱色”,深插的问题要攻克!

        ⑪好,没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过去中国人的老祖宗就是这样干的!中国人聪明,这聪明过去仿佛只属于老祖宗,但现在,只要肯钻研,今天的中国后生,也行!

        ⑫120个钢圆筒,攻克各种困难,造成了。然后经过海运,把它们运到距离上海1600公里以外的伶仃洋。24艘9万吨的大船负责海上运输,这个过程,重量不是难题,只是个头大,8个圈筒一船,摆在前甲板,如同8座直挺挺的山峰,任人怎么摆放都不可能不挡住驾驶室船长的视线。这怎么弄呢?驾驶员被逼得不得不从两侧来回查看过往船只。1600公里的路程啊,这24趟海运,简直让人没有一分钟不提心吊胆!

    ⑬“孟岛主”说: “120个钢圆筒,每一个都相当于4辆大卡车,就是这玩意使得东、西两个人工鸟从2011年5月15日开工到12月7日结束,只用了221天,当年施工、当年成岛,这个速度令世界咋舌,而且这种‘大直径深插钢圆筒的快速成岛技术’现在看,不仅是中国的创新,对世界也是一个贡献。”

        ⑭“有了钢圆筒,怎么把这些550吨一个的‘大家伙’插进海底?”

    ⑮“我们用的是8锤联动液压振动锤,这个大锤因为在世界上也是首次被使用,因此人送美名:‘天下第一锤’。”

        ⑯“这‘8锤联动’,在人工岛快速筑岛技术的突破上可谓居功至伟,但也差点毁了我们的整体计划。”“孟岛主”说。

    ⑰我问:“怎么讲?这是怎么回事?”

        ⑱“大锤是从美国进口的,负责振沉钢圆筒筒与筒之间的护板一一‘副格’,施工之前肯定要做实验。一开锤,啪,“副格”的钢板就撕掉,一开锤还是撕。这样整整‘撕’了一个星期。你想想,钢板像纸一样地被形容为‘撕’,这动静有多可怕?”

        ⑲眼看着工期快到了,现场实验不成功,人工岛没法做,钱可花得让人心疼。

        ⑳怎么办?

    ㉑但是在绝望和所有人都快要崩溃了的时候,钢圆筒被查出是美国人把事情搞错了,同步齿轮标准都是31,他们把其中的一个弄成了32,这个数字"一数之差”,差点要了钢圆筒的命。

    ㉒谢天谢地,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最后,美国人把齿轮调换过来了,再试,立马成功。“孟岛主”跟我说:“当时,在现场的,三十多条汉子,大家抱头痛哭,你能相信吗?绝望、绝望。还是绝望,当绝望到了最后的一刻,试验突然成功了,谁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

        ㉓“孟岛主”一条河北汉子,说这话时,眼睛瞪着,嘴巴张着,那言语分明是要和上帝争辩什么。

        ㉔是啊,他没有哭,但我的眼底却潮了。

    (摘编自《当代》2018年第3期)

    [注]①孟鸟主:西岛工程部总工程师孟凡利。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⑦段形象生动地把海底淤泥比作是“水豆腐”,把深奥的科学技术原理生活化,通俗易懂。 B . 选文运用大量的采访“孟岛主”的语言描写,还原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现场,很有感染力。 C . 选文叙事完整,造岛的困难与试验的成功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牢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 . 第(23)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在参与伟大工程建设时的内心情感,丰富了建设者的形象。
    2. (2) 根据提示,把“人工岛”的施工过程填写完整。

      设计方案 插入圆筒

    3. (3) 阅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问题。

      ①“不能在海底抛石沉箱,又不能用大抓斗抓起淤泥把珠江口翻江倒海地弄成一盆浑汤巨水”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②“1600公里的路程啊,这24趟海运,简直让人没有一分钟不提心吊胆”句子中,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 (4) 选文多处运用“为什么”“怎么办”“怎么讲”等设问,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5) 选文第24段为什么“我”的眼底潮了?请简要概括。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美学:阐释美好生活之道

    刘悦笛

        ①我们要知道如何审美,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因为审美是社会前进的推动性力量,同时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高级尺度。令人欣慰的是,“生活美学”在如今中国社会连渐成了一个关键热词,从茶道、花道、香道、汉服、家居、日常设计、公共艺术、社区设计到城市规划的各个领域,“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都在倡导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审美化。这恰恰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

        ②“生活美学”的根在中国。在中国人生活当中,审美与生活始终是处于一种不即不离的微妙关联当中。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被古人赋予了审美化的追求,中国人的审美也在古代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书法就是最显明的例证。

        ③书法在古代从来没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而是与生活直接贯通起来的。近代开始,书画才成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因为自西方引入艺术概念之后,东方人很自然地就把文人书法置于艺术的顶端(除了阿拉伯文之外外国乃是没有书法传统的)。然而,直到明代才出现“书家”这种身份,从王羲之、颜真卿到怀素的时代,都没有把书法视为纯粹的艺之门类,他们的作品也不是正襟危坐在那里进行创作,而就是包孕在日常生活实用化的信礼、便贴、序言、手稿、祭文等等之中。书法作为文人的日课,日常书写才是其根基,书法从古至今都没有脱离生活,道理很简单,书法之“书”不过就是写汉字,写出了一定的法度并变得美化才使得书成为“法”。

    ④“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世界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广度与深度,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就是“生理的”生活美学,如饮食、饮茶等等,饮茶在东方传统当中不折不扣成了“生活的艺术”,所以才有“茶道”的艺术。第二乃是“情感的”生活美学,这是关乎广义之“情”的,交往之乐趣就属此类,如闲居、交游、雅集、人物品藻等等,这些在中国古典文化当中都被赋子了“审美化”的性质。第三则是“文化的”生活美学,这是关乎广义之“文”的。在文化当中,艺术就成为精髓,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琴、曲是,但是文化在古典中国亦很重要,因林苗圈之美,博弈等游艺之美,游山玩水之美都是如此。

        ⑤所以说,当今中国“生活美学”的积极践行者们,他们就是在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之美,从而为中国生活立“心” ——立“美之心”!

    (摘编自2019年03月16日《文摘报》)

    1. (1) 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审美不仅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更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衡量尺度。 B . “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倡导日常生活审美化,表现中国人对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 C . 中国人的审美在古代就已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所以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 D . 书法从古至今从来没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从一开始它就是与生活直接贯通起来。
    2. (2) “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为什么要倡导“生活美学”?请简要概括。
    3. (3) 为什么说“‘生活美学’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复兴”?请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五行相生相克图

    [材料二]

        古希腊学者思培多克勤提出一切物体都由“火”“空气”“水”和“土”这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数量比例混合起来,成为各种性质的物体,由此创立了四元素说。西方人习惯于把物质当成完全独立的对象来看待,更加关心的是物的结构、基质。在西方人眼里,物就是物,探索并发现其结构、本质及变化规律,是西方人对于物的基本态度。

        中国的五行学说起源于殷周时期,强调木、火、土、金、水这五种事物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强调五行相生相克的功能与作用——相生,有五行相滋生、促进的意义;相克,有五行相克伐、抑制的意义。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人用来分析世间万物运动变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模式,也是我国古人的一种说理工具。

    (摘编自唐铁军、蔡卫华《西方四元素说与中医五行学说之比较》

    [材料三]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金德”。

        宋朝起,五行相生入名开始流行。著名理学家朱熹的父亲叫朱松(木旁),朱熹名字中的“灬”实乃火字旁,未熹的儿子一个叫朱埜,一个叫朱在,木生火、火生土的相生之序一目了然。

    (摘编自高考试题、朱孟臻(《宋代“五行入名”现象初探》)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项是( )
      A . 西方四元素说认为“火”“空气”“水”和“土”四种元素可混合成各种性质的物体。 B . 五行学说在古代中国被广泛运用于分析事物的关系和变化,还被用于说理和取名等。 C . 依据朱熹家族取名遵循五行相生理论的做法,朱熹孙辈的名字中极可能含有“金”旁。 D . 属金德的西晋代属土德的曹魏,由此可见,朝代的兴亡规律取决于其所属的五德之性。
    2. (2) 阅读材料一,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怎样?请简要说明。
    3. (3) 阅读材料二,五行学说与四元素说各体现中西古代怎样的物质观?请简要概括。
七、名著阅读
  • 9. 判断题。
    1. (1) 鲁滨逊流落荒岛后,不久就制作加工葡萄干,饲养猎到的野猪,编制了筐篓,并用了一个星期就成功烧制出两只很大的罐子。(《鲁滨逊漂流记》)
    2. (2) 祥子在依次历经被敲诈、被抢劫、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堕落沉沦。(《骆驼祥子》)
    3. (3) 《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蚊子和狮子》讽刺那些骄做自大、稍有成就便忘乎所以的人。(《伊索寓言》)
  • 10.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众见了,鼓拿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

    (《西游记》第二回)

    众人因什么事在这里喧哗?这事导致了什么后果?请简述。

八、作文
  • 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切的意义,只有离得足够运,才能看得真切。回望过去,岁月仿佛会赋子我们一面神奇的长镜。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回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确定立意;②符合文体;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