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中学2020年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0-03-09 浏览次数:3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b>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b>
  • 1.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主题(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2. (2017七下·潍坊月考)

    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图反映的社会风貌主要是(    )

    A . 民族政权并立 B . 商业繁荣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科技发达
  • 3. 数十年来,十四世达赖一直企图分裂中国、谋求西藏独立。以下能驳斥达赖的反动言行、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是(    )

    ①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

    ②康熙帝以后,达赖、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③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4.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在宋代。”以下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 毕生发明活字印刷术 C .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D . 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 5.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经遭受过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 . 注重考查诗赋 B . 打破门第限制 C . 采用八股取士 D . 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见解
  • 6. 下列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有割地、赔款、开口通商的内容 B . 都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C .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 . 都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 7. 请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近代化探索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 . 人民解放战争
  • 8. (2018·安徽) 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

    A . 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 . 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 . 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 . 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 9.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    )
    A . 一五计划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0.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性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 11. 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美国,两国元首共同规划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蓝图。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其意义在于(    )
    A . 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 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标志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2. C919首飞、天舟一号升空、国产航母下水、可燃冰开采成功,一项项科技成就令世人瞩目、国人骄傲,网友盛赞“厉害了我的国”。其中,被称为“快递小哥”的天舟一号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看属于(    )
    A . 原子能技术 B . 电子计算机技术 C . 生物工程技术 D . 航天技术
  • 13. (2018·重庆) 下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B . 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 . 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D . 证明了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14. 《拿破仑法典》反映了保护私有财产,废除法律面前的阶级差异等原则,这说明拿破仑(    )
    A . 领导法国人民推翻封建王朝 B . 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 C . 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民族压迫 D . 在法国实行专制统治
  • 15. 瓦特和他的同伴改进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并问他们在忙什么,瓦特的同伴说“我们正忙于制造一种梦寐以求的机器。”国王不解地问:“这种机器有什么作用?”瓦特的同伴不可能回答(    )
    A . 提供动力,促进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B . 推动运输工具进步 C . “蒸汽时代即将来临 D . 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建立起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其标志是(    )
    A .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 .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 .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 17. “(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句活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
    A . B . C . D .
  • 18. 1993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利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这句话意在强调(    )
    A .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 . 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D . 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
  • 19. “济南二安”分别指的是(    )
    A . 辛弃疾、李清照 B . 辛弃疾、苏轼 C . 李清照、李开先 D . 苏轼、张养浩
  • 20. 为济南著名景点解放阁亲笔题词的是(    )
    A . 许世友 B . 粟裕 C . 陈毅 D . 毛泽东
二、<b>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b>
  • 21. 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决策,使丝绸之路成为热门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酣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雅虎知识堂》

    材料三:《大公财经》评价说:“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国际交流的典范,成为和平跨国商业贸易和跨种族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丝绸之路起止点的名称。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
    3. (3) 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作者的观点。
  • 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梦想,进行了不懈地探索、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阶级代表人物探索时代中国梦
    地主阶级19世纪
    60〜90年代
    “自强、求富”
    资产阶级孙中山辛亥革命期间
    无产阶级1919—1949年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无产阶级邓小平1978年以后
    1. (1) 上表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中国梦”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内容。
    2. (2) 依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代表人物(阶级),简述他(们)为追寻“中国梦”,进行了哪些重大历史活动。
  • 23. 20世纪三十年代,苏美各自调整经济体制,形成了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通过改革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俄国各界纷纷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和俄国改革的相同之处。
    2. (2)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并概述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 (4)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对苏联这种经济模式的学习和借鉴,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请指出新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