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安丘市2018-2019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3-26 浏览次数:326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基础知识。
  • 1. 六年级下册的第6课、第12课、第14课、第18课的题目依次是(    )
    A . 《北京的春节》《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跨越百年的美丽》 B . 《北京的春节》《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跨越百年的美丽》 C . 《北京的春节》《为人民服务》《凡卡》《跨越百年的美丽》 D . 《为人民服务》《北京的春节》《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2. 下面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平(mō)         今(qì)         暖(huo)       邮(chāi) B . 会(dào)       香(pēn)         衣(jiā)        被(bǔ) C . 灯火通(xiāo)         汲水(jí)         徘(huái)     弱(bó) D . (jiàng)         坚(qiǎng)     随声附(hè)       稀泥(huò)
  • 3.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卓有成效    司空见贯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B .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万象更新    张灯结采 C . 专心致志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勃勃生机 D . 惊心动魄    美不胜收    鱼惯而出     天涯海角
  • 4. 下列诗句的作者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④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A . 杜甫       王观     于谦     王昌龄       郑變 B . 王维      王观     王昌龄     郑燮        于谦 C . 王昌龄     于谦     郑燮      王观         杜甫 D . 王维       杜甫      杜甫      于谦      王观
  • 5. 对下列句子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B .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C .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D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他俩一块学习,但是前一个人不如后一个人学得好。)
  • 6. 下列句子的引号,表示讽刺的一项是(    )
    A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B .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C . 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不大一样。 D . 只要看到教室里的那些可爱的“花儿”,老师就一点都不觉得累了。
  • 7. 下列句子说得最委婉的一项是(    )
    A . 怎么不把你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思维训练》给我用? B . 快把你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思维训练》拿给我用! C . 你为什么不把《小学六年级语文思维训练》给我用呢? D . 能把你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思维训练》借给我用一下吗?
  • 8. 下列句子表意最准确、简明、连贯的一项是(    )
    A . 我要尽快早日报答母亲对我的母爱。 B .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很快进步了。 C . 围绕中心选材,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D . 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 9. 与"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意思不一样的是(    )
    A . 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 . 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 . 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 . 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和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B .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句话中"?"是指发现问题不断追问,"!"是指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真理 C .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句话是说凡卡的希望一定能实现。 D . 《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 11. 读一读,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 (1) 夏天到了,农田里的水分zhēng发快,如果长期不降雨,旱情就会非常严jùn如果浇水不及时,田里的秧苗áo不过干旱就会枯wěi。抗旱季节,农户之间一定能dǐng力相助。
    2. (2) 妈妈戴上围qún,走进厨房,我从chú窗外就能看见她zhàn上香油,在盘子里不停地jiǎo拌着什么,不一会儿炒出一道菜,妈妈做菜的xiào率可真高。
  • 1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跨越百年的美丽》题目的含义是:
    2. (2)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开头和结尾有密切联系,这种写法叫
    3. (3)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4. (4)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她外别看到了
    5. (5) 给《凡卡》中的小主人凡卡写一句话赠给他:
    6. (6) 作者用三个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7. (7) 人们用成语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注细枝末节。
    8. (8) 人们用成语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 13. 积累运用。
    1. (1) “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惑呢?",由此你会想到《师说》冲的一句话:
    2. (2) "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由此你会想到《墨子》中的一句话:
    3. (3) "要掌握一种技艺,就要进行刻苦练习;读书只有破万卷,下笔才能有神。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由此你会想到一句名言:
    4. (4) “真理的认识是朴实的,真理不需要掩饰、装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
    5. (5) “守信是人的一项宝贵财富。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很重要的,不可以随随便便就抛弃掉。"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
    6. (6) 请你写一段话,恰当地用上“眼泪无法洗去痛苦"这句话:
  • 14. 名著阅读。
    1. (1) 夏天到了,当人们尽量从身上、脑袋上去掉一些什么的时候,秃鹤却戴着一顶父亲特地从城里买回的,出现在油麻地人的眼里。(《草房子》)
    2. (2) 妞儿只有一条辦子,又黄又短,像妈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城南旧事》)
    3. (3) 张飞把督邮绑在上,折下,照着督邮两腿使劲抽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打得督邮杀猪般叫喊求饶。(《三国演义》)
  • 15. 阅读赏析。

    妈妈的礼物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头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却关心地问:“孩子,你哭什么?”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的妈妈已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惊奇地问。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孩子眼前一亮。

        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孩子陷入了深思。

        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孩子听了老人的话,对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从文中找出一个与“逗留、停留”意思相同的词语:
    2. (2)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给这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保持不变。
    3. (3) 妈妈给孩子的礼物是
    4. (4) 孩子听了老人的话后,情绪出现了不同的变化:由“惊奇"到"眼前一亮”再到“陷入了沉思”,孩子的心理也会出现变化,想一想:

      ①当孩子“惊奇"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当孩子“眼前一亮”时,他心里怎么想的?

      ③当孩子"陷入沉想”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5. (5) 妈送给你一颗热血的心”中"热血的心"指的是什么?
    6. (6) 写句子:我今天上学迟到了,妈妈也许会语重心长地说:;妈妈也许会严肃地说:
    7. (7) 在文中结尾处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话。
  • 16. 阅读理解

    古井

        ①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两口井的井沿是一样的,用一块青石凿穿而成,呈正六角形,下部略大,其中一面刻有几行阴文,记载某年某月所掘。井台呈方形,条石铺成,向一边微微倾斜,这低的一面,人不常走的边上,便生起一片片绿黑色的厚苔藓。

        ②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着。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时,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有一次我把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阴森森的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凉飕飕的寒气,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感,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③高地的古井井台上有个石盆,盆壁是那么粗糙,而盆里面光光滑滑的。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下午,还有比我们更小的稚童,脱得光溜溜的,挤坐在石盆里,叫母亲吊起井水冲到他们身上,个个快活地拍打着水花,高兴得大喊大叫。

        ④平地的古井水面高,大人俯身井沿伸手便能用勺子舀起水来。

        ⑤在寒冷的冬天,古井水是温暖的。两个井口总是氤氲着若有若无的轻烟。大冷天妇女们在井台上洗衣,手冻得通红,却说不冷。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孩子们都喜欢拿个小吊桶,结伴去井台上,吊起水来一桶桶往头脸上冲下来,那样冲凉嬉戏。

        ⑥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围的树林砍光了,改成了庄稼地。有一年夏天大早,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不但用于人吃,还用于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点。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

        ⑦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两口古井。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吗?井壁卵石上还包着厚厚的碧绿的苔藓吗?还滴答着晶亮的水滴吗?井里的一小圈天水还能映照人的头脸吗?还有在石盆边洗衣的妇女和在石盆里戏水的稚童吗?还有,一定得去看看井沿上的阴文,古井是何年所凿?村人已在这两口古井中汲过多少年水?我还能看到这两口古井吗?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1. (1) 第①自然段写古井的位置和样子,在写古井的样子时,主要写了
    2. (2) 第②自然段写高地古井的
    3. (3) “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着,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时,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评析一下这两句话写得好在哪里。
    4. (4) 第③自然段写石盆,写石盆有两个作用:和孩子玩耍。
    5. (5) "有一年夏天大旱,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不但用于人吃,还用于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两口古井终于见底的原因是:
    6. (6) 结尾一句话是“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写出古井对“我"说的话:
    7. (7) 文章最后用了九个问句,从九个问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 17. 习作。

    人人都感受过幸福,关爱奉献是幸福,获得帮助是幸福,享受快乐也是幸福,拥有好朋友或是好亲人更是幸福 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要用一个具体事例写出你对幸福的看法。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语句流畅,书写工整,4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