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

更新时间:2020-08-10 浏览次数:1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国”在金文中作“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或”的解释是:“从戈(武器)以守一。一,地也。”这说明( )
    A . 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 B . 早期国家具有领土的概念 C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D . 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加强
  • 2. 下图是西汉初年行政区划体系示意图。这一行政体制( )

    A . 是对秦朝郡县制的否定 B . 有利于加强对地方控制 C . 曾起过稳定政局的作用 D . 是七国之乱的直接原因
  • 3.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虽然设置了三公的职位,但是同时又提高了尚书台的地位,尚书台的长官由品级较低的人担任,协助皇帝决策。这一做法( )
    A .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B . 提高了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 C . 使尚书台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 . 是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体现
  • 4. 淄青、成德两个节度使派人焚烧河阴转运仓,刺杀中书省宰相武元衡,发动叛乱,最后叛乱被中央政府派兵平定。这事发生在(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5. 在中国古代政治演进过程中,以皇权与相权为代表的国家中枢权力之争一直存在并影响着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调整相权一直是古代政治的重要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调整相权的举措是( )
    A . 建立世官制 B . 实行察举制 C . 强化“外朝” D . 增设“参知政事
  • 6. 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的边疆管理则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这种变化说明元朝( )
    A .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 . 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 . 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 . 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 7. 明初,明太祖在地方上按省份将全国划为十三道,每道设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同时,中央会不定期派出巡按御史巡视地方,巡按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遇事可直接上奏。这些措施( )
    A . 杜绝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B . 加剧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 是专制皇权的一种延伸 D . 奠定了监察制度的基础
  • 8. 清军机处在管理文件时采用夹片制度,即在纸上写上内容要点,再把纸片夹在这部分内容的第一页上。雍正帝在提到夹片制度时说“凡所欲知事,皆在眼下,随手拈来,然小人欲知其细文,难矣”。夹片制度的设立反映了清朝( )
    A .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 军机处成为正式的中枢机构 C .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 军机处具有效率和保密意识
  • 9. 意大利学者波比奥强调:“生活的完全政治化以及试图制造一个全职全权公民组成的社会实际上走向了民主的反面,那将产生可怕的、不切实际的后果。所有的事情将被定义为政治性的,个人生活将被公共领域所吞噬。”他批判雅典民主制( )
    A . 是“少数人的民主” B . 采用直接民主形式 C . 存在过度民主弊端 D . 缺乏完善法制保障
  • 10. 古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作出公正判决,无需拘于形式,恪守法规。这一规定( )
    A .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说明古罗马法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C . 维护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 . 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需求一致
  • 11. 十八世纪英国内阁不仅要对国王负责,也必须对下议院负责,获得下议院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责任制从阁臣个人负责制发展到内阁集体负责制;内阁如果无法获得下议院的信任与支持必须辞职。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 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 . 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 C . 国王“统而不治” D . 责任内阁制最终确立
  • 12. 德国统一后国王“统而不治”,帝国议会先后通过了《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废保险法》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法案,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平等”的社会保险。这从侧面反映了德国( )
    A .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 . 社会保障已臻于完善 C . 有效的解决了社会矛盾 D . 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
  • 13. 188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把7月14日定为了国庆日。此后,共和国国庆日成为一个全民性的大众节日,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庆祝模式:栽种共和树、树立共和雕像、高唱马赛曲、追溯共和国的光辉历程。这说明( )
    A . 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B . 第三共和国内忧外患 C . 国家注重强化共和意识 D . 广大民众获得普选权
  • 14. 下图是一幅漫画。漫画中老师在教室中伏案批改试卷,其桌子上的铭牌为“美国最高法院”。黑板的正中间写着课程名称“宪法”,右下角写着“期末考试周”。而奥巴马头戴“美国总统”高帽,手持写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坐在角落面壁思过。这幅漫画说明( )

    A . 最高法院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B . 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力大于总统 C . 权力制衡保障了人民主权的实现 D . 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的权力
  • 15. 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清政府有官员指出修约是双方的权利,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对于“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的种种非分要求,“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这说明当时( )
    A . 实现了外交近代化 B . 在外交政策上达成共识 C . 中国主权开始丧失 D . 近代主权意识影响中国
  • 16.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海防论认为:“日本近在户阔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久之患”,因此极力主张加强东南沿海的海防建设:而塞防论则认为不可忽视西北危机,力主收复新疆。这说明( )
    A . 中国东南沿海的外患威胁比较大 B . 清朝政府昏庸无能,官底腐败 C . 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有识之士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 17. 下图是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该示意图所示现象( )

    A . 说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了破坏 B . 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 . 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D . 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并未被打破
  • 18.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反对。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这段话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 . 《资政新篇》不切实际 B . 平均主义思想带来严重问题 C . 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D . 未关注农民阶级的利益诉求
  • 19.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指的是( )
    A . 创办学堂 B . 洋务运动 C . 维新变法 D . 创办海军
  • 20.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出:要讲某一代制度的得失,必需知道在此制度实施时期有关各方意见之反映,这些意见是在此制度实施时代人民所切实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而后代人不能单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判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钱穆认为( )
    A . 要关注制度之间的联系性 B . 制度应该随时代变迁而调整 C . 后代人不应评价古代制度 D . 对待历史应抱有温情和敬意
二、本卷共两题,共40分,其中21题22分,22题18分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民法只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随着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罗马帝国各民族共有”的万民法出现并完善。在罗马法发展的历程中,自然法精神始终贯穿其中,自然法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这种自然法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摘编自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美国制宪者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的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摘编自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等

    材料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逐渐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自此历朝均沿袭不变。而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龚自珍、魏源等从自救的角度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林则徐首倡“睁眼看世界”,主持编译了《各国律例》。1902年,英美等国表示,如清政府改变司法现状“皆臻完善”,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不得不“参酌各国法律”,修订现行律例。1905年,清政府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典为立法模式,大规模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开始法典编纂工作。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摘编自付银《中国近代法律观念的转型》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1787宪法的主要原则,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是如何践行这个原则的。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传统法律和近代法律的不同,并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法律制度转型的原因。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官僚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也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所以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并规定在任的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要公平公正地为每个执政党服务,以保证政府政策的连贯性实施。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结合西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史实说明这一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并分析欧美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西选官制度发展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