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学区四校联考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0-03-16 浏览次数:19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 , 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B . 清香扑鼻的新茶配上甘醇清洌的山泉,果然相得益彰 , 不同凡响。 C . 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李锐同学首当其冲 , 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D . 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 2. 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 . 您的意见提得很好,我们一定想办法改进。 B . 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C .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要及时醒悟,努力改邪归正。 D . 大会主持人对发言的人说:“你说不清楚就不要再说了。”
二、情景默写
  • 3. 默写。
    1. (1) 万里赴戎机,。(《木兰诗》)
    2. (2)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3. (3)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自然景物为喻,蕴含深刻哲理诗句是:
    4. (4) 《卖炭翁》一诗中形象地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的诗句是:
三、基础知识综合
  •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我们人类不仅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②芍药低垂,那是在吟诵着人生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幼树抽芽,那是在展示着生命的勃发    (。 , ……)③所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④大自然的语言是不是很奇妙?仔细líng听,相信你会听懂大自然的心声。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líng

    2. (2) ①句存在语病,请改正过来。
    3. (3) 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写在②句中的横线上。
    4. (4) 把“大自然的语言是不是很奇妙?”改为陈述句。
    5. (5) 你读懂过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联系生活积累,仿照画线句,再续写一个句子。
四、对比阅读
  •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文)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水须修绠耳。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 (1) 两文的作者是清代学者、文学家
    2. (2)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沧州南一寺临河/戈寥落四周星 B . 以为顺流下矣/全石以为 C . 遂反流逆上矣/洄从之 D . 其下无水/故不为得也
    3. (3)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共两处)

      乃 拔 木 就 根 下 凿 井 果 皆 得 泉 特 汲 水 须 修 绠 耳。

    4. (4) 甲文中围绕寻找石兽,写到了哪三个人?他们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5. (5) 你从以上两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创作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表达你的认识。
五、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咸阳县楼望雨

    韦庄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注释:韦庄,晚唐诗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一生颇不得志,为了求官,辗转他乡,一直到六十岁才中进士。他在流离奔走中,亲眼看到社会的凋弊,了解了人民的苦难。

    1. (1) “尽”的义项有以下几种,其中符合“尽日空濛无所见”的一项是(  )
      A . 完毕 B . 达到极端 C .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 D . 都,全
    2.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句展现的画面。
    3. (3) 三、四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爸的火炉

    冯唐

        ①有时候,人会因为一两个微不足道的美好而暗暗渴望一个巨大的负面,比如因为一个火炉而期待北京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②记忆里北京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每个人都穿着同一个颜色和式样的衣服,像一个个丑陋的柜子在街上被搬来搬去。北京漫长的冬天里唯一的喜庆颜色是“两白一黑”。一“白”是白菜,北京人冬天的主菜,通常的习惯是买半屋子,吃整整一个冬天,醋溜、清炒、乱炖,包饺子、包包子、包馅饼,百千万种变化,不变的是白菜还是白菜。另一“白”是白薯,北京冬天唯一的甜点,买两麻袋,吃整整一个冬天。一“黑”是蜂窝煤,堆在门前院后,那时候北京大部分地方没有市政供暖,整整一个冬天的温暖得意就靠它了。

        ③我常常因为烧蜂窝煤的火炉而想念那时候北京的冬天。

        ④伺候火炉是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儿,这个技艺由老爸掌握。炉子被安放到屋里的一个角落,烟囱先伸向房顶再转向一面墙,最终探出屋外。为了伺候炉火,老爸自制了很多工具,夹煤的、捅煤的、掏灰的、钩火炉盖儿的,其中捅煤的钎子常常被我们拿去滑冰车用,总丢,老爸总是多做几个备用。蜂窝煤似乎有两种:一种比较普通,数量多,含煤少;另一种数量少,含煤多,贵,用来引火,先放在煤气炉子上烧着,然后放进火炉最底层,最后再放上普通蜂窝煤。蜂窝煤烧尽,要从下面捅碎,煤灰因重力落到炉底,用煤铲掏走,再往炉子里加一块新煤。最考验技术的是临睡前封炉子,留多大进气口很有讲究:留大了,封的煤前半夜就烧没了,下半夜全家被冻醒;留小了,不热,一整夜全家受冻;加上蜂窝煤的煤质不稳定,留多大更难控制。老爸的解决办法是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常常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暗咳声,吐痰声,喝水声,用铁钩子拉开炉盖儿声,用铁钩子合上炉盖儿声,脱鞋再上床声。

        ⑤炉火当然能供暖,而且炉火比空调好很多,不硬吹热风,而是慢慢做热传递和热辐射,暖得非常柔和。从脆冷的屋外进来,把千斤重的厚棉衣一脱,一屁股坐在炉火旁边的马扎上,面对炉火,像拥抱一个终于有机会可以拥抱的女神,伸出双臂、敞开胸怀,但是又不能且不敢抱紧。哪怕不抱紧,很快身心也感到非常温暖。然后,倒转身,挺直腰板,让炉火女神再温暖自己的后背、后腿和屁股。炉火还能热食物,白薯、汤、粥、馒头片。晚上看书累了、饿了,贴炉壁一面的烤白薯和烤好的抹上酱豆腐的馒头片都是人间美味。遇到周末改善生活,放上一口薄铝锅,炉火还能煮火锅。火锅神奇的地方是,已经吃得不能再烦的白菜、酸菜、豆腐、土豆放到里面,几个沉浮,忽然变得好吃得认不出来了。围坐在周围的家人也开始和平时不一样了——老妈转身去橱柜拿酒,老姐望着炉火眼神飘忽,老哥热得撩起秋裤腿毛飘忽,老爸开始小声哼唱18岁前学会的歌曲。窗外天全黑了,借着路灯的光亮看到小雪,在窗子的范围里,一会儿向左飘,一会儿向右飘。

        ⑥后来,住处有了市政集中供暖,老爸还是习惯性地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还是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暗咳声,吐痰声,喝水声,脱鞋再上床声。我背诵最早和最熟的唐诗之一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今,每到冷天,每到夜晚,我闭上眼总能听到老爸像老猫一样爬起来,去照看那早已经不存在了的炉火的声音。

    (选自《读者》2019第1期 有删改)

    1. (1) “我对伺候火炉的兴趣不大,但是对炉火的兴趣很大。”这句话是从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2. (2)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说是“父亲的火炉”?
    3. (3) 细读文章,概括回答在作者的记忆中,炉火有哪些好处?
    4. (4) 结尾段引用白居易的诗,有什么好处?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魏寅

        ①“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人之伟大,正在于能够省悟人生价值与意义,时常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

        ②觉醒之意识,铸就无悔之青春。青年马克思临近毕业、谋划前途时,决心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后来,即使陷于没钱买面包的境地,他也未曾背弃誓言。“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战争年代,青年贺龙抛弃高官厚禄,青年彭湃舍弃“乌鸦都飞不过”的万贯田产,皆因“主义”而义无反顾。有了精神的觉醒,一个人就不难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就能够从高尚工作中收获快乐,在舍我其谁中成就大写人生。

        ③然而,“觉醒”并不会自动到来。对青年人而言,倘若在应该觉醒的年纪没有觉醒,就难免遭遇内心的“苦闷”。今天,社会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企,一些青年人,或是被房子、车子、票子等压得喘不过气来,常感喟人生与梦想之间的“断层”;或是被富足生活、安定环境麻醉了精神,变得满足现状、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或是被“失意人的牢骚话、悲观者的厌世谈、讽刺家的夸张语”干扰,消解了奋斗的意志、向上的劲头。青春并非完全由年龄来界定,如果思想守旧、精神困顿、心灵迷失,即便年纪轻轻,也可能暮气沉沉。倘若如此,又怎能燃旺生命之火,成就不凡人生?

        ④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觉醒了的青年,就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反之,如果“立在人生的旁边”迷迷糊糊、蹉跎度日,难免会虚掷稍纵即逝的青春韶华,最终遗憾一生。不觉醒,不仅难以成就“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青春。

        ⑤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身边从不缺乏向青春致敬的青年。在“鸟比人多”的孤独小岛上,青年突击队队员奋战在海事工作一线,时刻准备战风斗浪、抢险救援,他们没有一丝怨言;在边陲的“生死路”上,边防连官兵守卫在祖国边境线,常年穿越冰河和雪山进行巡逻,他们笑对万险千难;在灾情紧急的火场中,消防战士向着最危险的地方探索,用背影完成一次次“最美的逆行”,他们总是奋不顾身……是青年,就理当如此:少一些望洋兴叹的徒劳,多一些直挂云帆的勇气;少一些“关我何事”的冷漠,多一些“匹夫有责”的担当。真正把“为什么而活”想明白、想透彻,青年才能奏出雄壮、优美、高亢的青春之歌。

        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以“不可一日无觉醒”警策自己,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青年一代必将在伟大的时代赢得更加出彩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⑤段举青年突击队、边防连官兵、消防战士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 (2) 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你身边是否也有一些同学不够“觉醒”?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七、名著阅读
  • 9.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 (1) 下面列举了《格列佛游记》中的几个情节,请按照格列佛游历的顺序,将其排序。

      ①遭遇风暴,被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的居民身高犹如铁塔,在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为了赚钱,农夫把格列佛当作小玩意儿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

      ②被放逐到“慧骃国”,因为该国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想留在这里的愿望无法实现。

      ③随航途中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用一泡尿把火扑灭。

      ④格列佛所乘船遭贼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地召唤任何灵魂。

      排序(写序号即可):

    2. (2)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故事一:;故事二:

八、综合性学习
  • 1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当下人们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听书”这种新兴阅读方式的出现,似乎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读书需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五次全国阅读调查报告:

        两成以上受访者有“听书”的习惯,其中移动有声App平台已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听书内容以“听故事”为主。

        行业占有率超过73%的某有声App平台统计:

        截至今年2月,平台用户总规模突破4.5亿。在线内容既包括故事性较强且篇幅合宜的有声读物,也有热门课程,如《营销案例50》等。

        来自读者的声音:

        “听书”这一形式古今中外早已有之,无论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亦或是非洲大陆的歌谣,最早的阅读就是口口相传的,有声读物给诗歌传播带来更多可能。——西川

        语音始终不像汉字那样能激发想象力,这一不足使得用语音传达的文本意义会受到折损,尤其是那些语言熟悉度较低的文本。——小雨

    1. (1) 从材料看,“听书”这种新兴阅读方式出现的原因是:
    2. (2) 学校广播台打算利用每周一的午休时间开展“听书”活动。下列更适合作为“听书”内容的选项是(  )
      A . 《泰戈尔诗集》 B . 中文金曲馆 C . 英文版《巴黎圣母院》 D . 《营销案例50讲》 E .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3. (3) 学校团委要通知各班团支书参加会议,布置这次活动,请找出下面通知的三处错误。

      通知

          为了丰富我校学生课余生活,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团委决定本学期开展听书活动,今天到团委开会,布置有关事宜,请带好纸笔准时参加会议。

      x年x月x日

      校团委

    4. (4) 你提倡“看”书还是“听”书?结合材料,简要阐明理由。
九、作文
  • 11. 作文题目:《如获至宝》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中秋饼的外面是饼皮,里面是饼馅,不管是甜是咸是素是荤,这一包一容,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包容”。所谓包容,其实就是懂得让别人受益,就像中秋饼的存在,就是为了他人的肚子,怡人的口,养人的身,而自己也受到欢迎和喜爱。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