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2020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试卷(3)

更新时间:2020-04-02 浏览次数:13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 . 丞相制度的废除 B . 军机处的设立 C . 文字狱的兴起 D . 东厂的设置
  • 2. (2020·广东模拟)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 设置台湾府 B .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 实行金瓶掣签制
  • 3. (2019·甘肃模拟)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 . 维护了封建统治 B . 得不到群众支持 C .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 . 传播了革命思想
  • 4. (2019·河池) 了解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 南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 .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 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5. (2019·河池)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某地发动进攻。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最后取得了会战的胜利。这场“会战”是(   )
    A . 淞沪会战 B . 武汉保卫战 C . 台儿庄战役 D . 第三次长沙会战
  • 6. (2019·福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雷锋 D . 焦裕禄
  • 7. (2019·河池) 某一份公报规定: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与这一份公报规定相关的外交成就是(   )
    A . 尼克松访华 B . 中美正式建交 C .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D . 中日正式建交
  • 8. (2019·桂林)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
    A . “一国两制” B . 民族区域自治 C . “三个代表” D . 政治协商制度
  • 9. (2019·桂林)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
    A . 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 .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0. (2019·河池) 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通过颁布法律文献来规范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秩序。下列关于欧美大国法治建设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C . 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 . 法国通过《人权宣言》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 11. (2019·河池) 下表反映了1838~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变化的情况。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时间1838年1850年1870年
    铁路里程(单位:英里)500660015500
    A . 斯蒂芬森 B . 哈格里夫斯 C . 爱迪生 D . 瓦特
  • 12. (2019·河池) 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运动和彼得一世改革的共同影响是(   )
    A . 都使本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B . 都触动了本国的旧社会制度 C . 都开启了本国近代化的进程 D . 都有利于本国封建主义的发展
  • 13. “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 “北约”“华约”建立 D . 欧洲联盟的成立
  • 14. (2019·营口) 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请找出完全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一组国家(   )
    A . 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 B . 中国、印度、英国、美国、俄罗斯 C . 中国、英国、德国、美国、法国 D . 中国、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
  • 15. (2020·广东模拟)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

    A .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 . 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C .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D . 坚信人类治理能力
二、综合题
  • 16.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到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二战中,美国将军苏尔登说:“在盟方这次战役的整个成就中,中国军队贡献至伟,击毙大部分日军皆因中国地面部队之功。”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在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作出了什么贡献?
    2. (2) 材料二中,“贵国”是指哪一国?“余既来索”成功之后,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大意义?
    3. (3) 材料三中苏尔登的话说明了什么?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何重要地位?举一例说明。
    4. (4) 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这得益于哪一项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持什么态度?
  • 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材料二:工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使得鲁尔区成为德国空气污染重灾区。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灰及400万吨二氧化硫。1962年12月,鲁尔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发病率明显上升,当月死亡人数同比猛增了156人。

    材料三:

    材料四: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日本占53%。

    1. (1) 材料一中体现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从材料二中找出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谈谈你对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观点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造成1929—1933年美国经济下滑的直接原国是什么?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对策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日本、联邦德国经恢复并迅速增长的共同外部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18. 革命或改革往往是由于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它是落后国家通过向现代化的“桥梁”。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到日本)的,从此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一位日本官员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表示的是哪一革命的经过?该国革命后英国议会的地位有什么变化?
    2. (2) 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指的是什么?列宁为什么认为这件事情总的来说是正确的?
    3. (3) 为了实现材料三中日本官员所说的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日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20世纪世界史上有哪两大成功的改革?说出它们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