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0-01-14 浏览次数:3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每个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 1. 小红在旅游景点买了一个金属钥匙挂件,她问同学:“这是什么金属做的?”小丽说:“可能是铁的。”小娟接着说:“拿一块磁铁(俗称吸铁石)吸一下就知道了。”小娟的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B . 分析与论证 C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 评估
  • 2. 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时护旗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的情景。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匀速前进,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护旗队员 B . 五星红旗 C . 天安门城楼 D . 同速行进的其他方队
  • 3. 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如图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 . 25.1cm B . 25.10cm C . 1.75m D . 1.85m
  • 4. (2018八上·长春期末) 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频率
  • 5. (2017八上·巨野期中)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B . C . D .
  • 6. 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发声装置)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 .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 7. 济南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 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B . 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 .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 . 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 8. 我区各级各类学校为了校园安全,在学校大门转弯处都会安装“反光镜”,这面镜子是(   )
    A . 放大镜 B . 凹面镜 C . 平面镜 D . 凸面镜
  • 9. 2019年10月19日,中国解放军射击队的3位运动员谢振翔、金泳德和姚兆楠联手夺得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25米手枪军事速射的团体冠军,夺得了本届军运会的首金。以下现象与运动员射击时瞄准原理不相同的是(   )
    A .   日食现象 B . 手影游戏 C . 湖中倒影 D . 林中光线
  • 10.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 . 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 . 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 . 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每个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选对得4分,少选或漏选得3分,错选不得分)
  • 11. 2019年10月1日,中国国庆大阅兵,震撼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护旗手正步走时,一步的距离约为7.5dm B . 五星红旗随国歌冉冉升起的时间约为46s C . 习书记乘坐的阅兵车行驶速度约为30m/s D . 习书记讲话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人、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属于机械运动 B . 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必须从零刻线开始测量 C . 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D .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 13. 2019年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互联网大会上,双语学习机器人“布丁豆豆”首次亮相,它可以做到识别真人诵读、小学同步学习辅导、英语教学AI互动等等。关于“布丁豆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布丁豆豆”进行教学的声音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 B . “布丁豆豆”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小朋友耳朵中的 C . “布丁豆豆”能识别你诵读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D . “布丁豆豆”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将不再能听到声音
  • 14.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吉他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 . 市区路口的“噪声监测仪”,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 .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频率低于20Hz
  • 15.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激光准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 . 正在放映时的电影屏幕是人造光源 C . 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当人走近平面镜时,像就会越来越大
三、非选择题(共50分)
  • 16.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用的测量标准。因此,国际上建立了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填中文名称)。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此型号电池高度为mm。

  • 17.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产生的;吉他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8. 在四川发生地震前夕,某些动物能明显感知到,是因为地震时产生了;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不是通过大声喊叫,而是通过在废墟中敲打铁管而获得营救,他们是利用能传声的特点。
  • 19. 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m。
  • 20. 十一假期期间,小华一家自驾去青岛游玩。他们于上午6:00进入高速公路入口处,此时看路边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到路边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间是8:30.求:

    1. (1) 轿车从甲标志牌行驶到乙标志牌的距离;
    2. (2) 轿车从甲标志牌行驶到乙标志牌的平均速度;
    3. (3) 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乙地到青岛最快所用的时间。
  • 21.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应(选填“较缓”或“较陡”)。
    3. (3) 请你根据图示完成表中内容(斜面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dm)。

      路程(d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AB段

      5.0

      2.0

      BC段

      5.0

      0.50

      AC段

      10.0

      3.0

      0.33

    4. (4) 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原因是:
    5. (5) 同学们还想探究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上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他应该让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测量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平均速度。
  • 22.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开,这说明了,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2. (2) 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
    3. (3) 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的越来越快,这说明;(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钢尺长度有关。
  • 23. 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 (1) 小强在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除了要用到铁架台、可折转光屏、量角器和激光灯外,还要用到
    2. (2) 小强用到的实验器材中,可折转光屏可以非常方便地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这个实验中,小强选用可折转光屏的目的是探究: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 (3) 小强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一。

      表一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0

      20.2

      2

      30.0

      30.0

      3

      40.0

      39.8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反射时,反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4) 小强又将激光灯沿着刚才的反射光线入射,发现它的反射光线与刚才的入射光线重合,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反射时,
    5. (5) 通过实验,小刚测得的数据如表二。

      表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0

      20.4

      2

      30.0

      30.4

      3

      40.0

      40.4

      据此,他得出了“反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结论。进行交流时,发现他的结论与其他组的结论不同,此时,小刚又反复进行了多次测量,确定自己从读数到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都没有问题。导致小刚得出“反射角大于入射角”的原因可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