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一课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北方的民族交融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社八上4.1.3《北方的民族交融》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06-30 浏览次数:1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A . 北方统一 B . 民族融合 C . 中外交流 D . 文化昌盛
  • 2.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    )
    A .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 匈奴,蒙古、羯、氐、羌 C . 匈奴、鲜卑、羯、蒙古、羌 D . 匈奴、鲜卑、羯、氐、蒙古
  • 3. 下列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其他民族的服装,吃其他民族的食物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③④
  • 4. 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
    A .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5. 东汉末年以来,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氐

    ④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北方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
    A . 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 B . 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 . 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 D . 帮助迁入地人民进行压迫斗争
  • 7. 北魏孝文帝为增进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改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话

    ④和汉族人通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8.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
    A . 重视汉族文化 B . 注重学以致用 C . 锐意改革旧俗 D . 潜心文学创作
  • 9.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 . 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 . 北方经济发达 D . 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 10. “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戊戌变法 D . 孝文帝改革
  • 11. 《资治通鉴》中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段话反映的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 . 迁都洛阳 B . 整顿吏治 C . 改用汉姓 D . 禁穿胡服
  • 12. (2017八上·绍兴期中) 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    )
    A . 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 B . 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C .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 . 迁都洛阳
  • 13.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

    A . 废分封行县制 B . 废土地国有兴私有 C . 废旧俗兴汉化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4.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 学习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C .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 .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15.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 . 黄河流域的统一 B . 北方政权的更迭 C . 少数民族封建化 D . 北方民族大融合
  • 16. 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其内容属于(   )       

    A . 商鞅变法   B . 管仲改革 C .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 王安石变法
  • 17. (2017八上·柯桥期中)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 . 改穿汉服 B . 改用汉姓 C . 学说汉话 D . 学习汉礼
  • 18.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A . 内迁的过程  B . 汉化的过程    C . 农业化的过程 D . 封建化的过程
  • 19.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 . 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 . 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 . 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 .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

    材料二:

    1. (1) 据材料一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
    2. (2) 材料二图一中,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什么地方?据图二,三指出孝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 21.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出御图》

    1. (1) 图中帝王和大臣们穿的衣服宽而长,请你判断它见证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2. (2) 依你所学,请再列举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
    3. (3) 请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 22.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 (3) 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