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2-14 浏览次数:2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运用(100分)
  • 1. 看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字词。

    dǐ  yù

    yī  shang

    páo  xiào

    bié  chū  xīn  cái

    bào  yuàn

    jiǎn  yuè

    tuí  fèi

    zì  zuò  zì shòu

  • 2.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古(měnɡ)    澎(bài)    单(bó)       差(cēn  ) B . (zhuō)     湿(lín)    角(qīng)     蹿上来(cuān) C . 冕(ɡuàn)     外(bīn)   开(huò)    紫城(jìn) D . (ɡǎn)      车(chèng)    花(lěi)    冽(lǐn)
  • 3. 下列词句中划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翠色流(将要)   弄巧成(笨)        故人庄(经过) B . 斩钉铁(切断)   悬崖壁(走不通的)  茅店林边(宿舍) C . 居高下(面对)   大进犯(兴起)      开颜(全  都) D . 自赏(芬芳)   不思索(假如)        移舟泊烟(水中的小块陆地)
  •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无不英勇善战,有勇有谋。 B . 敌人无法抵挡我军排山倒海的攻势,已经决定投降了。 C . 大家一定要注意,在狭窄的楼道里你拥我挤是很危险的行为。 D . 他瞪着虎视眈眈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大科学家,没有一个不是经过艰苦努力而取得成功的。 B . 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D . 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人们喜爱。
  •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穷人》是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 . 读书时要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读书方法。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  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C . 制作“幸福路”这个路牌时,拼音应写作“XIN GFULU”。 D . 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参加那次志愿者活动? B . 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是它的基石;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 C . “可……就剩半小时啊!”他嘟囔着:“半小时根本不可能写完。” D .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都很远,表面的温度都不适合生物生存。
  • 8.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草地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 ③④②① B . ④③①② C . ④②③① D . ③①④②
  • 9. 课内积累填空
    1. (1) 草原的美景让人陶醉。“这种境界,既,又,既愿。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 (2) 古诗词中的奇丽景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绘了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景中含情,以月亮来慰思乡之情;他的《过故人庄》中“”写出了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宋朝辛弃疾的《西江月》””描绘了江南夏夜的宁静。
    3. (3) 古诗文中的爱国情怀。曹植在《白马篇》中写下:“,视死忽如归。”宋朝李纲说:祖宗疆土, 。
  • 10. 常识填空

    课外,我们读了不少作家讲述成长故事的作品。如儿童文学作家写的小说《青铜葵花》,台湾女作家写的小说《城南旧事》,苏联作家写的小说《童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日记体小说《》等。虽然各不相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

  • 11. 选择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里。
    1. (1) 《城南旧事》中,惠安馆的秀贞苦苦寻找的女儿小桂子,其实就是(    )
      A . 小栓子 B . 妞儿 C . 小英子 D . 燕燕
    2. (2) 下面不是英子和兰姨娘、德先叔一起时发生的故事是(    )
      A . 提西瓜灯逛莲花灯 B . 去看电影 C . 到三贝子花园玩 D . 吃驴打滚儿
    3. (3) 下面一段话描写的人物是《城南旧事》中的(    )

      圆圆扁扁的脸,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就很合适地露出来,左嘴巴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旋儿。

      A . 兰姨娘 B . 宋妈 C . 英子母亲 D . 秀贞
    4. (4) 下列故事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 . 三气周瑜 B . 三打祝家庄 C . 三英战吕布 D . 三顾茅庐
    5. (5) 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战役是(    )。
      A . 官渡之战 B . 夷陵之战 C . 潼关之战 D . 赤壁之战
    6. (6)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曹操,下列跟他无关的事件是(    )
      A . 梦中杀人 B . 割发代首 C . 拔箭啖睛 D . 割须弃袍
    7. (7) 下列人物与称号不符的是(    )
      A . 卧龙诸葛亮 B . 小霸王孙策 C . 凤雏徐庶 D . 美髯公关羽
    8. (8) 阿廖沙的父亲去世后,他随着祖母去了(    )
      A . 尼日尼 B . 坦尼卡 C . 瓦尔拉 D . 库林那
    9. (9) 外祖父毒打阿廖沙,是因为(    )
      A . 捉弄格里高利 B . 贪玩 C . 与萨什卡打架 D . 偷染了桌布
    10. (10) 染坊起火,(    )从火场中取出了硫酸盐。
      A . 外祖父 B . 外祖母 C . 米哈伊尔舅舅 D . 小茨冈
  • 12. 认真阅读下面三份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38分钟

    18分钟

    98分钟

    (摘自网络)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摘自报刊)

    1. (1) 上面三则材料的搜集途径不包括(    )
      A . 阅读书籍 B . 上网浏览 C . 阅读报刊 D . 调查问卷
    2. (2) 周国平关于阅读观点的描述,下列各项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B . 阅读经典就是真正的阅读。 C . 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一种阅读。 D .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3. (3) 阅读上面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 . 我国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看书读报的时间。 C . 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这是卢格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D . 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
    4. (4) 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哪几个?
  • 13. 课外阅读。

    刷子李(冯骥才)

        ①刷子李专干粉刷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②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③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④那一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楼房有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⑤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⑥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⑦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⑧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看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⑨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从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⑩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⑾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1. (1) “刷子李”这个称号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他和曹小三两人是关系。
    2. (2) “好好学本事吧”中“本事”的意思是,刷子李值得曹小三学的“本事”是
    3. (3) 刷子李不愧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奇人,文中哪些方面写出了他的奇?请作简要概括。

       ②  ③

    4. (4) 这篇文章写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经过学徒头一天的看、听,他对师傅那手绝活由开始的,终于变得。文章的主角是刷子李,写曹小三的表现,作用是
    5. (5)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你认为曹小三学徒头一天究竟明白了什么?
  • 14. 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_影响了我

    提示: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甚至是一句名言、一首歌、一个眼神、一抹微笑……都可能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请围绕“影响”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结构完整,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