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19-12-27 浏览次数:37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2016八上·普宁期末) 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中法战争
  • 2.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 .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 .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3. 刚刚热播的历史大剧《台湾?1895》,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让观众倍感荒唐的原因是(    )
    A . 圆明园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烧毁 B . 李鸿章没有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D .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 4.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 . 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 . 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C . 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 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 5. (2018八下·太平开学考) 如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6.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
    A . 王老德 B . 李老金 C . 张老术 D . 赵老刚
  • 7. 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
    A . 《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B .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C .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 .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
  • 8. (2019八上·綦江期中)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方案出自(    )
    A . 《四洲志》 B . 《海国图志》 C . 《天朝田亩制度》 D . 《资政新篇》
  • 9.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 .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10. 湖北省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中学”等名称会让我们联想到(    )
    A . 戊戌变法 B . 武昌起义 C . 五四运动 D . 北伐战争
  • 11. 张教授用“三民主义”的内容给自己三个儿子当笔名,他三个儿子的笔名应是(    )
    A . 民族、民权、民生 B . 民主、民权、民生 C . 民主、民族、民权 D . 民主、民族、民生
  • 12.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下列对“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 .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 . 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13.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改用公历,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5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 . 1934年 B . 1936年 C . 1938年 D . 1939年
  • 15.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6. 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 . ③④②① B . ④②①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①
  • 17.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革命。直到临终前还存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 . 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 .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 . 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D . 袁世凯统治未被推翻
  • 18. (2017八上·东台月考)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D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 19. “有北京大学等十三校,学生三千余名,手持白旗,陆续到天安门前齐聚,议定列队游行。先至东交民巷西口,经使馆巡捕拦阻,遂至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持砖乱掷,执木殴人,兵警拦阻,均置不理…经当场拿获滋事学生多名送交法庭讯办…”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公车上书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西安事变
  • 20. (2019八上·福田期末)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 . 鲁迅的《狂人日记》 B .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C .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 .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21. 胡适先生1923年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创造的“新时代”是(    )
    A . 君主专制时代 B . 君主立宪时代 C . 民主共和时代 D . 民主科学时代
  • 22.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科学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自强求富

    A . ④②③①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②③④
  • 23. (2018八上·垦利期中)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 . 救亡图存 B . 巩固清朝统治 C . 向西方学习 D . 发展资本主义
  • 24.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 .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 .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 光明前途良好开辟 D . 科学发展高举旗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 3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延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l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和团运动。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1) 以上三幅图片,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分别与哪三次侵华战争相关?
    2. (2) 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 (3) 材料二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根据材料三概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 31.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而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制度变革】

    材料二:戊戌变法后,“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思想解放】

    材料三:从1915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的征程】

    材料四: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 (1) 依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试举一个当时“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
    4. (4) 材料四中“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5. (5)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近代历史探索的感悟。
  • 3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又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

    1. (1) 依据材料中的两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 (2) 图一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3. (3) 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 33.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事件?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的理由?
    3. (3)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什么?为将中国“引到光明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 (1) 材料一是五四运动的一幅绘画,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两则材料都反映了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大会是哪年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3. (3) 这次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
    4. (4) 这次大会确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5. (5)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