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21 浏览次数:1030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甲、乙 D . 甲、丙
  • 2.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 . 蜀  东晋  金 B . 东汉  南宋  隋 C . 蜀  东晋  隋 D . 蜀  西夏  元
  • 3. 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l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

    A .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 . 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 4. 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今年,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

    A . 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B . 签订《南京条约》 C . 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市 D . 日军占领东三省
  • 5.

    《海国图志》成书后(如下图),“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这部书(    )

    A . 学习西方的主张打击了守旧派的盲目自大 B . 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顽固守旧思想相违背 C .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D . 暴力革命的主张危及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 6. 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春交会向38户美商发出邀请,应邀到会42人,这是中美贸易中断20多年后美商首次到中国参会。与这一事件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中日关系改善 B .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 . 中美正式建交 D .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 7. 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 . 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 . 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 . 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 .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 8. 2013年12月15日,月球车“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追溯历史,新中国在同一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C . 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 D .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 9. 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 B . C . D .
  • 10. (2016九上·泰州期中)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25年前,为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政治原则是(    )

    A . 主权在民 B . 议会至上 C . 君权神授 D . 三权分立
  •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时满足 “闪击战”、“海战”、“日本发动”这三个条件的著名战役是(    )

    A . 法西斯进攻苏联 B . 珍珠港战役 C . 法西斯进攻波兰 D . 台儿庄战役
  • 12.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称:“冷战的幽灵突然卷土重来了”,并把这一事件称为“新冷战”。下列关于新旧冷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 B . 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 C . 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纷争 D . 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 13.

    下列图标所示的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中,中国加入的有(    )

    A . ③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③
二、<b >判断题</b>
  • 14.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在答题卡上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

    1. (1) 史料:郑和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航海家,他留下了一份伟大的精神遗产。这个遗产就是要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伟大理想。

      ——毛佩琦《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

      推论:郑和下西洋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维护了世界和平。

    2. (2) 史料: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孙中山

      推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劳动人民掌权的国家。

    3. (3) 史料: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推论:陈独秀提出的民主、进步、开放、科学的思想,为知识青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促进了他们的觉醒。

    4. (4) 史料: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所有这些,都是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

      ——毛泽东《矛盾论》

      推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5. (5) 史料:为了牢记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新华社

      推论:伟大的抗日战争留下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不断发扬光大。

    6. (6) 史料: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可可,以及各种当时鲜为人知的蔬菜瓜果,通过各种渠道传至旧大陆各地区。饮荼、饮非洲出产的咖啡逐渐成为欧洲的风尚。

      ——《世界通史》

      推论:新航路开辟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三、<b >综合题</b>
  • 15.

    历史时空: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但也打破了农业社会田园生活的宁静。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学技术的威力。请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在空格中填写相关内容。

    1. (1) 图一为英国人瓦特。他于1769年研制了改良的,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200年前,英国工程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2. (2) 图二是美国“发明大王”,人们称赞他为“打开时代的领袖”。

    3. (3) 图三是美国人制造的四轮汽车,其使用的动力机械是。此后又建成了汽车装配线,汽车开始进入美国的千家万户。

    4. (4) 图四为中国近代某条约签订场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寻求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社会。

    5. (5) 图五为小高炉群,反映的是中国1958年掀起的“”运动,这场运动在工业上的主要表现是,该运动造成了农田荒废,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6. (6) 工业革命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场手工业逐渐被生产所取代,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但是“污染”、“拥挤”也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礼物”。

  • 16.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保障粮食安全。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围绕这一课题,搜集多则史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世界篇】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需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1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中国篇】

    材料三: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唐太宗

    材料四:毛泽东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五: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

    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

    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1. (1) 新经济政策给了农民怎样的“自由自主权利”?斯大林执政后,逐步形成了什么经济体制代替了新经济政策?

    2. (2) 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大萧条”中美国的农业现状。罗斯福新政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 (3) 唐太宗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治国思想?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4. (4) 1958年,毛泽东为提高公有化程度,改变农民的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什么危害?

    5. (5) 据材料五,概括说明1977年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6. (6) 【综合篇】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国家(或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共同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